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一。
《论语》(10篇) 1、《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仁者爱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君子之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诲人不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8、《高山仰止》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中庸之道》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2.浙江高中语文文言文一。
《论语》(10篇) 1、《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仁者爱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君子之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诲人不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8、《高山仰止》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中庸之道》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3.浙江近几年的语文文言文中考题2006年·浙江温州中考文言文翻译 (2006年·浙江温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莫乐为人君”,即“莫乐(于)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
“惟其言而莫之违”;“莫之违”,否定句宾语前置,即“莫违之”。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2.“太师谁撞”,是疑问句宾语前置,即“太师撞谁”,意思是太师您要砸谁呢? 3.“是非君人者言也”,判断句式,当读为“是/非君人者言也”。“君人者”,治理百姓的人,指国君。
君,动词。这句意思是,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讲的话。
4.“释之,以为寡人戒”,“以为”,以(之)为。这句意思是,放掉他,把他的话作为我的一种警戒吧。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2006年·浙江宁波语文中考试题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 △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 △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一)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
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
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 奔利(金钱)(2分。
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2007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考卷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
4.浙江 初中语文教材全部诗词 .古文的题目七年级上[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江月] 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如梦令] 李清照 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 朱熹 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王维 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 岑参 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 赵师秀 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 赵翼 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望岳] 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 杜甫 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 杜甫 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 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 汉 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黄鹤楼] 崔颢 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5.浙江省的语文高考的要求背的古诗或者文言文有哪些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12篇)
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
寡人之于过也 《孟子》
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 《荀子》
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 欧阳修
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
赤壁赋 苏轼
(二)古诗词曲(12篇)
渔父 《楚辞》
蜀道难 李白
登高 杜甫
琵琶行 白居易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长亭送别 (【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王实甫
6.浙江高一语文必背的文言文和诗歌篇目七年级上册课内: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年级上册课外: 1.《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课内: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级下册课外: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册课内: 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