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吾立决
1、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2、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3、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4、“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5、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李斯是秦国的宰相,在《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开头详细地记录了关于李斯的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李斯的性格特征,对他以后人生走向的影响。
01.当年李斯不大,还在郡里当个小吏的时候,他看见厕所中的老鼠吃的东西既不好,还经常被进厕所的人和狗吓得赶紧跑;后来李斯进入国家的粮库,看到国库中的老鼠住在高高大大的房子里,各种质量极高的粮食吃着,而且还很少有人、狗进来惊扰它们。
于是,李斯深有感慨地叹息说:“人活一辈子就如同老鼠一样啊,关键就看你给自己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地位。”
李斯把“老鼠哲学”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学习“帝王之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环境,拥有更高的地位,他不断地努力奋斗,用尽一切手段往上爬,最终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02.李斯与韩非是同学,曾跟着老师随从荀子学习治国平天下的本领。等学得差不多了,李斯看着他们楚国的国王也没有什么出息,值不得为他们做事;再看东方的其他国家也都一个个被秦国打得朝不保夕,没有一个能让他在那里发挥才干、建功立业的,于是,李斯决定西下入秦。
他向他的老师荀况告别说:“俗话说,机会来了就要紧紧抓住,如今七雄并立、虎斗龙争,是纵横家、说客们发挥作用、操纵时局的时代。现今秦国是嬴政为王,正想吞并天下、一统国家,从而称皇称帝,这可正是我们这些有作为的游说之士抓住机会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他还说:“一个人长时间的处于卑贱地位而不积极地寻求改变是最无能的表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长期地处于卑微的地位,过着穷困的生活,而不感到痛心疾首,还要高唱什么‘安贫乐道’,说什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等,这都是骗人的鬼话。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思想。所以我李斯下定决定要到秦国去为秦王嬴政效力!”
虽是告别,但李斯的这番话反而没有一丝的不舍、安慰或者祝福的话,反而慷慨激昂、进行痛斥,由此可见李斯义无反顾、一去不返的决心,几乎是在跟老师决裂。
03.李斯本来也可以在老家楚国上蔡过上安安稳稳的小日子,但一次偶然事件“老鼠哲学”却改变了李斯一生的志向,为李斯以后的政治仕途埋下伏笔。
李斯认为时机来了就要紧紧抓住,“得时无怠”。看准并抓紧时机,明白自己为何而做,怎样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司马迁《史记》歌颂的人物很多都有这种品质,司马迁自己的人生观就是“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
但与众不同的是,面对如何追求富贵、摆脱贫贱,别人是有底线、有准则的,但是李斯却没有。李斯把孔子、孟子以及他的老师荀子的“甘居于贫贱”都加以蔑视;在李斯看来,只要能求得富贵、摆脱贫贱,他就可以不择手段。这也是李斯最后落得悲惨结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