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2.2019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解释如下
目前考纲并无变化: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3.文言文高中考纲要求是什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
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参考资料
大学生考试网:/
4.人教版语文提纲第八册语文总复习资料(基础部分)一、词语积累(1)(词语盘点)(1)洞庭 江南 玩赏 无瑕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敬亭山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2)维持 财富 精湛 器重 属于 百货 情形 道德 号码 橡皮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拨电话 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3)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蝙蝠 晴朗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推进 障碍物 荧光屏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横七竖八(4)沉寂 盘问 口哨 埋伏 凝神 烧毁 维护 壮烈 牺牲 谢意 沉浸 深情 凯旋 征衣 凝固 阿姨 精通 经济 贡献 圣坛 罪恶 呼吁 健康 不慌不忙 杂草丛生 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 以防万一 断断续续 永驻人间(5)浓郁 流连 小径 流畅 引导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闪 概念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鼓动 跃动 欲望 冲破 坚硬 不屈 茁壮 沉稳 震撼 糟蹋 短暂 有限 珍惜 花繁叶茂(6)棚架 风趣 装饰 顺序 照例 瞧见 率领 觅食捣衣 向晚 归巢 和谐 辛苦 蚕桑 耘田 白鹭 鸡冠花 大丽菊 催眠曲 房前屋后 天高地阔 月明人静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7)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容许 违背 曾经 拖住 解释 教授 宣布 固执 栏杆 罢了境界 绣花 厂徽 聋哑人 胆大妄为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8)妻子 拜见 理睬 肠胃 汤药 医治 喷射 火焰 驱赶 领袖 惩罚 敬佩 火种造福 违抗 狠心 双膝 啄食 肝脏 纪昌学射 百发百中 扁鹊治病 无能为力 驱寒取暖 气急败坏 二、词语积累(2)AABB: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模模糊糊 断断续续歪歪斜斜 飘飘悠悠 磕磕绊绊ABB:白皑皑 绿茵茵 齐刷刷 孤零零 红扑扑 香喷喷AABC:闷闷不乐 缓缓驶过 默默无言ABAC:不折不扣 多灾多难 不慌不忙 多姿多彩 百发百中ABCC:清香袅袅 气喘吁吁二、多音字。
kàn看见 fó佛像 jué感觉 juàn画卷看 佛 觉 卷kān看门 fú仿佛 jiào睡觉 juǎn卷起sì相似 qū弯曲 dōu都有 zhuàn转动似 曲 都 转 shì似的 qǔ曲子 dū首都 zhuǎn转学yìn饮马 chóng重叠 jū拮据 zhōng中心饮 重 据 中yǐn饮料 zhòng重量 jù根据 zhòng中奖bà把儿 mēn闷热 xiāo削好 nán困难把 闷 削 难bǎ车把 mèn郁闷 xuē剥削 nàn灾难zhā扎针 shǚ 数数 zhē接着 sǎo打扫扎 zhá挣扎 数 着 zhuó着陆 扫zā捆扎 shǜ 数量 zháo着急 sào 扫帚 cān参加 dìng钉住 hái还有 dàn子弹参 钉 还 弹 shēn人参 dīng钉子 huán还书 tán弹球 nǐng拧干 guàn冠军 méi没有 yù 呼吁 拧 冠 没 吁 nìng 拧着 guān鸡冠花 mò淹没 xū 气喘吁吁 jì系着 mā 抹布 wèi为什么 de 好的系 抹 mò 抹墙 为 的 xì联系 mǒ 抹杀 wéi为难 dí 的确 ě 恶心 zàng肝脏 chāi出差 sǎ 撒种恶 脏 差 撒 wù可恶 zāng弄脏 chà差错 sā 撒网 bēi背负 pēn喷洒 lēi勒紧 zhuó 着陆 背 喷 勒 着 zháo 着慌 bèi背景 pèn喷香 lè勒索 zhāo 着数铺 塞 藏 蒙和 应 结 累圈 重 悄 踏三、近义词观赏—欣赏 雄伟—宏伟 围绕—环绕 明丽—明艳、艳丽 罗列—排列 兀立—直立连绵—绵延 依据—根据 突兀—高耸 昏暗—阴暗 寂静—幽静 炎暑—炎热 凉爽—凉快柔美—柔和 精湛—熟练 严肃—郑重 教诲—教训 迷惑—疑惑 拮据—困难 生计—生活 馈赠—赠予 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耽误—耽搁 朴实—质朴、朴素 惬意—满意 疲惫—疲劳 赞赏—欣赏、赞扬 悲叹—叹息 如果—假如 根本—本来 伤害—受伤 启示—启发 灵巧—灵敏 模仿—模拟 清楚—清晰 宽敞—宽阔 洁净—干净 盘问—访问 轻蔑—轻视 继续—连续 冷淡—冷漠 暴烈—猛烈 清朗—晴朗 证明—说明 骚扰—打扰 鼓励—舞动 倘若—假如 惊讶—惊异 感受—感悟 寄住—寄居 居然—竟然 屡屡—多次 珍贵—宝贵 震撼—摇撼 风趣—情趣 朴素—朴实 端庄—庄重 强烈—猛烈寻常—平常 违背—违反 容许—允许 信奉—信仰 拜见—拜会 敬佩—敬重 饶恕—宽恕 忍受—承受 一丝不苟—认认真真 胆大妄为—胡作非为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四、反义词壮阔—狭小 无瑕—斑驳 明丽—暗淡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扩散—聚集 蜿蜒—笔直寂静—喧闹 增添—减少 馈赠—索取 闷闷不乐—兴高采烈 疲惫不堪—精神抖擞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赞赏—批评 烦恼—舒心 缓缓—迅速、飞快 朴实—华丽 惬意—难受 善良—凶恶 拮据—宽裕、富有 宽容—计较 沉重—轻松 柔软—坚硬温和—凶狠 雪白—黝黑 宽敞—窄小 洁净—脏乱 隐蔽—暴露 增强—减弱 冷淡—热情伤害—爱护 漆黑—明亮 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灵巧—呆笨 轻蔑—敬重 空旷—狭窄 爱护—破坏 凯旋—失败 安宁—喧闹 浓郁—清淡 悲哀—欢快 华丽—朴素 骄傲—自卑 强烈—微弱 茁壮—虚弱 沉稳—急躁 糟蹋—珍惜 短暂—长久 寂寞—热闹 清晰—朦胧 辽阔—狭窄 乏味—有趣 漂亮—丑陋 聪明—愚昧 健康—疾病 温暖—寒冷 朋友—敌人 违背—遵循 寻常—异常 鲜艳—素净 赞叹—贬低 善良—凶恶 一丝不苟—马马虎虎 气急败坏—欢天喜地 防御—进攻 五、成语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
