|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六)1、且:几乎,重达。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实: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
(七)1、D
2、C
3、假使让你的白狗出去,而变成黑狗回来,你不感到奇怪吗?
4、要认识到事物都是在变化的,不能只通过表面现象判断本质。
(八)1、敬:尊敬、孝敬。恕:宽容、宽恕。诚:诚实、诚信。静:沉静、淡泊。勤:勤奋。润:帮助别人。
2、德成、学成、艺成、功成。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善于读书,取其精髓,勇于开拓创新,为国家人民效力。
(一)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尝。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选自〈百喻经〉)
3.商人位半钱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诚信
(二)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孟,堕于水中。尔时众人无不大笑。(选自〈百喻经〉)
3.不言而喻,故事中的人物是十分愚蠢的.他和你学过的哪则寓言中的任务相似?他们都犯了什么错误?
4.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则故事会给你什么启示呢?
3。刻舟求剑
4.要与时俱进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案 1、且:几乎,重达。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实: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易,。
4.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1.解释加点词: ⑴蛛语蚕曰 语: 对……说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 热水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自杀 固: 本来汝心之固 固:顽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句: 正好用它来自杀,不也愚蠢吗?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 则 其 巧 也 /适 以 自 杀/ 不 亦 愚 乎 5.蚕答蛛的话运用了 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答:甘愿牺牲, 无私奉献6.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 凡得学者 得: 能够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得到⑵ 吾徒相教 徒: 白徒以有先生也 徒: 只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这个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他,不收学费。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无私相教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勤奋好学
5.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 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 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 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 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 147 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 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 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 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 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 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 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 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 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 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 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适与客对弈, 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 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 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 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 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 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 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 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 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文化常识】 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 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 《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 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 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 32 枚 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 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 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 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 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
④ 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 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 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 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 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 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 言,前期少数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 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 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 为之用。”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 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 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 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 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 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 的小虫。
⑥?: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 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 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 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 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5、曹绍夔捉“怪”1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 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 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 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 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 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 “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
6.求课外文言文练习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二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三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
(选自《吴朝请集》,作者吴均)【注释】①企:同“岐”,行走的样子。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累:累赘。颐:养。
③衷:思想。散:闲散随意。
1、本文写青山之美。(1)本文直接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 )A、青山很美,然而风雨交加,心绪烦恼。
B、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C、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音乐,这里的景色也就不吸引人。
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哪里还会不高兴3、假如你能身临其境,面对这样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样的体验? 五、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
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六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3)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成语:这个故事说明了:七、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1、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2、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3、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八、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
7.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一)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 )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 我的翻译:(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二)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①,恣鼠啮不顾。
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注释: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1、恣鼠啮不顾 2、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
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2、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三、1、你从越人的做法中获得了什么道理?2、你从老鼠的遭遇中获得了什么道理? 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
越人置粟于盎(àng一种口小腹大的容器),鼠恣啮,不顾,且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据《燕书》改写) 翻译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
有个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容器里,老鼠便放肆的吃,并且呼唤其他同类一起来。等到月底,粮食已经不多了,主人十分担忧这件事。
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办法,于是他就把容器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这个晚上,老鼠又来了,它们高兴地进到容器里,没有意料到容器里有水,都淹死了。
寓意 这则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一些类似于老鼠之类的动物,不要担心老鼠的为非作歹,关键要注意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诱鼠,让其自以为是,令其自取灭亡。
道理 老鼠角度思考——告诉我们无限贪欲最终没有好下场的道理;越人角度思考——告诉我们聪明人总能够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制服对手。老鼠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鼠的贪婪与愚蠢。
注释 鼠好夜窃栗,好:喜欢 且呼群类入焉,焉:于之,在这里 是夜,是:这 栗且尽,且:将 且呼群类入焉,且:而且 乃以糠易栗,易:换 不意咸溺死,咸:都 不意咸溺死,意:意料 鼠恣啮,恣:放肆 啮:吃 是夜:这个夜晚 顾:管 反(必饫而后反):同“返” 盎:腹大口小的坛子 饫:吃饱 次第:按次序 逮:等到 (三)醉人击虎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
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译文 世上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一定要坐那儿看着他,等他醒来。
不是等他醒酒,而是在等他害怕。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
直到它跑到月光明亮处,才知道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
部分字词注释 食:吃 必:一定 俟:等待 以为:认为是,以为是 击:打 即:就 逸:逃 之:到 则:原来 气:气势 启示 再强大可怕的困难,只要我们无所畏惧,就一定能战胜它。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2、之山下月明处 3、杖击之 二.给下列语段注上标点。(4分)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三、翻译句子: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四、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答案:一、1、放肆、肆恣 2、理睬 3、通假字,通“返”,返回。
二、1、越人于是用水替换粟,使糠浮盖在水面上。2、到了晚上,(老鼠)又招呼它那一群依次爬进(盆子),(结果)全部淹死了。
三、1、越人角度思考——告诉我们聪明人总能够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制服对手。2、老鼠角度思考——告诉我们无限贪欲最终没有好下场的道理;翻译:老鼠喜欢夜间偷吃小米。
有个越国人把小米装入缸里,老鼠肆意地去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缸里吃小米。
到了月底,粮食已经不多了,主人十分担心,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方法后,他用一层浮在水上的糠皮代替了小米。到了夜晚,老鼠又来了,依旧呼唤同伙一个接着一个地跳进容器里,结果全部都被淹死了。
一、1、等待2、到,往3、用木杖 二、略 三、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胆气盖过了老虎。四、启示是:再强大可怕的困难,只要我们无所畏惧,就一定能战。
8.课外文言文练习《打捞铁牛》第一个答案基本正确但还是存在错误:“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试问,船沉入河底又怎么浮得上来?应为: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固定浮桥用的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起,铁牛也被横木勾出水面。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