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陈书文言文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陈书文言文 1.文言文翻译《陈书》

世祖文皇帝,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

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 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

梁 太清初,梦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世祖因三分取 一而怀之。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

时乱日甚,乃避地 临安。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 害景。

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高祖大军围石头,景欲加害者数矣。

会景败,世祖 乃得出赴高祖营。起家为吴兴太守。

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馀人,侵暴 郡境,世祖讨平之。承圣二年,授信武将军,监南徐州。

三年,高祖北征广陵,使 世祖为前军,每战克捷。高祖之将讨王僧辩也,先召世祖与谋。

时僧辩女婿杜龛据 吴兴,兵众甚盛,高祖密令世祖还长城,立栅以备龛。世祖收兵才数百人,战备又 少,龛遣其将杜泰领精兵五千,乘虚奄至。

将士相视失色,而世祖言笑自若,部分 益明,于是众心乃定。泰知栅内人少,日夜苦攻。

世祖激厉将士,身当矢石,相持 数旬,泰乃退走。及高祖遣周文育率兵讨龛,世祖与并军往吴兴。

时龛兵尚众,断 据冲要,水步连阵相结,世祖命将军刘澄、蒋元举率众攻龛,龛军大败,窘急,因 请降。东扬州刺史张彪起兵围临海太守王怀振,怀振遣使求救,世祖与周文育轻兵 往会稽以掩彪。

后彪将沈泰开门纳世祖,世祖尽收其部曲家累,彪至,又破走,若 邪村民斩彪,传其首。以功授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太守。

山越深险,皆不宾附,世祖分命讨击,悉平之,威惠大振。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 王,邑二千户,拜侍中、安东将军。

及周文育、侯安都败于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 军储戎备,皆以委焉。寻命率兵城南皖。

译文: 陈世祖文皇帝,名讳是蒨,字子华,为始兴昭烈王的大儿子。从小就聪明懂事理,讲究容貌修饰和仪表,对经史之类的文献有所留意,行为举止端庄文雅,办事都遵照礼法。

高祖皇帝十分地钟爱他,经常称他为“这个孩子是我陈家的英雄与优秀人才。”梁朝太清初年,陈蒨梦见两个太阳,一个大,一个小,大的太阳光灭掉了坠落到地上,它的颜色是正黄色,大的像个斗一样,世祖陈蒨于是就取了它的三分之一放入怀中。

在侯景之乱的时候,家在依靠有山有湖的地方的都遭到了流寇的洗劫,唯独陈蒨的家没有受到侵犯。流寇作乱后来日益严重,陈蒨就到临安躲避。

在高祖兴正义之兵的时候,侯景派使者将陈蒨和衡阳献王收为人质,陈蒨于是在袖子中藏了一把小刀,希望在见到侯景的时候用它杀死对方。到了侯景那里,世祖就成了他的官吏,因此他的计划就没有成功。

高祖带大军包围了石头城,侯景对很多人都加以杀害。在他战败的时候,世祖就得以离开他而投奔到高祖的军营中。

世祖是以吴兴太守起家的。当时,宣城的匪帮头目纪机、郝仲等各纠结几千余人进犯郡县的边境,世祖带兵前往将他们讨伐平定。

承圣二年,陈蒨被任命为信武将军,监管徐州之南。三年之后,高祖陈霸先北征广陵(今扬州),让陈蒨领军作先锋,陈蒨每次出战都获得胜利。

陈霸先在准备讨伐王僧辩的时候,先召见陈蒨并与他一起商量谋略。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占据了吴兴,他有很多兵马,陈霸先密令陈蒨回到长城,建立栅栏以对杜龛加以防备。

陈蒨当时收纳的士兵只有几百人,战略物资又少,杜龛派他的将领杜泰领精兵五千乘虚而入,兵临城下。陈家的将士都大惊失色,面面相觑,但是陈蒨却仍旧能够谈笑自若,对下属的分工越来越明了,众将士的心情终于稳定下来。