5.初中语文总复习提纲2010初中语文总复习总 复 习 目 录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2专题二:常见易读错的字……………………4专题三:容易写错的成语……………………6专题四: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成语…………8专题五:初中语文默写………………………13专题六:古诗名句分类集锦…………………22专题七: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23 专题八:佳作创新及例文……………………42专题九:精彩开头和结尾……………………69专题十:诗词鉴赏口诀………………………7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五、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六、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 答题方式: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七、小说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八、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专题二:常见易读错的字逮捕 bǔ 麻痹 bì 包庇 bì 濒临 bīn 哺育 bǔ 泊位 bó 傍晚 bàng 鄙视 bǐ 庇护 bì 奴婢 bìi 称心 chèn 赔偿 cháng 整饬 chì 觇视 chān 处分 chǔ 刹那 chà 炽热 chì 粗糙 cāo 瞠目 chēng 嗔怒 chēn 重创 chāng 阐明 chǎn 颤动 chàn 鞭笞 chī 场院 cháng 巢居 cháo 抽搐 chù 伺候 cì 从容 cóng 憧憬 chōng 淙淙 cóng 不啻 chì 谄媚 chǎn 郴州 chēn 悼念 dào 提防 dī 咄咄 duō 玷污 diàn 缔造 dì 真谛 dì 澹然 dàn 逮捕 dài 呆板 dāi 傣族 dǎi 导向 dǎo 堤坝 dī 踱步 duó 恫吓 dòng 婀娜 ē 氛围 fēn 渔父 fǔ 果脯 fǔ 藩篱 fān 沸腾 fèi 俘虏 fú fóu 讣告 fù pú 装帧 zhēn 栅栏 zhà 箴言 zhēn 姊妹 zǐ 粗犷 guǎng 皈依 guī 聒噪 guō 瑰丽 guī 桎梏 gù 绵亘 gèn 勾当 gòu 刽子手 guì 百舸 gě 豁免 huò 恫吓 hè 负荷 hè 教诲 huì 干涸 hé 可汗 hán 巷道 hàng 徘徊 huái 踝骨 huái 浣沙 huàn 隔阂 hé 攻讦 jié 僭越 jiàn 隽。
6.高中语文文言文大纲要求掌握实词166个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填写不下 先给出其中60个 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派兵用的凭证 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0、朝chao1、朝服衣冠(zha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 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2、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12、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
7.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释而(虚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顺承】登高而招(本句话中也可作修饰讲)
【表因果】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锲而舍之。
【表条件】然则何时而乐耶。 句中而可不译,也可译为才。
要区分的是表递进多译为而且,表顺承多译为就,接着,然后。
之(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君将衰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二三人称代词】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这】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动词 【到,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助词 【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隆中对》
【的】暂时想不起来,不过例句应该挺多。
【提宾得标志】句读之不知。 《师说》
【定语后置的标志】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屈原列传》
我是今年的高三毕业生,其他两个词暂时还没整理出来,多多包涵。另外,我们高三用的文言字典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史东编著的,个人觉得很好用,特里面很多例句都是课本上的,并且,是我们老师推荐的,可以试试。 在语文方面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一定全力相助!
