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D “起”是动词,“起用”的意思,“知潭州”作其宾语,因此,“起”后不可断,排除A、B;“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三句结构对称,中间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改命洪天锡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五次推辞不就任.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以后他才到任.到任后,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过一年多,潭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当值宝谟阁,后又升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税,都有法则.(2)B 征、辟解释颠倒.(3)C “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纳执行”错,原文为“言虽不果行”,他的言论未被采纳.(4)①苟:如果;止:只;张:猖狂.句子翻译为: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②所以:用来…的;若:如果;废:废除.句子翻译为: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答案:(1)D(2)B (3)C(4)①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②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参考译文:洪天锡,字君畴,是宝庆二年的进士.被授官担任广州司法,因母亲去世而辞职服丧,守孝期满后,调任潮州司理. 将帅方大琮征召洪天锡担任真州判官,留他安置在幕府.改任官职担任古田县知县,兼摄乡饮酒礼.县邑动乱厉害,诉讼很多,洪天锡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有依靠王府势力而杀人的,洪天锡惩治他们毫不宽恕.擢升诸司粮料院,授官为监察御史.洪天锡多次上奏疏说:“天下的祸患有三种:就是宦官、外戚、小人.”弹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极力庇护厉文翁,洪天锡又说:“不斥逐厉文翁,一定会牵连到王府受累.”理宗命令吴燧宣旨告谕多次,洪天锡极力争辩.皇上又传出御笔手诏,让洪天锡改动奏疏,想要亲自告诫他.洪天锡又说:“自古奸人虽然凭借势力作恶,他们心里未曾不害怕皇上知道这些事,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五次上奏章,结果洪天锡被逐出城门待罪.诏令对谢厉二人改变成命而处罚,董宋臣继续留用. 正逢吴地百姓仲大论等多人上诉董宋臣强夺他们的田产,洪天锡让有关部门官员调查处理这件事,但御前提举所移送来的文书称这些田属于皇帝田庄,不当告知台官处理,仪鸾司也拿出文牒证明是常平田.洪天锡说:“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于是重新弹劾董宋臣与卢永升而历数他们的罪恶行径.他上奏疏六七次,最后请求交还御史印,说:“贤明的皇上应当为后人除害,不应当遗留祸患给后人.现在朝廷轻视给舍台谏等监察官,轻视百官和朝廷各部门,但北司宦官独受重用,这是国家遭遇危机的时刻,我实在恐惧.”洪天锡的言论虽然终究没有被施行,然而直到宋朝终结,宦官都不能玩弄君主的威权,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但洪天锡也从此离开了朝廷. 改命洪天锡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五次推辞不就任.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以后他才到任.到任后,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过一年多,潭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当值宝谟阁,后又升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税,都有法则.升任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他又推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的职务诏令他回朝,他多次推辞,没有获准. 后年,洪天锡改任福建安抚使,他又极力推辞,未获批准.亭户买盐以致有的家破人亡,洪天锡首先罢除了此事,民众做佛事来报答他.洪天赐又罢免了上贡荔枝事.朝廷召任他做刑部尚书,诏令宪守之臣催促他赶紧到京任职,但他没有赴任.好久以后,他进升为显文阁直学士,皇帝多次下手诏催促他,他又极力推辞.过了一年多,进升华文阁直学士,不久告老退职.病情危急时,他还草拟遗表以规谏皇上、丞相.(洪天锡去世后,)度宗惊愕悲悼,特地给他赠官正议大夫,谥号“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