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记游定惠院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桔,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①,则园已易主。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②,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③,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⑤,遂夤缘小沟⑥,入何氏、韩氏竹园⑦。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⑧,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堂之西。
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⑨,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 ①参寥禅师:僧人道潜,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 ②枳木:也称枸橘,果实可入药。
③雷氏琴:苏轼题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记”字样。谓“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
④鬻:卖,这里可作买讲。 ⑤瀹:浸。
⑥夤(yín)缘:循沿。 ⑦何氏、韩氏:指友人何圣可、韩毅甫。
⑧刘唐年:字君佐。 ⑨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黄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苏轼友人。
【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荣茂盛。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喝酒,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之下了。
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的两三个人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市井平凡的人,但因为我的原因,稍稍地培育整理了这个园子。
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开的花白色,很圆,好像很多颗大粒的珍珠,香气和颜色都很不平凡。
这种树不讨人喜欢,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
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吴越之地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
到了晚上,徒步出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间作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阴下。
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了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
路上经过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之事,作为以后的谈资。
那个时候,参寥是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用枣汤代替了酒。 【评析】 本文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记述了苏轼与友人一天的愉快游赏。
陈太丘与友人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人期
太丘长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陈寔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家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起气来,说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很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
4.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那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5.就的文言文翻译“就”:
①<;动>;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②<;动>;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③<;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④<;动>;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⑤<;动>;承受;接受。《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⑥<;动>;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动>;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⑧<;动>;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⑨<;介>;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⑩<;介>;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⑾<;连>;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⑿<;副>;即,便。《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6.《约取而实得》全文翻译约取而实得 叶奕绳①尝言强记之法:“某②性甚钝。
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③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④闲步,即就壁问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俟⑤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清·张尔岐《蒿庵闲话》) 【注释】 ①叶奕绳:山东历城人,有文采,善剧曲。②某:我。
③讫(qì):完毕。④掩卷:合上书本③务期:一定要达到。
④笥(sì):古代盛饭或盛衣服的方形竹器。⑤俟(sì):等到。
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⑦影响:此处指印象。
⑧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⑨约:简要,精练。
【译文】 叶奕绳曾说自己勉强记忆的方法:“我天资迟钝,每次读书,遇到喜爱的章节就记录下来,记录完毕后朗诵数次,并将它贴在墙壁上,这样每天都会有十来段,最少也六七段。合上书后,可以在观墙壁上所摘录的文章,每天看三五次已成为习惯,努力达到精读熟记,一个字也不漏。
如果墙壁被贴满,就取下第一天所粘上的那篇文字,将它收进竹箱中。再将新摘录的文字,贴在此处。
这样随着收旧文立即补新文,每天如此。一内,竟然大约有了三千段。
多年以后,盛这些摘抄的竹箱都渐渐被填满。每次见这些杂乱的摘抄,只会得到这些文章的一点点印象而已。
时间长了,便一无所获。读书一意贪多,不如学得精要些来得实在且有收获。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之”与“一年之内”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 B. 粘之壁间 C.数年之后 D. 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约取而实得》阅读答案(附翻译) [1] [2] 下一页 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录讫朗诵十余遍 B. 每见务为泛滥者 C. 略得影响而止 D. 稍经时日,便成枵腹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录讫朗诵十余遍 (2)即就壁问观所粘录 (3)务期精熟 (4)一字不遗 (5)俟再读有所录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三五次以为常 (2)稍经时日,便成枵腹. 5.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约取”的具体表现为____,“实得”的具体表现为_______。
与“约取”相对的是____,与“实得”相对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1)终了,完毕 (2)走近(3)力求 (4)遗漏 (5)等到 4.稍微经过一些日子,便腹中空空。
5. 遇所喜即札录之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务为泛滥 稍经时日,变成枵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