杜泰知道栅栏之内的人少,对其日夜苦苦地攻打。陈蒨为了激励将士,身先士卒,与敌军相持几个月,杜泰才退兵。

在高祖派周文育率兵讨伐杜龛的时候,陈蒨与诸军开往吴兴。当时杜龛的人马依然很多,他将要冲的据点都加以阻断,将水军与陆军相结合以攻打陈家军。

陈蒨命将军刘澄、蒋元举率众攻打杜龛,杜龛大败,十分困窘,于是投降陈军。东扬州刺史张彪起兵围困了临海太守王怀振,王怀振遣使向陈军求救,陈蒨与周文育率轻兵前往会稽以偷袭张彪。

张彪的部将沈泰打开城门接纳陈蒨,陈蒨将他的部下和家眷都收入麾下。张彪到了,又冲破包围而逃走了,若邪村民斩了张彪,把他的首级传呈到陈蒨那里。

陈蒨因为军功而被授位为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太守。山越深地而险,其民都不归附官府,陈蒨分兵对其加以讨伐,将其全部平定,陈蒨的威武与聪惠之名大振。

在陈霸先受到梁朝皇帝的禅位而称帝的时候,陈蒨被立为临川郡王,享邑二千户,授官为侍中、安东将军。周文育、侯安都在沌口大败的时候,陈霸先召见陈蒨入宫防卫,把所有的的军需储备和战略物资都给了他。

之后又让他率兵到安徽南部守城去了。

2.《陈书》的全文翻译

世祖文皇帝,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

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 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

梁 太清初,梦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世祖因三分取 一而怀之。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

时乱日甚,乃避地 临安。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 害景。

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高祖大军围石头,景欲加害者数矣。

会景败,世祖 乃得出赴高祖营。起家为吴兴太守。

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馀人,侵暴 郡境,世祖讨平之。承圣二年,授信武将军,监南徐州。

三年,高祖北征广陵,使 世祖为前军,每战克捷。高祖之将讨王僧辩也,先召世祖与谋。

时僧辩女婿杜龛据 吴兴,兵众甚盛,高祖密令世祖还长城,立栅以备龛。世祖收兵才数百人,战备又 少,龛遣其将杜泰领精兵五千,乘虚奄至。

将士相视失色,而世祖言笑自若,部分 益明,于是众心乃定。泰知栅内人少,日夜苦攻。

世祖激厉将士,身当矢石,相持 数旬,泰乃退走。及高祖遣周文育率兵讨龛,世祖与并军往吴兴。

时龛兵尚众,断 据冲要,水步连阵相结,世祖命将军刘澄、蒋元举率众攻龛,龛军大败,窘急,因 请降。东扬州刺史张彪起兵围临海太守王怀振,怀振遣使求救,世祖与周文育轻兵 往会稽以掩彪。

后彪将沈泰开门纳世祖,世祖尽收其部曲家累,彪至,又破走,若 邪村民斩彪,传其首。以功授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太守。

山越深险,皆不宾附,世祖分命讨击,悉平之,威惠大振。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 王,邑二千户,拜侍中、安东将军。

及周文育、侯安都败于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 军储戎备,皆以委焉。寻命率兵城南皖。

译文:陈世祖文皇帝,名讳是蒨,字子华,为始兴昭烈王的大儿子。从小就聪明懂事理,讲究容貌修饰和仪表,对经史之类的文献有所留意,行为举止端庄文雅,办事都遵照礼法。

高祖皇帝十分地钟爱他,经常称他为“这个孩子是我陈家的英雄与优秀人才。”梁朝太清初年,陈蒨梦见两个太阳,一个大,一个小,大的太阳光灭掉了坠落到地上,它的颜色是正黄色,大的像个斗一样,世祖陈蒨于是就取了它的三分之一放入怀中。

在侯景之乱的时候,家在依靠有山有湖的地方的都遭到了流寇的洗劫,唯独陈蒨的家没有受到侵犯。流寇作乱后来日益严重,陈蒨就到临安躲避。

在高祖兴正义之兵的时候,侯景派使者将陈蒨和衡阳献王收为人质,陈蒨于是在袖子中藏了一把小刀,希望在见到侯景的时候用它杀死对方。到了侯景那里,世祖就成了他的官吏,因此他的计划就没有成功。

