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沸腾发明蒸汽机(二)(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2)孟母三迁(三)1.C2.(1)止:阻止(2)遂:于是……就……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4.(略)言之成理即可(四)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五)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3.(略)(六)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3.叶公好龙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七)1.A2.凿壁偷光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八、1、C(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2、C(①中的“其”,代词,他的;②中的“其,代词”,指“我”;③中的“乃”,副词,就;④中的“乃”副词,竟然,3、B(①句并列关系,②句④句是因果关系,③句是转折关系)4、D(②反映尹翁归直爽的性格和书生气,⑤写尹翁归官拜太守去向廷尉于定国辞行,与表现他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无关)5、D(“独伏不肯起”这一细节表现了尹翁归的直爽性格和书生气,而不是倨傲狂妄)(6)①所属各县的官吏被人检举而受到查办.②(我)又不能以私情来求他.希望可以帮到你。
1。
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2)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芒山有盗临刑(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2。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
衰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翻译下面的句子。1。
中济,船破,皆游。2。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4。 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1。
如是者六七始已2。 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B。
问涂焉(通“途”,路)C。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D。
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6。曾参教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解释下列句子。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7。盲人坠桥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解释下列句子。1。
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8。
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9。 苛政猛子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1、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③,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音: 义: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⑤学而不思则罔 音: 义: 2.请补出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的下句: 学而不思则罔, 。
3.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并翻译。 李 生 说 之 曰 孔 子 云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所 成 何 谓 之 善 学 也? 4.王生认为“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学,而李生则有不同的见解。
那么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 【参考答案】 1。
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yùn,恼怒;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流逝 ⑤wǎng,迷惑而无所得 2。 思而不学则殆。
3。 标点: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翻译: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4。
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5。略。
2、逢蒙学射于羿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
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
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用心不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
故扣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
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他之,何有逢蒙之祸乎? 1.羿与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答: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 答: 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译文: (2)发乘矢而后反。 译文: 5。
子濯孺子为什么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呢? 答: 6。 “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是指 。
“去其金”是为了 。 7。
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解: 译文: 参考答案: 1。
都是师生关系。 2。
(A)孟子 (B)庾公之斯 3。 曰(A)全段结束处打双引号 曰(B)“我不敢废”后打单引号 4。
(1)虽然如此,今日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2)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5。因为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6。箭头 不伤害人(使不害人) 7。
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译文:假如像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3、南歧之见(阅读附答案) 作者:-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细瘦。 1。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B。
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D。
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异哉人。
4.六年级课外文言文我想要几篇六年级的课外文言文,有译文的.(越多越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氏之子》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一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比不上柳絮乘风飘起”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陈太丘与友期》 以下为无译文的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 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 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后进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
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
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 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
而 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
5.【六年级下单元测试课外文言文(A)杨布打狗】1.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 2.衣①:穿. 3.素:白色的 . 4.雨:下雨. 5.衣②:上衣,这里指衣服. 6.缁(zī):黑色的. 7.知:了解,知道. 8.而:连词,表转折. 9.反:同“返”,返回. 10.扑:打、敲. 11.犹是:像这样. 12.向:从前,往昔. 13.向者:刚才. 14.使:假使,假若. 15.岂:怎么. 16.无:“毋”不,不要. 17.怪:对……感到奇怪. 18.曰:名叫. 19.怒:生气,愤怒. 20.吠:大叫 (1)衣素衣而出: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衣:第一个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穿衣;第二个衣是名词,衣服. (2)天雨,解素衣:天下雨,他脱下白衣服. (3)迎而吠之:迎上去大叫. (4)子亦犹是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也是这样的. (5)岂能无怪哉 怪:感到奇怪.(形容词作动词)译文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遇到了大雨,杨布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唤.杨布十分生气,想要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也会是这样做的.假使刚才你的狗出去是白的而回来变成了黑的,你怎么能感到不奇怪呢?”寓意 1.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2.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是不对的. 3.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的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4批评了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现象的人.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