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
A 2。D3。
B4。(1)你作为丞相,一天到晚(整天)喝酒,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拿什么替天下分忧呢?(2)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相比谁(强)?”1。
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A项,微:地位低。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④表现的是别的官吏饮酒歌唱)。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3。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汉高祖应为汉惠帝。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日、无所、何以各1分;(2)谢,自察,孰与各1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平阳侯曹参,沛县人。
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 汉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中涓的身份跟随高祖。
高祖二年(前205),任命曹参代理左丞相,领兵进驻关中。孝惠帝元年(前194),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
惠帝二年(前193),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
过了不久,朝廷派来的人果然来召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
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 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言相劝。
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
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曹参反而叫人取酒陈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
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
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作为丞相,一天到晚(整天)喝酒,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拿什么替天下分忧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
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您休息休息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
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 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
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 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惟独曹参据有其名。
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