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的翻译如今要是遇到就加以抢掠捆绑,怎么能称为吊民伐罪!赫连达传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勃勃之后也。
曾祖库多汗,因避难改姓杜氏。 达性刚缓,有胆力。
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赐爵长广乡男,迁都督。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军中大扰。
赵贵建议迎太祖,诸将犹豫未决。达曰:“宇文夏州昔为左丞,明略过人,一时之杰。
今日之事,非此公不济。赵将军议是也。
达请轻骑告哀,仍迎之。”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
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贵于是谋遂定,令达驰往。
太祖见达恸哭,问故,达以实对。太祖遂以数百骑南赴平凉,引军向高平,令达率骑据弹筝峡。
时百姓惶惧,奔散者多。有数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欲入山避难,军士争欲掠之。
达曰:“远近民黎,多受制于贼,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不知因而抚之,以示义师之德。”乃托以恩信,民皆悦附,于是迭相晓语,咸复旧业。
太祖闻而嘉之。悦平,加平东将军。
太祖谓诸将曰:“当清水公遇祸之时,君等性命悬于贼手,虽欲来告,其路无从。杜朔周冒万死之难,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同雪仇耻。
虽藉众人之力,实赖杜子之功。劳而不酬,何以劝善。”
乃赐马二百匹。达固让,太祖弗许。
魏孝武入关,褒叙勋义,以达首逆元帅,匡复秦、陇,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户。 从大将军达奚武攻汉中。
梁宜丰候萧循拒守积时,后乃送款。武问诸将进止之宜。
开府贺兰愿德等以其食尽,欲急攻取之。达曰:“不战而获城,策之上者。
无容利其子女,贪其财帛。穷兵极武,仁者不为。
且观其士马犹强,城池尚困,攻之纵克,必将彼此俱损。如其国兽犹斗,则成败未可知。
况行师之道,以全军为上。”武曰:“公言是也。”
乃命将帅各申所见。于是开府杨宽并同达议,武遂受循降。
达虽非文史,然性质直,尊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性又廉俭,边境胡民或债达以羊者,达欲招纳异类,报以增帛。
主司请用官物,达曰:“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命取私帛与之。
识者嘉其仁恕焉。——《周书》卷二七【说明】赫连达(?—573),字朔周,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以北)人,赫连勃勃的后裔。
他的曾祖父因避难改姓杜氏。赫连达小时跟随贺拔岳征战,待贺拔岳被害后,便车骑到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迎请字文泰主持军务,因此得到宇文泰的信任。
他屡次参加大小战役,皆立下战功,历任都督、帅都督、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大将军,同时屡次出任州、郡长官。西魏文帝大统(535—551)初,由朝廷下诏让他复姓赫连氏。
他为官廉洁,在为维护双方关系而接受边境胡人赠送的羊后,他拒绝主管官员用官物回赠的提议,坚持用自己私人的缯帛来回报胡人。译文赦连达字朔周,盛乐人,是赫连勃勃的后裔。
他的曾祖父库多汗,因为避难而改姓杜氏。 赫连达性情刚强鲠直,有胆大。
他年轻时跟随贺拔岳征战有功,被任命为都将,赐爵长广乡男,又迁任都督。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军中惊扰不安。
赵贵建议迎接字文泰主持军务,诸将犹豫未决。赫连达说:“夏州刺史宇文泰先前担任行台左丞,谋略过人,是一时之杰。
今天的事情,非此公不可。赵将军的建议是正确的。
我请率轻骑去报告哀讯,并迎请他前来。”诸将中有的人想要向南追回贺拔胜。
有的人想要向东报朝廷。赫连达又说:“这些都是远水不救近火,没什么好说的。”
赵贵于是把迎接宇文泰的计划定下来,命令赫连达立即赶往夏州。宇文泰见到赫连达痛哭,问他缘故,赫连达将情况如实讲出。
字文泰遂以数百名骑兵南赴平凉,率军向高平进发,命令赫连达率领骑兵占据弹筝峡。当时百姓惶惧不安,四散奔逃者很多。
有数村的百姓,正扶老携幼,驱赶牲畜,想要入山避难。赫连达部下的军士都想抢先劫掠他们。
赫连达说:“远近的黎民百姓,大多受制于贼,如今要是遇到就加以抢掠捆绑,怎么能称为吊民伐罪!不如因此来加以安抚百姓,以显示义军的恩德。”于是以恩德信义来加以安抚,百姓都乐于归附,此后百姓相互转告,都恢复旧业。
宇文泰听说后颇为称赞。侯莫陈悦被平定后,加赫连这为平东将军。
宇文泰对诸将说:“当清水公(贺拔岳)遇害之时,你们的性命都控制在贼人手中,虽然想要来告诉我,但无路可通。杜朔周冒万死的危险,远道来向我报告,于是我们才能共尽忠节,同雪仇耻。
虽然这是靠众人的力量,但他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这样的功劳还不加以酬报,怎么能劝人行善。”
于是赐给赫连达二百匹马。赫连达一再辞让,字文泰不许。
魏孝武帝入关后,褒赏助劳,以赫连达首先迎请元帅,匡复秦、陇,给他进爵为魏昌县伯,封邑有五百户。 他跟随大将军达奚武进攻汉中。
梁宜丰侯萧循抵抗许多日子以后,才表示愿意投降。达奚武询问诸将应采取什么对策。
开府贺兰愿德等以梁军粮食已尽,想要猛攻以消灭梁军。赫连达说:“不战而取得城池,是最上策。
不该贪图得到他们的子女,夺取他们的财帛。穷兵黩武,仁者是不这样做的。
而且看他们的将士马匹还很强,城池也很坚固,既使能攻克,必然将是双方都损失巨大。如果。
55、
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
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出》
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
②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现在将军您外表上假托顺从的名义,而内心却怀有犹豫不决的心思
③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长恨歌》(唐·白居易)
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
④内君子而外小人。《周易·泰》
