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一、唐代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二、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山横亘城北,白水流过东城。
我们就要在此分别,一去万里,将要登上孤独的行程。 那飘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阳却是老朋友的眷恋之情。
此刻挥手离去,我耳边只听到离群之马的哀鸣。 三、唐代王维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译文: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
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四、唐代白居易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译文: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五、唐代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译文: 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2.文言文中“距”的几种意思①<;名>;雄鸡腿后趾样的突起部分。
②<;动>;到达;抵达。
③<;动>;离;距离。
④<;动>;通“拒”,抵御,抵抗。
⑤<;动>;通“拒”,拒守,把守。
⑥<;动>;通“拒”,拒绝,摒弃。
⑦<;形>;通“巨”,大。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距,鸡距也。从足,巨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距,鸡腿后面突出的像脚趾的部分。字形采用“足”作边旁,采用“巨”作声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差距[chā jù]
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也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学先进,找~。他俩在看法上有很大~。
2、相距[xiāng jù]
相互间距离:~不远。前后~二十多年。
3、行距[háng jù]
相邻两行之间的距离,一般指两行植株之间的距离。
4、间距[jiān jù]
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足迹的前后~可以知道动物四肢或躯体的长短。
5、焦距[jiāo jù]
抛物面镜的顶点或薄透镜的中心到主焦点的距离。
6、株距[zhū jù]
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植株之间的距离。
3.请问:离和骚两个字分别在文言文中的翻译sāo
①动乱;扰乱。《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②忧愁。《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③《离骚》的简称。也用来指楚辞类的诗。
【骚人】骚体诗人;诗人;文人。
【骚骚】⒈急迫的样子。⒉愁思的样子。⒊风猛的样子。
lí
①分离;分散。《庄暴见孟子》:“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②离开;离别。《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③距离;相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小家离得远了。”
④背离;违背。《赤壁之战》:“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⑤通“罹”。遭遇;遭受。《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
【离离】⒈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⒉忧伤的样子。⒊历历分明的样子。
【离披】散乱的样子。
【离析】分离;散失。
4.求送别,离别的文言文,谢谢~~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不知这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