高祖带大军包围了石头城,侯景对很多人都加以杀害。在他战败的时候,世祖就得以离开他而投奔到高祖的军营中。

世祖是以吴兴太守起家的。当时,宣城的匪帮头目纪机、郝仲等各纠结几千余人进犯郡县的边境,世祖带兵前往将他们讨伐平定。

承圣二年,陈蒨被任命为信武将军,监管徐州之南。三年之后,高祖陈霸先北征广陵(今扬州),让陈蒨领军作先锋,陈蒨每次出战都获得胜利。

陈霸先在准备讨伐王僧辩的时候,先召见陈蒨并与他一起商量谋略。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占据了吴兴,他有很多兵马,陈霸先密令陈蒨回到长城,建立栅栏以对杜龛加以防备。

陈蒨当时收纳的士兵只有几百人,战略物资又少,杜龛派他的将领杜泰领精兵五千乘虚而入,兵临城下。陈家的将士都大惊失色,面面相觑,但是陈蒨却仍旧能够谈笑自若,对下属的分工越来越明了,众将士的心情终于稳定下来。

杜泰知道栅栏之内的人少,对其日夜苦苦地攻打。陈蒨为了激励将士,身先士卒,与敌军相持几个月,杜泰才退兵。

在高祖派周文育率兵讨伐杜龛的时候,陈蒨与诸军开往吴兴。当时杜龛的人马依然很多,他将要冲的据点都加以阻断,将水军与陆军相结合以攻打陈家军。

陈蒨命将军刘澄、蒋元举率众攻打杜龛,杜龛大败,十分困窘,于是投降陈军。东扬州刺史张彪起兵围困了临海太守王怀振,王怀振遣使向陈军求救,陈蒨与周文育率轻兵前往会稽以偷袭张彪。

张彪的部将沈泰打开城门接纳陈蒨,陈蒨将他的部下和家眷都收入麾下。张彪到了,又冲破包围而逃走了,若邪村民斩了张彪,把他的首级传呈到陈蒨那里。

陈蒨因为军功而被授位为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太守。山越深地而险,其民都不归附官府,陈蒨分兵对其加以讨伐,将其全部平定,陈蒨的威武与聪惠之名大振。

在陈霸先受到梁朝皇帝的禅位而称帝的时候,陈蒨被立为临川郡王,享邑二千户,授官为侍中、安东将军。周文育、侯安都在沌口大败的时候,陈霸先召见陈蒨入宫防卫,把所有的的军需储备和战略物资都给了他。

之后又让他率兵到安徽南部守城去了。

《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 不知道你要的哪的翻译,你看看这个对不?不对可以再告诉我!希望你满意。

3.陈书萧引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4.文言文《陈书·袁宪传》翻译成现代文

袁宪依据事实弹劾禀奏,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

袁宪,字德章。幼年就聪明机敏,喜好学习,有宽宏的度量。十四岁时,被召入国学为《正言》弟子,他拜见祭酒到溉,到溉以赞许的目光看着他送他出来,欣赏他的神采。过了几天,袁君正派门客岑文豪跟袁宪一道去问候周弘正,恰逢周弘正要登座讲学,弟子们全都到齐了,周弘正就邀请袁宪进入讲堂,给他一柄麈尾,让他立论。当时谢岐、何妥在座,周弘正对何妥说:“任凭你们提问发难,不要把他看作小孩子。”当时学者满堂,旁观者很多,而袁宪面色平静神态如常,论辩应对自如。周弘正也起来多次诘难,始终不能难倒他,于是告知文豪说:“你回去和袁吴郡商议一下,这小家伙现在就可以充任博士了。”那时参加策试的人,大部分都贿赂考官,岑文豪也提出替袁宪准备礼物,袁君正说: “我怎么能用钱为儿子买及第呢?”主管学校的官员对此怀恨在心。当袁宪策试时,他们争着用特大难题刁难袁宪,袁宪却随问随答,解剖分析对答如流,到溉看着袁宪说:“袁君正有个好儿子啊。”(太建)三年,升任御史中丞,兼羽林监。当时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强行索取人马,袁宪依据事实弹劾禀奏,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袁宪熟悉朝廷的法规制度,尤其能准确判决诉讼,如有案情还没有彻底弄清而有关官员却行 文了结的案件,就常常瞅准闲暇时机对皇上陈说,由于他的申说而重新办理的案件很多。他曾经在承香阁侍陪御宴,宾客散退之后,高宗留下袁宪和卫尉樊俊把筵席移到山亭里,君臣谈话宴饮一整天。高宗看着袁宪对樊俊说:“袁家仍然是有英才。”袁宪就是这样地被看重。袁宪认为自己担任清闲而显要的职位太久,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说:“许多官员在职,屡次被人书面检举。而你处理了很多事务,可以说清白廉洁,另外考察选用别的人,就不要再说了。”等到高宗病重临终之时,袁宪与吏部尚书毛喜都领受了遗诏。始兴王叔陵横行不法、背叛作乱,袁宪指挥部署,为平息这场叛乱起了重大作用。至德元年,太子加冕,二年,举行了释奠之礼,这时袁宪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后主不答应,还赐给他两名扶护人员,晋升为云麾将军,安排了辅佐他的官吏。皇太子很不遵守典籍制度,袁宪亲手写奏表提出 了共十条谏议,都援引古今事例,措词切要率直。太子虽然表面上接受,但内心并无悔改之意。后主打算另立宠妃张贵妃的儿子始安王为皇位继承人,曾随口谈了这一想法,吏部尚书蔡徵顺着后主的意思称颂赞赏,袁宪就正言厉色地指责他:“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已经深入万民百姓之心。你是什么人,敢轻率地谈说废立太子这样的大事!”这年的夏天,还是把太子废为吴兴王。后主知道袁宪有规谏之事,赞叹地说:“袁德章实在是一位正直之臣。”当天下旨任命他为尚书仆射。

