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意思:你要像磐石一般对我坚定不移,我要像蒲苇一样坚守爱情。磐石稳固不可撼动,蒲苇柔软如丝不易折断。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意思: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但愿永做连理枝条。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出自《上邪》
意思: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意思: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李白)的情谊。
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意思: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引, 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花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意思: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意思: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8.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意思: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9.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
意思: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1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意思:只要彼此相知、互相了解,不论远近都没有关系,即使相隔万里也能跟邻居一样亲近。
以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因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因门震而进鲠言,纠绳切挚,触严谴而同蠖伏。——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
【因此】
乃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北史.傅永列传》
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因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重:zhòng
①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又】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
②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又】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重于社稷也。”
③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
④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⑤严重。《狱中杂记》:“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⑥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⑧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⑨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辱国。”
chóng
①重叠。《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
③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重开宴。”
④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重,岂不危哉。”
【重民】农民。
【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
【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
【重身】怀孕。
【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
【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乃:nǎi
①你(的);你们(的)。《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这;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表判断,是。《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④竟然;却。《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才。《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⑥仅仅;只。《垓下之战》:“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⑦又。《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⑧甚至。《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⑨于是;就。《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文言文表示深爱对方的句子有什么1.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 朔风凛凛,终不离兮。盼携手终老,愿与子同袍。
3.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4. 君当为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2. 卜算子 答施 (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3.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 采桑子(宋古代经典爱情诗)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5.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5.文言文重的词类活用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考生备考的难点,词类的活用又是这个难点中的重点。
文言文有时因为词语不够丰富,有时也是出于修辞的需要,一些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要活用。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如果考生能借助已有的现代汉语词性的语法特点的有关知识,判断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就会对它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明晰。一、词类活用的表格与示例二、词类活用细解(一)名词的活用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③冠切云之崔嵬。
简析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简析 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简析 “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例如 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简析 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例如 ①秦师遂东。简析 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⒉名词的使动用法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简析 “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例如 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⒊ 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①孟尝君客我。简析 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
“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⒋ 名词直接做状语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例如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简析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例如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简析 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 的方式:当面。⑶ 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例如 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简析 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⑷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例如 ① 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 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
简析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 的性质:每年。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例如 ①南取百越之地。
简析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⑺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例如 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简析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 ,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二)动词的活用⒈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 ①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简析 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⒉动词的使动用法⑴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⑵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②晋侯饮赵盾酒。
简析 “食”,吃,是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
6.用古文来描写内心复杂的词句1,《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白话文释义: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话文释义: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忧愁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3,《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白话文释义: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4,《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文释义: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5,《望江南·梳洗罢》唐代: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白话文释义: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