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良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①
良尝闲②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③。有一老父衣褐④,至良所⑤,直⑥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⑦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⑧!”良业⑨为取履,因长跪⑩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11)大惊,随目之(12),父去里所(13),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14),与我会此。”良因怪之(15),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16),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半往。有倾(17),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18),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19)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史记》。②良:张良,以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闲:空闲。③下邳(pī):地名,在江苏省邳县南。圯(yí):桥。④衣褐:穿着麻布短衣。衣:穿,作动词。⑤所:处所,地方。⑥直:故意,特意。⑦殴:打。⑧履我:把鞋给我穿上。履:作动词。⑨业:已经。⑩长跪:挺着身子跪着。(11)殊:很。(12)目之:看着他。(13)里所:一里左右。所:相当于“许”。(14)平明:天刚亮。(15)怪之:认为这件事很奇怪。(16)期:约会。(17)有倾:不大一会儿。(18)一编书:一册书,一部书。(19)《太公兵法》:相传是姜太公所著的兵书。
【诗文翻译】
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着脚承受,(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着回答:“好。”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发火说:“同老年人约会,(却)晚来,为什么?”(说罢)就走,(嘱咐)说:“五天以后早早相会!”五天后鸡叫头遍,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儿)了,又发怒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说罢就)走了,(嘱咐)说:“过五天,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没有再见面。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 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 原谷说,等将来你们来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2.文言文“但”是“只”的意思,那什么表示“但是”而,最常用
虽,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奈,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
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但,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
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