8.高考文言文考点有哪些一、考纲要求 对于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1.理解 B (1)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要点解说 要点1: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点解说】“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附录的120个实词是主要考查对象;根据“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外”的原则,课本内的重点实词是考查的重点。
“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其作出正确、合理地推断与解释。
要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要点解说】本考点有两个具体要求:一个是“常见”,一个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是指《考试大纲》中明确的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所谓“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指虚词的含义(即“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词性或在句子中承当的成分等语法功能(即“用法”),另一方面是指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要根据具体语境(即“在文中”)辨别推断,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新课标全国卷虽未就此考点单独出题考查,但具备此种能力不仅对疏通文意、读懂文章有很大帮助,对准确翻译句子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忽视。
要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要点解说】本考点的关键点是“与现代汉语不同”,这表明本考点考查的着眼点在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性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文言句式,需要掌握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新课标全国卷虽未对这几种文言句式专门设题,但在翻译句子一题中却可能涉及,不仅如此,熟练掌握这几种句式,也有利于理解文意;至于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翻译句子中可能遇到外,还可能出现在对文言实词含义理解的考查中。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点解说】本考点的要求有二: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语气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地分析。翻译句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合乎逻辑的白话文,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与关键,务必高度重视。要点5:筛选文中的信息 【要点解说】本考点要求考生对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所谓“文中的信息”,一般是指选文中反映人物思想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语言材料。所谓“筛选”,是要求考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或指向,划定区间,从某一角度对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辨别和判断,选出符合要求的主要信息,去除次要和冗余信息。
它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筛选出与题目要求吻合的语句,二是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要点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点解说】本考点考查的是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更进一步的理解能力。
所谓“内容要点”,就新课标全国卷所选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史传类)来说,主要包括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影响以及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物的事迹。所谓“中心意思”指的是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辨析筛选主要信息,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并据此准确概括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要点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点解说】“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史传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时所体现出的自己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
