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下一句是:可以知兴替。
整句;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说魏征的话
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的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
意思是说用铜左镜子(古代都用铜镜)可以找出人的衣服和帽子,指的是可以看到人的外部形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用人的事情做借鉴可以知道凡事应该怎么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思是说借鉴历史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
原文出处
《旧唐书·魏征列传》节选
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徵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尝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及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徵卒后,正伦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诛,太宗始疑徵阿党。徵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悦。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顾其家渐衰矣。
徵四子,叔琬、叔璘、叔瑜。叔玉袭爵国公,官至光禄少卿;叔瑜至潞州刺史,叔璘礼部侍郎,则天时为酷吏所杀。神龙初,继封叔玉子膺为郑国公。催叔瑜子华,开元初太子右庶子。
2."伊"在古文中的意思伊yī(1)(会意。
从人,从尹。尹,治理。
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2)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that]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
(3)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她”、“他”、“彼” [he;she]薛蟠因伊倔强,将酒照脸泼去。――《红楼梦》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
――《世说新语》吾见张时,伊已六十。――《南史》(4)又如:伊行(她那里;他们);伊曹(彼辈,他们);伊俦(彼辈,其类);伊拉(方言。
他们)(5)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you]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世说新语》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
――佚名《马陵道》(6)又如:伊咱(你);伊行(你这里;你们);伊家(你)伊yī(1)表示判断,常与“匪”连用,相当于“却是”、“即是” [be]匪莪伊蒿。――《诗·小雅·蓼莪》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
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后汉书》(2)又如:匪朝伊暮;匪朝伊夕;匪荣伊辱;匪愚伊耄伊yī(1)语助词。
用于句中,无义旨酒既清,嘉荐伊脯。――《仪礼》(2)发语词,无义。
如:伊何(为何,为什么);伊谁(谁,何人)(3)通“繄”。是 [yes]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诗·豳风·东山》。笺:“伊,当作繄。”
我这怀矣,自诒伊阻。――《诗·邶风·雄雉》伊yī(1)伊水 [Yi River]。
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伏山,后入洛河。如:伊川(伊水流域)(2)伊朗的简称 [Iran]。
如:两伊(伊朗、伊拉克)战争(3)伊拉克的简称 [Irag]伊比利亚半岛yībǐlìyà bàndǎo[Iberian Peninsula] 欧洲西南部的半岛,西濒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东临地中海,东北以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相接。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面积约58.4万平方里,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和直布罗陀伊甸园yīdiànyuán(1)[Garden of Eden]∶基督教圣经中指人类祖先居住的乐园(2)[Paradise]∶极乐地伊犁河yīlí hé[Ili River] 亚洲大内陆河。
发源于天山,流经新疆西部后流入前苏联境内,注入巴尔喀什湖,全长1500公里。伊犁河谷地是天山重要的牧区伊们yīmen[they] [方]∶他们或她们伊们射皮草茎,咿呀不知所云伊人yīrén[that lady] 那个人;这个人。
今多指女性,常指“那个人”,有时也指意中人怎明白咫尺伊人,转以睽隔不得相亲。――《画图缘》秋水伊人伊始yīshǐ[beginning] 开端;开始。
伊,助词,无实义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隋书·辛彦之传》粒食伊始,农之所先。
――《唐书·音乐志》下车伊始伊斯兰教yīsīlánjiào[Islamic;al-Islam;mohammedanism] 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历yīsīlánjiàolì[mohammedan year Moslem Calendar] 中国旧称“回回历”、“回历”。即希吉来历。
伊斯兰教的历法,系纯阴历。以12个月为一年,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
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为一周,有11个闰年,不置闰月。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即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为元年元旦伊藤氏yīténgshì[Yiteng Bowen] 伊藤博文。
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伊蚊yīwén[aedes] 蚊子的一种,成虫身体黑色或棕色,脚上有白色环纹,翅膀上没有斑点,停止时身体和停留的平面平行。幼虫和蛹生长在树穴或缸盆等的积水中,卵分散沉在水底。
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媒介。也叫“黑斑纹”伊于胡底yīyú-húdǐ[where will it all end] 要到什么地步才算完(含不堪设想意,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将来为祸天下后世,正不知伊于胡底呢?――《痛史》伊yī ㄧˉ(1)彼,他,她:~说。
~人(那个人,多指女性)。(2)文言助词:下车~始。
~谁之力?~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嘿嘿,花了我好多时间才找到的。
3.伊在文言文中的正确解释是伊yī【动】表示判断,常与“匪”连用,相当于“却是”、“即是”〖be〗匪莪伊蒿。
——《诗·小雅·蓼莪》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
——《后汉书》又如:匪朝伊暮;匪朝伊夕;匪荣伊辱;匪愚伊耄伊yī【语】语助词。用于句中,无义旨酒既清,嘉荐伊脯。
——《仪礼》发语词,无义。如:伊何(为何,为什么);伊谁(谁,何人)通“繄”。
是〖yes〗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诗·豳风·东山》。
笺:“伊,当作繄。”我这怀矣,自诒伊阻。
——《诗·邶风·雄雉》伊。文言助词:下车伊始。
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常见于口语,方言,原是宗教学名词,在一些古体文学作品中是赞美美貌的样子如《古今和歌集》[2] 中“操袂凯歌中,平沙伊雁宿。
何年佛寺碑,石色学秋天。”的句子。
伊,姓。“伊”也有“伊人”的意思,比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伊”就是“伊人[3] ”的意思第三人称“他”,他们、那、彼。
统指“他”“她”。 可查询百度百科,有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