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莫,基本释义为没有,不,不要.如莫名其妙,请莫见怪,莫如.也表示揣测或反问,如莫非,莫不是.另作姓.
通假字,古同“暮”
莫 mò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not]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2)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之议.——《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3)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词性变化
◎ 莫 mò
〈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desert]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 莫 mò
〈动〉
(1) 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形
(1) 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2.文言文中的莫什么意思莫 mò
副词义:
1、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之议。——《资治通鉴》
代词义:
1、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名词义:
1、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通“漠”。沙漠。
狄之广莫,于晋为都。——《国语·晋语》
3、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动词义:
1、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间也。——《管子·制分》
3、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形容词义:
1、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莫 mù
名词义:
1、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2、通“幕”。如莫府:即幕府。
3、姓
3.文言文中的莫什么意思古汉语字义 ◎ 莫 mò 〈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not] 莫相知。
——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
——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2) 表示劝戒。
不要;不可;不能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之议。
——《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3)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词性变化 ◎ 莫 mò 〈名〉 (1) 通“膜”。
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
沙漠 [desert]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
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
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诗·大雅·板》 ◎ 莫 mò 〈动〉 (1) 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
——《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论语·里仁》 形 (1) 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
——《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
——《管子·小匡》通假字义 ● 莫 mù ㄇㄨˋ ◎ 古通“暮”。《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莫作“暮”义。——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4.众莫之解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众莫之解:解释的顺序应该为“众莫解之”,解释为“众人都不能理解”。
1. 原文:《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2. 译文:
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乳制品,曹操喝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人能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轮到杨修时,他便喝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注释:
1.饷:用食物赠送。
2.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3.酪:牛、羊
4.题:书写。
5.次:依次。
6.至:到了。
7.杨修:曹操的谋士。
8.教:让。
9.啖:吃。
10.复:又。
11.便:就。
12.以:把。
13.莫:没有。
14.解:理解
5.初中文言文中莫的意思多义莫:mò。
副词义:1、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莫相知。
——唐·柳宗元《三戒》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故莫能知。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2、表示劝戒。
不要;不可;不能。慎莫留。
莫相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莫愁前路无知己。
——唐·高适《别董大》莫用众人之议。——《资治通鉴》3、表示揣测。
或许;大约;莫非。代词义:1、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莫之许。
——《三国志·诸葛亮传》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莫不然。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名词义:1、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2、通“漠”。
沙漠。狄之广莫,于晋为都。
——《国语·晋语》3、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4、通“瘼”。
疾苦;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诗·大雅·皇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动词义:1、通“谟”。
谟划。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诗·小雅·巧言》2、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管子·制分》3、通“慕”。
思慕;向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论语·里仁》形容词义:1、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2、通“漠”。
寂静。田莫不见禽而后反。
——《管子·小匡》莫:mù。名词义:1、会意字。
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
本义:日落时。莫,日且冥也。
——《说文》莫,夜也。——《广雅》不夙则莫。
——《诗·齐风·东方未明》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及莫又圣。
——《礼记·文王世子》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星辰莫同。
——《书·洪范》莫夜月明。——宋·苏轼《石钟山记》莫春者。
——《论语·先进》2、通“幕”。如:莫府(即幕府)。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