5.关于文言文《陈书》的翻译

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人。(周文育)少年时父死家贫,原先家住在新安寿昌县,本姓项,名叫猛奴。(周文育)十一岁时,能够在河里来来回回游泳几里远,能跳五六尺高,和很多孩子在一起游戏,没有人能够赶上他。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认为他很出众,便召来同他交谈。周文育说:“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哥哥姐姐都长大了,赋役负担使我们生活困苦。”周荟很同情他,便随周文育到家里,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让周文育做自己的儿子,母亲便把他给了周荟。等到周荟做官的任期满了,便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带他去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周舍给他起个名字,周舍便给他起名叫周文育,字景德。周荟让哥哥的儿子周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对弘让说:“谁能学这些东?要得到富贵只有长矛就行了。”周弘让认为周文育有雄心壮志,便教他骑马射箭,周文育很高兴。

司州刺史陈庆之和周荟是同郡人,平日相互交好,起用周荟做前军军主。一次陈庆之派周荟带领五百人到新蔡县悬瓠,慰劳白水蛮人,蛮人密谋活捉周荟然后把他送给魏,事情被发觉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全军第一。周荟在阵前战死,周文育驰马夺回周荟的尸体,贼兵不敢逼近。到夜里,双方各自退兵。周文育身上九处受伤,伤好后,请求回乡送葬,陈庆之赞赏周文育的节义,赠给他很多丧葬费用送他回乡。安葬完了,恰好赶上庐安兴担任南江督护,他起用周文育和他同行。周文育多次征讨俚獠,所到之处都立有战功,授官为南海令。庐安兴死后,周文育和杜僧明攻打广州,被高祖击败,高祖释放了他们,详情记载在《杜僧明传》里。

后来监州王劢让周文育担任长流参军,(周文育)深受重用。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想要和王劢一同北下,走到大庚岭,去找卜人占卦,卜人说:“您如果北下不过当个县令,南下便能称公封侯。”周文育说:“有足够的钱财就可以了,谁还想当公侯。”卜人又说:“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当天晚上,住在客店里,有个商人要和周文育博戏赌钱,周文育赢了商人,得银子二千两。第二天一早周文育去辞别王劢,王劢问他什么原因,周文育把卜卦及赢钱的事告诉他,王劢就让他走了。高祖当时在高要,听说周文育回来了,非常高兴,派人去接他,给了(他)很多赏赐,(并把他)分配在军队任职。

6.陈书萧引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

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

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译文: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

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

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

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

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

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

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

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

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

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

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

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7.文言文《陈书》卷32、列传26、的答案是什么

《陈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内容:孔子曰:"夫圣人之德,何以加于孝乎!"孝者百行之本,人伦之至极也。

