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高考文言文考哪些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高考文言文考哪些 1.高考常考的文言文有哪些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2.高考文言文一般考哪本书上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般是史书,尤以人物传记为多,但09年山东卷出了一道先秦散文(但很简单),所以,

高一不急着练高考文言文,个人认为看史记对高考文言文不会有太大帮助。高考文言文一道实词一道虚词选择题,多半是两个对比判断用法意义相同或不同,第一个一定是考试的文言文中的,与之对比的多半是课内的。而高中文言文重点基本都在必修一到必修四,比如赤壁之战、鸿门宴都经常出句子,所以你现在应该扎扎实实学好每一篇文言文,如有可能尽可能多地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而查古汉语词典时不经意的积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所以,多差古汉语字典是有好处的。如果拿山东卷来说,剩下两道选择题就是对文本的理解了,这种题一般不是很难做,错项多半是断章取义。最后是句子翻译,这个东西分值大,不大容易得满分,我说的平时积累就显得很重要,而其中的文言现象比如倒装古今异义必须发现并翻译出来。

另外,高考文言文作为一种考试手段和数学物理题没什么本质区别,通过大量练习可以比较快地提高,但是这个事情不一定非得高一做。总而言之,你现在做这种练习不会有坏处,只是可能会占用一些时间而已。

3.语文高考考哪些古文

什么叫范围啊? 背诵还是古文啊?如果是古文的话,有规律的。

第一篇着重是人物叙事,基本上都是说这个人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啊、智慧啊之类的。考题上看,字词的解释、翻译句子、虚词的判断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着重议论哲理的。什么游啊,什么记啊,还是挺多的。

这个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题目是一些语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类的,所以难度较高。

========================================================= 如果是背诵的范围的话: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 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 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 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 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 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 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 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 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 57、梁启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 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 1、曹操《观沧海》 2、陶渊明《饮酒》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渊明《归园田居》 6、陶渊明《读》 7、吴均《与朱元思书》 8、韩愈《师说》 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 10、苏洵《六国论》 11、归有光《项脊轩记》(。

4.高考文言文考点有哪些

一、考纲要求 对于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1.理解 B (1)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要点解说 要点1: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点解说】“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附录的120个实词是主要考查对象;根据“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外”的原则,课本内的重点实词是考查的重点。

“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其作出正确、合理地推断与解释。

要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要点解说】本考点有两个具体要求:一个是“常见”,一个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是指《考试大纲》中明确的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所谓“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指虚词的含义(即“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词性或在句子中承当的成分等语法功能(即“用法”),另一方面是指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要根据具体语境(即“在文中”)辨别推断,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新课标全国卷虽未就此考点单独出题考查,但具备此种能力不仅对疏通文意、读懂文章有很大帮助,对准确翻译句子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忽视。

要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要点解说】本考点的关键点是“与现代汉语不同”,这表明本考点考查的着眼点在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性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文言句式,需要掌握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新课标全国卷虽未对这几种文言句式专门设题,但在翻译句子一题中却可能涉及,不仅如此,熟练掌握这几种句式,也有利于理解文意;至于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翻译句子中可能遇到外,还可能出现在对文言实词含义理解的考查中。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点解说】本考点的要求有二: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语气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地分析。翻译句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合乎逻辑的白话文,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与关键,务必高度重视。要点5:筛选文中的信息 【要点解说】本考点要求考生对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所谓“文中的信息”,一般是指选文中反映人物思想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语言材料。所谓“筛选”,是要求考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或指向,划定区间,从某一角度对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辨别和判断,选出符合要求的主要信息,去除次要和冗余信息。

它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筛选出与题目要求吻合的语句,二是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要点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点解说】本考点考查的是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更进一步的理解能力。

所谓“内容要点”,就新课标全国卷所选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史传类)来说,主要包括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影响以及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物的事迹。所谓“中心意思”指的是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辨析筛选主要信息,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并据此准确概括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要点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点解说】“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史传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时所体现出的自己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

史传作者对人物的这种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一般隐含于对所述人物一生主要事迹的叙述中,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首先要梳理分析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然后从中概括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最后据此判断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需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必须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为依据和基础,因此,对这两个考点的考查一般是不能分开的。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艺术类考生的成绩怎么算的(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怎么算)

  • 由于艺术类考生的考试内容和其他考生的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成绩也有所不同。本文介绍了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的计算方法,以及考生应该重视哪些内容,以便更好地取得高分。大纲:1.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怎么算2.艺术类考生的复习方法3.艺术类考生应注意的事项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怎么算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的计算方法是:其成绩由文科和理科成绩组成,文科成绩按比例计算,理科成绩按总分计算。文科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具体比例是:综合考试占100分,专业考试占100分,艺术考试占50分,其中综合考试包括文科和理科,而艺术考试则只有艺
  • 高考应届统招比中专单招强很多?中专生单招还是统招大专好?

  • 本文目录高考应届统招比中专单招强很多?中专生走单招好还是对口升学好?中专单招还是统招好?中专毕业生参加高考和单招哪个含金量更高?中专生单招还是统招大专好?高考应届统招比中专单招强很多?强一些,但有差异。差异一:面对对象不同。肯定有人质疑,不都是高中生么,为什么还说面对对象不同。高职单招招收的是已经对6月6日的高考没有信心,彻底放弃冲刺的学生。就像是马拉松比赛,有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有的学生觉得前路漫漫,还有那么长的距离,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前面,感觉自己已经达到极限,那就适时放弃,参加单招;高考统考招收的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 文言文中评价人低调的句子(嗟的古音是什么?)

  • 本文目录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古诗诵读自我评定怎么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文言文版?凡事点到为止的古文?嗟的古音是什么?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老子把官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最成功的是“不知有之”。民众不知有其存在的原因,难道是这样的领导者游手好闲,尸位素餐,什么问题也不为民众解决,形同虚设,有等于无吗?当然不是。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依顺人的本性真情去办事。他的另一句治国名言“治大国若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