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 ,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
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
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
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 受。 贯怒,归而谮之。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
时方以传注记问为学,禾始崇尚义理,黜抑浮华。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蔡京遣酷使李孝寿穷治章綖铸钱狱,连及士大夫甚众,禾奏免孝寿。京子壝为太常少卿,何执中婿蔡芝为将作监,皆疏其罪,罢之。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译文:陈禾,字秀实,明州郭县人。
考中元符二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
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
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
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
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
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灌从岭外归来,住在郸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
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灌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
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灌的同党而罢免官职。 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
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
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
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皇上说:“此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答案】【小题1】C【小题1】B【小题1】C【小题1】(1)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
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答案解析】【小题1】“详”通“祥”,吉利 。
【小题1】①③⑥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小题1】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
【小题1】(1)判断句2分;“陟”提拔、提升,1分;“奈何”怎么,1分;大意1分(2)“适”“道”“谒”“谮”各1分,大意1分。附文言翻译:陈禾字秀实,是明州鄞县人。
考中元符三年进士。 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
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愈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
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 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
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一样。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砍头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
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 ”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
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瓘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 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瓘也被逮捕。
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
”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被罢免官职。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
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
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
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皇上说:“这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4.翻译《宋史. 陈禾传》原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
时方以传注记问为学,禾始崇尚义理,黜抑浮华。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蔡京遣酷使李孝寿穷治章綖铸钱狱,连及士大夫甚众,禾奏免孝寿。京子壝为太常少卿,何执中婿蔡芝为将作监,皆疏其罪,罢之。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译文:陈禾,字秀实,明州郭县人。
考中元符二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
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
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
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
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
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灌从岭外归来,住在郸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
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灌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
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灌的同党而罢免官职。 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
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
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
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皇上说:“此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5.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出处:《宋史》:“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译文: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
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 扩展资料 《宋史》的特点: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
6.《陈蕃立志》的翻译原文: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蕃十五岁时,从不打扫自己所住的房间,以至庭院房间内脏乱不堪。他父亲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来拜访,问陈蕃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而迎接宾客呢?”
陈蕃答道:“大丈夫出生在世,应当以清扫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间呢?”薛勤知道他有使社会澄清的大志向,认为他很奇特。
扩展资料:
陈蕃立大志,做大事而不拘小节。薛勤从这一点上肯定了他。其实,从另一角度来看,“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立大志应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才能。
陈蕃后来在郡里任职,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一,弃官而去。后来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方正,都不到。太尉李固上表荐举陈蕃,于是授职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蕃立志》
7.陈洽传 文言文翻译陈洽,字叔远,武进人。
他好古勤学,与兄陈济、弟陈浚都有名。洪武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
他曾奉命阅军,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他便能记下来。有的人再来一次,总是被他斥退。
皇上嘉奖他有才能,赐给他金织衣。父亲戍守五开亡故,陈洽奔丧。
正值蛮人反叛,道路阻塞,陈洽冒险间道而行,终于背着父亲遗骨回来。建文年间因茹王常的推荐,被召回任文选司郎中。
太祖即位后,他被升为吏部右侍郎,又改为大理寺卿。安南战事开始时,朝廷命陈洽赴广西,与韩观挑选士卒从征。
到大军出发时,遂命他参赞军务,主管粮饷。安南平定后,陈洽转为吏部左侍郎。
当时黄福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务,政策上专务宽大,安抚安南人民。陈洽选拔有才能的人,振肃风纪,核实将士功罪,设置土官,处理军队粮饷,都办得有条不紊。
回到朝廷后,皇上命他兼代礼部、工部事务。永乐七年(1409),他又参佐张辅的部队讨伐简定,将其平定。
回来后,随从皇上北征,与张辅在塞外练兵。九年,他又与张辅前往交趾,讨伐陈季扩。
五年之后,他升为兵部尚书,又留下赞佐李彬军事。 仁宗将黄福召回,以陈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仍参佐军务。
宦官马骐贪婪残暴,陈洽无法控制,致使安南反叛者四起,而黎利尤为凶狠狡猾。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无能为力,贼寇的势力越来越大。
陈洽上疏说:“贼人虽然请求投降,但他们内怀诡诈,到党羽逐渐壮大后,将不可控制。乞请传谕诸将从速灭贼,不要为贼人所收买。”
宣宗颁敕严厉责备陈智等人,令他们进兵,他们又败于茶笼州,皇上于是削去陈智、方政的官职和爵位,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前往征讨,陈洽仍赞佐其军事。宣德元年(1426)九月,王通到达交趾。
十一月进军应平,到达宁桥。陈洽与将领们说地形险恶,恐怕有伏兵,应该驻扎下来察看贼人动静。
王通不听,指挥部队径直渡江,结果陷在泥淖中。贼人伏兵齐起,官军大败。
陈洽跃马冲入敌阵,因受伤过重而坠下马。左右想把他扶回去,陈洽瞪眼呵叱道:“我作为国家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就在今日,义不苟且而生还!”挥刀杀死数名贼人后,自刎而死。
事情报到朝廷后,皇上叹道:“大臣以身殉国,一代能有几人?”赠少保,谥节愍。授予他的儿子陈枢为刑科给事中。
8.孟门瀑布文言文翻译原文: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译文:孟门,指龙门的入口。河中巨大的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在中国古代传说的叙述里,龙门是大禹凿出的,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夹着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悬挂在悬崖上,好像就要掉下来一样。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真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白的水汽像云一样飘浮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笼罩着,往云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瀑布好像有一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9.张千载高谊的原文及翻译1、原文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友也①。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文天祥自号。②辟:征召。③潜:偷偷地。
2、翻译
庐陵人张千载,字毅甫,别号一鹗,文山的朋友啊。文山富贵时,多次请他出山不出。直到文山从广东衰败(被贬)回来,到吉州城下,千载暗地出来与之相见,说:“丞相去燕地,我张千载也去。”到了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查访得知其夫人欧阳氏被俘虏了,让她火化了尸首,这样之后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带着装头的匣子一同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这天,文山的儿子梦见他的父亲大骂:“绳子怎么没断!”他的儿子受惊而醒,突然受启发观察到,果然有绳子束着他的头发。
李卓我于是写下他的事,凭借此称赞他:“不享受他的俸禄(好处),能够接受他的束缚(拖累)!绳子为何不断,像(锋利的)锥子(一样)刺进腹部(指他儿子贪睡不学习。古人有头悬梁读书防困的习惯,恨子不成材)。他父亲活着会怒发冲冠,死后会生气的瞪眼。张氏是种什么人,囊中收骨,匣里藏头。生死之交,千年才出的一位高洁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