凡在性灵,孰不由此。若乃奉生尽养,送终尽哀,或泣血三年,绝浆七日,思《蓼莪》之慕切,追顾复之恩深,或德感乾坤,诚贯幽显,在于历代,盖有人矣。

陈承梁室丧乱,风漓化薄,及迹隐阎闾,无闻视听,今之采缀,以备阙云。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

祖任,齐豫章王行参军。父高明,梁尚书中兵郎。

不害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有弟五人,皆幼弱,不害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

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大同五年,迁镇西府记室参军,寻以本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是时朝廷政事多委东宫,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梁武帝尝谓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

简文又以不害善事亲,赐其母蔡氏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七年,除东宫步兵校尉。

太清初,迁平北府谘议参军,舍人如故。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

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摛侍侧不动。

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徵,冀斯言不妄。

"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失母所在。

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

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辄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即于江陵权殡,与王裒、庾信俱入长安,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太建七年,自周还朝,其年诏除司农卿,寻迁光禄大夫。八年,加明威将军、晋陵太守。

在郡感疾,诏以光禄大夫征还养疾。后主即位,加给事中。

初,不害之还也,周留其长子僧首,因居关中。祯明三年,京城陷,僧首来迎,不害道病卒,时年八十五。

不佞字季卿,不害弟也。少立名节,居父丧以至孝称。

好读书,尤长吏术,仕梁,起家为尚书中兵郎,甚有能称。梁元帝承制,授戎昭将军、武陵王谘议参军。

承圣初,迁武康令。时兵荒饥馑,百姓流移,不佞巡抚招集,繦负而至者以千数。

会江陵陷,而母卒,道路隔绝,久不得奔赴,四载之中,昼夜号泣,居处饮食,常为居丧之礼。高祖受禅,起为戎昭将军,除娄令。

至是,第四兄不齐始之江陵,迎母丧柩归葬。不佞居处之节,如始闻问,若此者又三年。

身自负土,手植松柏,每岁时伏腊,必三日不食。世祖即位,除尚书左民郎,不就。

后为始兴王谘议参军,兼尚书右丞,迁东宫通事舍人。及世祖崩,废帝嗣立,高宗为太傅,录尚书辅政,甚为朝望所归。

不佞素以名节自立,又受委东宫,乃与仆射到仲举、中书舍人刘师知、尚书右丞王暹等,谋矫诏出高宗。众人犹豫,未敢先发,不佞乃驰诣相府,面宣敕,令相王还第。

及事发,仲举等皆伏诛,高宗雅重不佞,特赦之,免其官而已。高宗即位,以为军师始兴王谘议参军,加招远将军。

寻除大匠卿,未拜,加员外散骑常侍,又兼尚书右丞。俄迁通直散骑常侍,右丞如故。

太建五年卒,时年五十六。诏赠秘书监。

第三兄不疑,次不占,次不齐,并早亡。不佞最小,事第二寡嫂张氏甚谨,所得禄俸,不入私室。

长子梵童,官至尚书金部郎。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

"由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

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皓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皓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皓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除智武府外兵参军事。

俄迁尚书驾部郎中,寻迁侍郎。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不得已乃行。

寻迁府录事参军,领丹阳丞。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

8.关于文言文《陈书》的翻译

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人。(周文育)少年时父死家贫,原先家住在新安寿昌县,本姓项,名叫猛奴。(周文育)十一岁时,能够在河里来来回回游泳几里远,能跳五六尺高,和很多孩子在一起游戏,没有人能够赶上他。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认为他很出众,便召来同他交谈。周文育说:“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哥哥姐姐都长大了,赋役负担使我们生活困苦。”周荟很同情他,便随周文育到家里,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让周文育做自己的儿子,母亲便把他给了周荟。等到周荟做官的任期满了,便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带他去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周舍给他起个名字,周舍便给他起名叫周文育,字景德。周荟让哥哥的儿子周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对弘让说:“谁能学这些东?要得到富贵只有长矛就行了。”周弘让认为周文育有雄心壮志,便教他骑马射箭,周文育很高兴。