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⑤距关,毋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
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亡走赵,赵不纳。《史记·屈原列传》
逃亡到赵国,赵国不肯接纳
56、
①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
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让它完全复原。
②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椎传》(清·魏禧)[第二页]
今天半夜,他们正约我到某个地 方决斗
③彼于刑者,傅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而《狱中杂记》(方苞)
他们跟那些被处决、被捆绑的人,不是有什么仇恨,只不过希望得到一点财物而已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各种原因而有变化,但终有穷尽的一天。
富贵非我愿,帝乡不可期。(同上)
富贵荣华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不可以期待。
⑤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
几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⑥孝服的一种,为死去的祖父母等服丧一年的孝服。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4.文言文阅读,共22分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答案】【小题1】C【小题1】C【小题1】D【小题1】B【小题1】(1)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4分,每错两处扣1分)(2)①有时命(他们)吟诗作赋,评定诗赋的优劣好坏,按照等级次序赏赐他们。②不久,世祖下了道诏书,宽恕(赦免)了(侯安都的)妻子儿女和家人,按照士人的礼节安葬了他。
【答案解析】【小题1】衔:怀恨。 【小题1】A因为,介词/认为,动词;B代词,他的/代词,代“何如作临川王时?”这句话;C介词,在;D。
哪,哪里 /何如,固定结构,怎样【小题1】①写侯安都拥立世祖,表现其处事果断;③写侯安都部下行为,不能说明其骄矜;⑥写世祖计收侯安都。 【小题1】考查对文段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能力。
A“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错;C.陈世祖忌恨侯安都不完全是因为“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D“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错。
【小题1】(1)考查文言文断句。 (2)①“第”1分,“差次”1分,大意1分。
②“宥”1分,“葬以士礼”状语后置译对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侯安都善长隶书,能弹琴,广泛阅读了各种经书,五言诗写得颇有名气。
还善长骑射,被邑里视为雄豪之人。后被梁始兴内史萧子范征召来授予主簿一职。
侯景作乱。侯安都率兵随从陈霸先征战,在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平定侯景之乱中,都有战功,被授兰陵太守一职。
高祖(陈霸先)密谋袭王僧辩,其余各位将领没人知道,只和侯安都商议。 侯安都率军至石头城北,弃舟登岸,王僧辩仍没有察觉。
于是活捉了王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征杜龛,派侯安都留守台城。
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到了台城城楼的下面。侯安都下令关闭城门降下旗帜故意向敌人示弱,并下令城中:“擅自登上城墙看敌军的人斩。
”到了傍晚,徐嗣徽等收兵回石头城。侯安都令士卒暗中打造御敌器具。
天将亮时,徐嗣徽率骑兵又来了。侯安都率300勇士开东西边门出战,大败敌军,徐嗣徽于是逃回石头城,从此不敢进逼台城。
侯安都因功被封为西江县公。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
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侯安都说“现在四方还未平定,哪有时间考虑太长远,临川王对国家有大功,我们必须一起拥立他为王。
今天这件事,谁不答应我就杀了谁。”便手按宝剑走上大殿,禀告太后,请太后拿出玉玺。
陈世祖即位后,侯安都被升任司空。 自从平定王琳后,侯安都功勋越来越大,他认为自己对国家安定有大功,日渐骄傲,多次招聚文武之士,一起骑驭驰骋,有时令这些名士提笔作诗,他亲自评定其好坏高低,然后给予他们各种赏赐。
文士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都是他的宾客,侯安都家里动辄聚集千余人。 他部下的将帅多数都不遵法度。
文帝生性严谨,心里十分怨恨他。但侯安都却不知悔改,反而日益骄横。
一次陪文帝游玩饮酒,侯安都竟问文帝:“跟作临川王时相比怎么样?”文帝不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不得已对他说:“这虽然是天命,或许也是靠了您的力量。”
宴会后,他又启奏文帝要借皇帝宴饮用的物品和彩船用,并请求将自己的妻妾接到御堂欢乐欢乐,文帝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心里十分不高兴。 第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御座上,众宾客坐在群臣席位,把酒给他祝寿。
当初,重云殿失火,侯安都擅自带将士披挂铠甲冲入殿内,文帝对此十分不满,从那时起,便暗中对侯安都有了戒备。周迪反叛的时候,朝中大臣都希望派侯安都讨伐他,但文帝却派吴明彻讨伐周迪,又多次派遣使者审问安都部下。
安都心里惶恐不安。世祖担心他不受控制。
第二年春天,文帝将侯安都召进嘉德殿,设下宴席,又将其部下将帅都集中于尚书朝堂,当场收捕了侯安都。第二天,文帝将侯安都赐死于西省。
侯安都死时四十四岁。不久,文帝下诏,宽恕了侯安都的妻子儿女,并以安葬士人的礼节安葬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