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二、古今异义
1、至于
2、成立
3、不行
4、秀才
5、告诉
6、区区
7、辛苦
三、词类活用
1、夙遭闵凶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3、九岁不行
4、则刘病日笃
5、历职郎署
6、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臣具以表闻 / 谨拜表以闻
祭 十 二 郎 文
一、通假字与异体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⑥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二、古今异义
1、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与汝俱少年。
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少而强者不可得
5、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明年,丞相薨
7、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8、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9、汝去年书云
10、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11、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若西归。
2、东亦客也
3、吾年四十,而视茫茫。
4、将成家而致汝。
5、强者夭而病者全。
6、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8、其传之非其真邪
9、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10、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愚 溪 诗 序
一、通假字
纪于溪石上
二、古今异义
牢笼百态
三、词类活用
1、东流入于潇水 2、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3、盖上出也 4、合流屈曲而南
5、今予家是溪 6、得其尤绝者家焉
7、名之以其能 8、予得专而名焉
9、故姓是溪为冉溪 10、溪虽莫利于世
11、智而为愚者也 12、睿而为愚者也
13、邦无道则愚 14、无以利世
15、不能兴云雨
赤 壁 赋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2、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2、击空明兮溯流光
3、东望武昌
4、下江陵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寄蜉蝣于天地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渺沧海之一粟
9、顺流而东也
10、侣鱼虾而友麋鹿
2.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文件解释文言实词的含义 1、爱: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热爱 2、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啬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吝惜,舍不得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 2、安: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哪里 2、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 3、衣食所安 养生 4、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5、君安与项伯有故 怎么 3、被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披散,散开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 3、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被子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遇到 4、倍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倍数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违背,背叛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越发,更加 4、焉用亡邻以倍郑 增加, 5、本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树木的根 2、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 基础,根本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 推究,考察 4、若止印三二本 量词,册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副词,本来 6、今存其本不忍废 稿本 6、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浅陋 3、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看不起 4、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自谦之词 5、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轻贱 7、兵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器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战争 4、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军事,谋略 5、穷兵黩武 战争 8、病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疲劳,劳累 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担心,忧虑 4、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缺点,毛病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 9、察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观察 2、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考察,推举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洁净的样子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看清楚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精明 10、朝 1、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2、朝闻道,夕死可也。 早晨 3、两朝开济老臣心 朝代 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朝见,朝拜 5、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见 11、曾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经 2、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3、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与晚辈亲属 12、乘 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驾,坐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顺应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随 4、自京师乘风雪 冒着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一车四马的合称 13、诚 1、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确实,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果真,如果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2、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出师表》 去掉,除去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修治 4、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 拜官授职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流逝,过去 15、辞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告别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推辞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辞 4、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文词,文学 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辞,文辞 6、大礼不辞小让 计较 16、从 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跟随 2、樊哙从良坐 依傍,紧挨着 3、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听从 ,依顺 4、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参与,参加 5、从余问古事 《项脊轩志》 向,从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纵”,合纵的盟约 17、殆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几乎,差不多 2、郦道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石钟山记》大概,恐怕 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 5、有殆而欲出者 通“怠”,懈怠 18、当 1、有大石当中流 阻,挡 2、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正在,值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担任,做 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一定,必定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占据,把守 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抵御,抵挡 19、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道理,规律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 途径 3、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取道 4、于是废先生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思想,主张 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天道,自然的规律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道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向 8、道之以政 通“导”、引导 20、得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伶官传序》 得到 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恩 3、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 获得 5、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 能够 6、此言得之 《六国论》 对,合适 21、度 1、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计算,衡量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 3、度义而后动 考虑 4、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法度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限度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 2、而墨子非之 责怪 3、人非生而知。
3.高中文言文应掌握的重点词字及解释有哪些没有文言文的语文教育,就不能称是完整意义上的汉母语教育。
文言文作为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进入高中,大多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相信很多同学就会放弃对它的学习。
究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欠缺和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结合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和要求,笔者在这里简略地谈谈有关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一、在诵读中亲近文言文诵读是学好任何一门语言的重要方法,文言文也不例外。不断地诵读不但有助于助于把握文意,也可增加文言文语感。
司马光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从读的基本要求出发,诵读中要读出文章固有的语气、语调和节奏,把握文章的情绪、氛围和情感。
在读准字音、准确停顿的基础上去体察语气,辨明语义,理清层次,读出特色。如果正音不准会读错字,句读不准会读破句,错音或破句均会影响到句子的准确理解。
如将“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子中的“衣(yì)”读成“衣(yī)”,将“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读成“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这分别是由于没掌握“衣”的词性和误解“行为”的意思而造成的,此类错误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对所读的内容不求甚解甚至会曲解文义。逐步养成好的诵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作文语言富有魅力的风格。
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适当背诵一些文章。选入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凝练典雅的范文,往往讲究推敲,讲究精炼,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其文约,其辞微”,熟读背诵无形中势必会受到熏陶,反复诵读熟记于心,又何愁平日作文的语言枯燥,韵味不足!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其语言的优美丰富,骈散结合,意蕴深远,恐怕就是得益于平日良好的诵读习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总之,文言文得知之于口,铭之于心,继而达到闭目成诵的效果,要在音韵和谐,抑扬顿挫中去感受文质之美。诵读之法贵在坚持,锲而不舍,必有收获。
二、在积累中体察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积累。中学教材中所使用的古汉语语法体系总体说是严谨的、有规律的,词语的释义、用法和句式的划分均有一定的规范。
根据字词用法的特点,文言文字词的学习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识记词基本义,二是识别判断词语的活用义。基本义就是一个词的常用义,很多文言词都有一个或几个常用义,学习这类词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识记,以课内为基础,以一课或一个单元为单位,多收集,多整理,摘出相关例句,比较归纳,积少成多。
活用义是指一个词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用法和解释,而是根据句子语法结构的变化和表意的需要派生出其它的用法和解释。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以及动词、名词、形容词之间词性的转换等问题,均涉及了词语的活用义。
通常情况下,对词语活用义的判断主要凭借短语或句子结构分析法,这些分析法中,又以动词结构的分析法最为常用。看下面例句:①素善留侯张良(“善留侯张良”,动宾结构,“善”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交好”)《鸿门宴》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天下之奇才”,动宾结构,“礼”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礼待”)《六国论》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作句子的主语,动词活用作名词“来到的游客”)《游褒禅山记》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判断词类活用并不难,关键把握好短语或句子的结构。
另外,文言句式的判断也离不开对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适当学习语法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懂得基本的“主谓宾定状补”的组合规则,无疑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句法规则。
为在阅读中减少翻检之苦,可作一些文言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收集工作。可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解,自己动手编本《文言词典》,还可以作一些分类摘编,制作一些文言知识卡片,将古代文化常识作一个粗浅的分类形成系列。
日积月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会使文言文的阅读得心应手。三、在思考中享受文言文苏轼有一句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文言文的学习除了阅读背诵之外更应该深入地思考,或圈点或批注或写读书笔记。一句精辟的论述,一段优美的描写,一篇深沉的抒怀,均应是触发感悟思索的发端,或撰文总结,运用多种形式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便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和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朱熹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阅读并思考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式。
归结起来,诵读、积累和思考三个方面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结合起来,不能割裂开。诵读中应有积累和思考,思考中应有反复诵读。
文言文学习要用口去阅读,用手去阅读,用心去阅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不断地探求不断地思考,如此坚持下去,文言文学习的进步应当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