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选A,A长枝节,B的“植”通假字,通“直”,所以错误;C不是尊贵,是价格昂贵;D殊是不同的意思选D ,A的之,第一个意思是“的”;第二个清风过之,是清风吹过来,之指代兰花;B的而,第一个而是转折;第二个而是继而的意思;C的也,第一个表判断,第二个表感叹;D的者,都是指代“……的人”。
选A。(附上两篇文的大意:周敦颐的《爱莲说》:以莲喻人,赞扬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
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解释: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1)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亵玩:玩弄) (2)(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
(为: 因为;芳:发出芳香。)。
观虎
【原文】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译文】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包着(一说砍掉)老虎的爪子和牙,举行人、虎搏斗表演,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
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和他们一起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参考:百度百科/view/1929349.htm?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