司州刺史陈庆之和周荟是同郡人,平日相互交好,起用周荟做前军军主。一次陈庆之派周荟带领五百人到新蔡县悬瓠,慰劳白水蛮人,蛮人密谋活捉周荟然后把他送给魏,事情被发觉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全军第一。周荟在阵前战死,周文育驰马夺回周荟的尸体,贼兵不敢逼近。到夜里,双方各自退兵。周文育身上九处受伤,伤好后,请求回乡送葬,陈庆之赞赏周文育的节义,赠给他很多丧葬费用送他回乡。安葬完了,恰好赶上庐安兴担任南江督护,他起用周文育和他同行。周文育多次征讨俚獠,所到之处都立有战功,授官为南海令。庐安兴死后,周文育和杜僧明攻打广州,被高祖击败,高祖释放了他们,详情记载在《杜僧明传》里。

后来监州王劢让周文育担任长流参军,(周文育)深受重用。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想要和王劢一同北下,走到大庚岭,去找卜人占卦,卜人说:“您如果北下不过当个县令,南下便能称公封侯。”周文育说:“有足够的钱财就可以了,谁还想当公侯。”卜人又说:“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当天晚上,住在客店里,有个商人要和周文育博戏赌钱,周文育赢了商人,得银子二千两。第二天一早周文育去辞别王劢,王劢问他什么原因,周文育把卜卦及赢钱的事告诉他,王劢就让他走了。高祖当时在高要,听说周文育回来了,非常高兴,派人去接他,给了(他)很多赏赐,(并把他)分配在军队任职。

9.语文文言文《陈书·韩子高传》来自那次考试中

原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PS:来个话外,怎么你们考试还有考韩子高?OwO身为同人女韩子高陈子华是我最喜欢没有之一的历史同人CP!<3<3怎么我考试就从来不考呢T^T

10.文言文"《陈书·卷三十》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

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 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

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

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

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

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

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

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

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

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

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

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

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

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

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 卷三十》) 【注】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

②风神,指神态。③都官符,指诏书。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儿必荷门基 荷:承担 B.善属文 属:写作 C.自永定讫于至德 讫:至,到 D.不尚鲜华 尚:超过,过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 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①乃除司徒左西掾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琼述其旨而续焉 ②惑而不从师 D.①琼之侍东宫也 ②斯用兵之效也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 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

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因为长沙王年少,派陆琼去做长史。

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D.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

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4分) (2)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

(3分) (3)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3分)参考答案:9. D.(尚,崇尚。)

10.A.(都是介词,向。 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 C.①连词,表修饰。

② 连词,表转折D.①主谓间助词 ②结构助词,的 )11.B.(“见识优敏,文史足用”,是说陆琼见识多而聪敏,精通文史。①体现“孝顺”⑥体现“性谦俭”)12.C.(联系下文可知,陆琼没有前去担任这些官职。)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4分)朱异对梁武帝说了这个情况,梁武帝下令召见,陆琼神态机警聪明,举止安详慎重,梁武帝认为他很奇异(不寻常)。(重点注意:“言之武帝”省略和倒装句式,“有敕召见”省略主语,“异”意动用法,“进退”)(2)(3分)陆琼因为母亲年事已高,不想出远门,太子也坚持请求留下他,于是陆琼就没有前去(任职)。

(重点注意:“以”“固”“遂不行”)(3)(3分)陆琼晚年很有知足之心,只想避开权要人物,常常以有病为借口不到职治事。(重点注意:“深怀”“谢”“视事”)附参考译文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

父亲陆云公,梁朝给事黄门侍郎,掌管著作。 陆琼幼年聪敏伶俐,思维有条理,六岁能写五言诗,且颇有文采。

大同末年,父陆云公受梁武帝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由此京城内传称他为“神童”。朱异。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陈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 1.文言文《陈书》卷32、列传26、的答案是什么《陈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内容:孔子曰:"夫圣人之德,何以加于孝乎!"孝者百行之本,人伦之至极也。凡在性灵,孰不由此。若乃奉生尽养,送终尽哀,或泣血三年,绝浆七日,思《蓼莪》之慕切,追顾...
  • 陈书文言文阅读翻译(《陈书》的全文翻译)

  • 1.《陈书》的全文翻译世祖文皇帝,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 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梁 太清初,梦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世祖因三分取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