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右溪记》 唐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白话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 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注释: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 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
3、攲(qí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4、休木:一本作“佳木”。
休,美好。 5、阴:树荫。
荫:遮盖。 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7、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8、静者:喜欢清静的人。
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元结:中唐前期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
元结少时不羁,十七岁从师于元德秀。天宝六年(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
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安史之乱中,曾率族人避难于猗玗洞,因号猗玗子。
乾元二年,唐肃宗召其进京问策,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后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
唐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政绩颇丰。 大历七年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他与顾况、王建等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
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编有诗选《箧中集》。
扩展资料: 一、层次 1、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 2、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 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
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用一百余字,便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文章感慨于道州。
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二、创作背景: 《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广德、永泰年间,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刺史任上。元结于唐代宗广德二年赴道州刺史任时,由于几经兵荒马乱,加上“西原蛮”少数民族的侵犯,道州“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极望,不见人烟”。
作为刺史,元结施行仁政,“为民营舍造田,免徭役”。此文记叙的对道州城西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溪加以整治的前后经过,正是元结造福民众、政绩斐然的一个有力佐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右溪记。
2.《右溪记》文言文翻译译文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注释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合:汇合。[3]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
点击:水名。源出湖南宁远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西入湘水。
[4]抵:到达。[5]悉皆:都是。
悉:全。[6]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7]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8]佳:美好 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9]佳木:佳木。[10]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荫,遮蔽。彼此遮蔽荫护。
宜:适合 [11]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12]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13]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14]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5]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 (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6]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7]乃:于是。[18]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9]俾(bǐ):以便,使。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20]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21]裨(bì):添加,增益。形胜:优美的风景。
[22]为:因为。[23]命:命名。
[24]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
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5]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26]芜秽:杂草积土。[27]南:向南。
相关词句 实词 (1)悉:全,都 (2)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3)状:形状 (4)俾:使 (5)裨:补助,增添 (6)抵:到达 (7)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张着口的样子 (8)洄:水回旋而流 (9)悬:水从高处留下来 (10)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11)已:通“以” (12)芜秽:杂草丛生 多义词 (1)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为:动词,成为。)
(2)为之怅然。(为:介词,替。)
(3)俾为亭宇。(为:动词,变成。)
(4)为溪在州右。(为:连词,因为。)
省略句 (1)水抵两岸,(两岸上)悉皆怪石,(这些石头)欹嵌盘屈,不可名状。(2)而置州以来,(右溪)无人赏爱,(“我”)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古今区别 (1)南流数十步:南,向南,名词作状语,前省主语“小溪”。(2)合营溪:状补易位,省“于”。
(3)道州已来,无人赏爱:已,同“以”,省主语“道州”,省宾语“溪”。(4)徘徊溪上:状补易位,省“于”,省主语。
赏析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清和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
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元结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叫屈,从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更是为人。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
因此,《右溪记》不仅。
3.《右溪记》文言文翻译译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合:汇合。[3]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
点击:水名。源出湖南宁远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西入湘水。
[4]抵:到达。[5]悉皆:都是。
悉:全。[6]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7]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8]佳:美好 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9]佳木:佳木。[10]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荫,遮蔽。彼此遮蔽荫护。
宜:适合[11]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12]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13]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14]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15]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 (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6]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7]乃:于是。[18]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9]俾(bǐ):以便,使。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20]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21]裨(bì):添加,增益。形胜:优美的风景。
[22]为:因为。[23]命:命名。
[24]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
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5]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26]芜秽:杂草积土。[27]南:向南。
相关词句实词(1)悉:全,都(2)名:名词作动词,说出(3)状:形状(4)俾:使(5)裨:补助,增添(6)抵:到达(7)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张着口的样子(8)洄:水回旋而流(9)悬:水从高处留下来(10)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11)已:通“以”(12)芜秽:杂草丛生多义词(1)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为:动词,成为。)
(2)为之怅然。(为:介词,替。)
(3)俾为亭宇。(为:动词,变成。)
(4)为溪在州右。(为:连词,因为。)
省略句(1)水抵两岸,(两岸上)悉皆怪石,(这些石头)欹嵌盘屈,不可名状。(2)而置州以来,(右溪)无人赏爱,(“我”)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古今区别(1)南流数十步:南,向南,名词作状语,前省主语“小溪”。(2)合营溪:状补易位,省“于”。
(3)道州已来,无人赏爱:已,同“以”,省主语“道州”,省宾语“溪”。(4)徘徊溪上:状补易位,省“于”,省主语。
赏析《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清和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
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元结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叫屈,从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更是为人。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
因此,《右溪记》。
4.《右溪记》译文及答案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1〕,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2)。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3)。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4),垂下荫影相互遮蔽(5)。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6);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7),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8)。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9),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10)!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11),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12。
5.文言文 《右溪记》一字一句翻译右溪记[1]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3]营溪[2]。
水抵[4]两岸,悉皆[5]怪石,欹嵌盘屈[6],不可名状[7]。清流触石,洄悬激注[8]。
休木异竹,垂阴相荫[9]。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10]之所游处;在人间[11],则可为都邑之胜境[12],静者[13]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14],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15]。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
[3]合:汇合。[4]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5]悉皆:都是。悉:全。
[6]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7]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 名,说出。
状,描摹。[8]休:美好 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水从高处流下来。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9]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荫,遮蔽。彼此遮蔽荫护。
宜:适合[10]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11]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12]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13]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14]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 (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5]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6]乃:于是。[17]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8]俾(bǐ):使。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19]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20]裨(bì):补助,增添。形胜:优美的风景。
[21]为:因为。[22]命:命名。
[23]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
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4]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25]芜秽:杂草积土。译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所到达的两岸,全都是一些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倾斜陷入,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而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洲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的告诉后来人。
6.元结的《右溪记》的全文翻译全文翻译。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流入营溪。
原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译文: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原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译文:清澈的溪流冲击岩石,有的形成漩涡,有的卷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原文: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文:岸边有美树奇竹,垂下绿荫相互遮蔽。
原文: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译文: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风景区,喜爱清净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
原文: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译文:然而设置州府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
原文: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译文:于是疏理开凿荒芜污秽的地方,使它变为亭台和屋宇,种植松树和桂树,加上香草,以增加景物之美。
原文: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就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
7.文言文右溪记习题及答案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22~26题。
(12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①垂阴相荫( ) ②乃疏凿芜秽(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4、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25、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26、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答案】22、①yìn 荫庇,遮蔽;②huì 污秽,肮脏。
(2分。每小题1分)2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24、C(2分)25、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26、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8.元结 的《右溪记》的译文右溪记 元结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
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
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
注释: 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
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
⑤阴:树荫。荫:遮盖。
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
⑩香草:芬香的花草。赞同760| 评论(7)。
9.文言文右溪记习题及答案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22~26题。
(12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①垂阴相荫( ) ②乃疏凿芜秽(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4、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25、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26、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答案】22、①yìn 荫庇,遮蔽;②huì 污秽,肮脏。
(2分。每小题1分)2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24、C(2分)25、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26、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