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 陷 xiàn
〈动〉
(1) (会意兼形声。从阜( fù);从臽,臽( xiān)亦声。据金文,象人掉进陷阱形。本义:坠入,掉进)
(2) 同本义 [fall into]
陷,高下也。一曰陊也。——《说文》
不可陷也。——《论语》。孔注:“下也。”
上陷而不振。——《国语·鲁语》。注:“坠也。”
一拥而入,人马俱陷。——《三国志通俗演义》
(3) 又如:陷狱(入狱);沉陷(地面陷下去)
(4) 陷溺,淹没 [submerge]
陷没而死。——宋· 文天祥《后序》
(5) 又如:陷溺
(6) 陷害 [frame up]
三长史皆害汤( 张汤),欲陷之。——《史记》
(7) 又如:诬陷(诬告陷害);陷灭(陷害诛灭)
(8) 攻破 [capture;break]
[灌孟] 战常陷坚。——《史记》
(9) 又如:陷敌(陷队。冲入敌阵);陷坚(攻破敌军坚强的阵地。同陷锐)
(10) 陷入,落在不利的境地 [sink into;land oneself in;get bogged down in]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1) 又如:陷败(遭到失败);陷误(陷入误区);陷身(身陷泥坑、火坑)
词性变化
◎ 陷 xiàn
〈名〉
(1) 陷阱 [trap]。诱捕猎物或诱杀动物用的坑
鱼可使之吞钩,虎可使之入陷。——《齐丘子》
(2) 又如:陷车(古时押解犯人的囚车)
(3) 缺点;过失 [faults]
陷而入于恭。——《国语》
(4) 又如: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善的地方)
2.文言文中的陷有哪几种意思陷
①<;名>;陷阱。《新唐书 百官志》:“凡坑~井穴,皆有标。”
②<;动>;陷入;陷没。《中山狼传》:“仁~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③<;动>;攻陷;沦陷。《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忠烈拔刀自裁。”
④<;动>;陷害。《左忠毅公逸事》:“不速去,无俟奸人构~,吾今即扑杀汝。”
⑤<;形>;缺陷;欠缺。《淮南子 缪称》:“满如~,实如虚。”
楼主可参考:/ghy/3707.htm
3.敬德不陷应该是敬德不谄(chan3)吧,题目似乎是后来加上的,作过初中的语文题。
《朝野佥载(节选)》(唐〕张 鷟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
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
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
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
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 网上搜的翻译: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发生争执。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出京城到潭州去当官。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怨言或者是指责(作为借口)。”
敬德答应了。第二天回禀唐太宗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
再三问他,仍旧不改口。唐太宗生气了,把玉珽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
过了很长一会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唐太宗说:“敬德今天所做的有三大好处,唐俭避免枉死,我避免枉杀,敬叮缉耻垦侪旧抽驯处沫德避免委曲求全,这是三大好处;我有勇于改过的美德,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美誉,这是三大益处。”于是赏赐敬德一千贯,群臣都称赞唐太宗。
上面的翻译有些问题,例如“争道”、“一千段”等,下面是我在此基础上翻译的。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唐俭争着把棋子布于有利位置。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为潭州刺史。皇上蓄积的怒气并为发泄完,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于我,我想杀他,你为我证实唐俭有(对皇上的)怨言和指责。”
敬德恭敬地答应了。第二天(对仗云?不清楚),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闻。”
多次问他,依旧确定不变。唐太宗发怒,把玉珽砸碎在地上,拂袖进入内室。
过了很久,唐太宗吃饭,招来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赴宴,皇上说:“敬德现今这样做的利处和益处各有三样,唐俭避免冤枉而死,我避免错杀大臣,敬德避免委曲顺从,这是三大利处;我有了自责错误的美德,唐俭有了再生的侥幸,敬德有了忠直的名誉,这是三大益处。”赏给尉迟恭绸缎一千匹。
群臣一齐高呼“万岁”。
4.子乔陷友文言文翻译子侨陷友
【原文】
西郭子侨与公孙诡随、涉虚,俱为微行。昏夜逾其邻人之垣,邻人恶之,坎其往来之涂,而置溷焉。一夕又往,子侨先堕于溷,弗言,而招诡随;诡随从之堕,欲呼,子侨掩其口曰:“勿言”。俄而,涉虚至,亦堕。子侨乃言曰:“我欲其无相咥也。”君子谓西郭子侨非人也。已则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祸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明刘基《郁离子·子侨包藏祸心》)
【译文】
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三人一道暗中出游,黑夜里总是从他邻居的墙上越过,邻人很厌恶他们,便在他们来往的路上挖下坑穴,并设下了茅坑。一天晚上,他们又往那里走,子侨先掉到了茅坑里,(他却故意)不吱声,反而招呼诡随(过来);诡随跟着他也掉进了茅坑里,(诡随)正想喊,子侨(急忙)掩住他的嘴说:“别吱声。”一会儿,涉虚赶到,也掉了进了茅坑。(这时)子侨才开口说:“我想要我们大家不相互取笑。”君子都认为西郭子侨不是好人。他自己由于不小心,自取其辱,反而包藏祸心,来坑害他的朋友,他的行为太不仁义了!
【注释】
1、微行:旧时指帝王或高官隐蔽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这里指暗中行走。
2、涂:同“途”。
3、溷:茅坑。
4、咥(xi):大笑貌,这里指取笑。
【启示】
包藏祸心,害友不仁。自己不慎,自取其辱,却包藏祸心,陷害友人,以此达到心理上平衡。如此恶作剧、损人辱己的小人行径,实在太可鄙,万万不可与之为友。
5.子乔陷友文言文翻译子侨陷友【原文】西郭子侨与公孙诡随、涉虚,俱为微行。
昏夜逾其邻人之垣,邻人恶之,坎其往来之涂,而置溷焉。一夕又往,子侨先堕于溷,弗言,而招诡随;诡随从之堕,欲呼,子侨掩其口曰:“勿言”。
俄而,涉虚至,亦堕。子侨乃言曰:“我欲其无相咥也。”
君子谓西郭子侨非人也。已则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祸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明刘基《郁离子·子侨包藏祸心》)【译文】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三人一道暗中出游,黑夜里总是从他邻居的墙上越过,邻人很厌恶他们,便在他们来往的路上挖下坑穴,并设下了茅坑。
一天晚上,他们又往那里走,子侨先掉到了茅坑里,(他却故意)不吱声,反而招呼诡随(过来);诡随跟着他也掉进了茅坑里,(诡随)正想喊,子侨(急忙)掩住他的嘴说:“别吱声。”一会儿,涉虚赶到,也掉了进了茅坑。
(这时)子侨才开口说:“我想要我们大家不相互取笑。”君子都认为西郭子侨不是好人。
他自己由于不小心,自取其辱,反而包藏祸心,来坑害他的朋友,他的行为太不仁义了!【注释】1、微行:旧时指帝王或高官隐蔽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这里指暗中行走。2、涂:同“途”。
3、溷:茅坑。4、咥(xi):大笑貌,这里指取笑。
【启示】包藏祸心,害友不仁。自己不慎,自取其辱,却包藏祸心,陷害友人,以此达到心理上平衡。
如此恶作剧、损人辱己的小人行径,实在太可鄙,万万不可与之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