史传作者对人物的这种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一般隐含于对所述人物一生主要事迹的叙述中,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首先要梳理分析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然后从中概括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最后据此判断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需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必须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为依据和基础,因此,对这两个考点的考查一般是不能分开的。
9.【语文考纲知识点结构图】2008年中考语文备考建议 (一)研究《考试大纲》和往届中考试题,强化目标意识,明晰复习的总体思路.在2008年我省的《考试大纲》还没有出台以前,各校还应根据2007年《考试大纲》所列的考项进行复习,尽早让学生熟悉语文试卷的基本结构和模式,并引导学生研究中考考点本质和命题规律.(二)整体部署,科学安排,在复习过程中“三线”并行:第一条线是按我们中考语文试卷考点为顺序进行知识点复习;第二条线是写作能力训练和阅读训练;第三条线是强化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重点突破120个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及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在具体的操作中以第一条线为主,另外两条线为辅.让写作能力训练和阅读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三)精选习题,优化训练,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针对选题意图及典型问题集中评讲,少讲精评,讲出方法,讲出技巧,讲出规律,让学生在练中生疑,在讲中释疑,在讲后自悟,在悟中提.(四)根据《考试大纲》中考点分的几个模块,备考复习中应全面梳理,不留死角,夯实基础,关注技巧.▲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言基础知识”应抓住“常用”特点,平时多练习、重积累,不断巩固复习,加深印象.在复习阶段的课堂操作和课后操练的总体策略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字词推敲的敏感性,大量阅读与做笔记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误本”.▲现代文阅读 要在整体阅读上下功夫.★现代文阅读的第一个部分文章类阅读,要兼顾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训练.整体把握,审清题干,细读选项,锁定文中信息区,对比选项进行文章信息筛选、辨别和整合.★第二个部分作品类(文学类)阅读,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作为课例,反复训练学生的理解阐释、归纳概括、鉴赏评价能力.训练时要注意研究参考答案,看命题者是怎样依据文章给出答案的,让学生在和他人思路的对比中发现自己思考中的不足,反复琢磨,矫枉过正,提高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鉴赏要训练学生找好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把握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即事感怀等不同类型诗歌的特征.另外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意象.★文言文阅读 对于仅次于作文题的高分模块,我们必须进行系统科学的复习.《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复习以课文为本.准确掌握《考纲》要求的实词、虚词,对精选的基本篇目应逐字逐句过关,尤其是文中文言文知识较为集中、句式较为典型的语句,提炼出来,细心琢磨,掌握好翻译的要求和要诀,再配以课外的语段来反复训练,反复检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去突破文言文句的翻译,再借用文言文句的翻译去进行信息筛选从而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在选课外文段时多选用一些与古代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的叙事扬德的传记类散文.▲作文 中考语文卷中的“重头戏”,占40分,也是拉开分数提高语文考试区分度的关键.建议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每周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和电视,将最新信息整理出来.及时上媒体视频课,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面对面”“实话实说”等访谈类栏目,不仅可以启迪心智,而且可使文章材料丰富、新鲜,具有时代感.2.积累素材—建议引导学生做一些定向主题作文材料积累,如以“和谐”为主题,积累相关名言警句2—3句,积累名人轶事2个,最新社会事例2个,古诗词名句2句,哲理精段2段.即便只积累二三十个主题材料,也能辐射到几十个相近的话题.3.锤炼几篇典范文章,注重谋篇布局.可精选课本中的典范文章,或精挑历届高考优秀作文,细心琢磨这些文章的谋篇布局,然后剥皮抽筋,掌握其谋篇布局的精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在平时写作训练中,不断演练,做到驾轻就熟.4.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5.给题目,想内容—练审题,架构全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