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追韩信》 原文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译文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摘自《百度·》。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帝因(他,公孙敖)没有与(霍去病)会师,罪判斩首。
(2分)(关键词:“以”,因为。“当”,判处。
/“他来”“霍去病”是省略成分,未译出也酌情扣分,因影响句意理解。“武帝”译作“皇上”“皇帝”皆可)自(2)武帝替(他)修了一座宅第,让(他)看看,(他)回答说:“匈奴不消灭,没心思顾家啊!”(3分)(关键词:“治”,修建。
“无以……为”:没有什么办法(心思、想法)……啊。“家”,名作动,顾及家。
/“令视之”的“之”,可翻译为“它,宅第”,也可以视作句末语气词,不译)(3)那亲切礼待士大夫,招揽贤能者罢黜无能者的做法,是君主的权力。(zhidao3分)(关键词:“彼”,那。
“贤”“不肖”,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柄”,权柄,权力。
/“……者,……也”,……的做法,是……;必须翻译出判断句式) 无。
3.文言文《越俎代庖》注释及翻译语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原意谓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等人也不越过樽俎去代他办席。后因以“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一时承乏,方慙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宋 陈亮 《又与吕伯恭正字书》:“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郭沫若 《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昆曲《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亦省作“ 越俎 ”。《明史·许士柔传》:“未有追咎元年之史官,诋为越俎者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描鸾刺凤之事,闺阁中人人皆晓,无俟予为越俎之谈。”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二九回:“朝廷自由权衡,不必他们越俎。”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来代替你,不是沽名钓誉吗?我现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虚名干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4.文言文 刺奸将军原文
秀舍中儿犯法,军市令颖川祭遵格杀之,秀怒,命收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译文
刘秀的一个侍从犯了杀头之罪,依法当斩。军市令(意为军中主管贸易的长官)颍川人祭遵依法将这侍从处死了。刘秀知道后勃然大怒,命令把祭遵抓了起来。主簿陈副进谏说:“您经常要求军队服从命令,如今祭遵奉法为上,不避亲疏,秉公尽职,这正是照您的命令行事啊!”于是刘秀赦免了祭遵,并封其为“刺奸将军”(意为除暴去恶的将军)。刘秀对诸将领说:“你们要小心祭遵啊,我的亲信犯了法,尚且被他处死,你们如果犯了法,他也决不会徇私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