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文言文侍卫官职(古代侍女等级)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文言文侍卫官职(古代侍女等级) 1.古代侍女等级

中国古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于后的妾。据记载,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

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统一天下,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内

廷,品级爵位分列8等。汉武帝将妃嫔的等级分为14级,如昭仪、婕妤、娥等。汉唐的内廷,后妃之下设

有宫官女职,常有数百人之多,以供随侍。明代确立六宫定制并严格出入制度,但是后宫妃嫔仍然为数不

少。宫人的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内廷宫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嫔有皇贵妃、贵

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品级。宫女分秀女、官女子两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残妇女的罪恶

制度。嫔妃一旦失宠就要被打入冷宫。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还要嫔妃、宫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至于“美人”是汉代时后宫妃子的封号,不是清朝的。

宫女等级高过嫔妃五级以上者,可不行礼。

正六品开始为女官,只服侍各宫从三品以上的嫔妃。正六品以下、从八品以上者为有阶宫女。

正四品开始的高阶女官只服侍太后、太妃、皇上、皇后。

女官&;宫女品级(符号 ◆)

正三品 御待(1人)

从三品 殿侍(1人)

正四品 典侍(1人)、以及各新生皇子、皇女教引嬷嬷

从四品 宫侍 (1-5人)尚药、尚服、尚膳、尚寝(各1,专为太后、皇上、皇后服务)

正五品 赞仪(2人),御药司长、御服司长、御膳司长、御寝司长(各1)

从五品 赞善(2人)、御药副司、御服副司、御膳副司、御寝副司

正六品 赞德(3人)、御药首领、御服首领、御膳首领、御寝首领(各1)

从六品 良侍(5人)、御药副首、御服副首、御膳副首、御寝副首

正七品 常侍、御药副领、御服副领、御膳副领、御寝副领

从七品 随侍、御药司助、御服司助、御膳司助、御寝司助,各王府王子、王女教引嬷嬷

正八品 礼教侍、御药司侍、御服司侍、御膳司侍、御寝司侍

从八品 长宫女、御药习、御服司习、御膳司习、御寝司习 、各王府侍女长

无品:宫女、御药女、御服司女、御膳司女、御寝司女、各王府侍女

古代仕女没有三品以上的,最高的只有武周王朝的上官婉儿是正二品殿前女侍,此后各朝只是三品一下,其余由女官【即皇帝的妃】充任

2.古代宫廷里的侍卫等级是怎样的?

1、正一品:禁军都督 2、从一品:锦衣卫万户 3、正二品:正留守都督指挥使 4、从二品:御前带刀侍卫长、副留守都督指挥使 5、正三品:锦衣卫五千户、正留守指挥同知 6、从三品:副留守指挥同知卫 7、正四品:御前带刀侍卫 8、从四品:锦衣卫千户 9、正五品:仪卫正 10、从五品:仪卫副 11、正六品:锦衣卫五百户 12、从六品:锦衣卫百户 13、正七品:锦衣卫队长提举正 14、从七品:提举副 15、正八品:锦衣卫 16、从八品:宫廷侍卫 17、正九品:禁军侍卫 18、从九品:侍卫清朝侍卫 扩展资料: 御前侍卫基本构成 1、作为清朝常备的侍卫机构——侍卫处,曾改称“领侍卫府”,负责统领侍卫、亲军。

其管理人员有: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其职责是挑选侍卫、亲军,训练弓马骑射等技艺,侍卫的考核升降,日常的宿卫值班,朝会、御门听焉得地列侍,皇帝出巡时随扈守卫等等。

领侍卫内大臣均由皇帝直接钦选,通常由内大臣、散秩大臣及满洲都统、大学士、尚书、将军中选授。 2、内大臣——从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

辅佐领侍卫内大臣掌率侍卫亲军,一般由散秩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内选任。 3、散秩大臣——从二品,食三品俸,没有员额限制。

也是领侍卫内大臣的副手之一。其职多由皇帝特恩补授。

如康熙七年,历蒙古额驸英吉德立、贝勒巴克在开国之初蒙古各部尚未归附之前投奔后金,入满洲八旗,因此,令此二人的后裔常有人担任散秩大臣,不使间断;雍正十年,其族阿齐图任散秩大臣时因事革职,雍正帝特地指出康熙时的恩旨,令其族中的担任奏事侍卫的宝德和安褚库均授为散秩大臣。 可见,散秩大臣一职是皇帝除封爵外封赏功臣的一个手段,许多开国元勋的后裔都代代有人担任散秩大臣一职。

另外,散秩大臣也是宗室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宗室一等侍卫及公、侯、伯、子、男等世爵人员出职的一个出路,这些人授职之妆,经常就授予散秩大臣或署散秩大臣之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侍卫(古代官职) 。

3.《文言文》表“官职升迁任命”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二、表“升官、加封”的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6.超擢:破格提拔。

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升:提升。

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文言文网“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4.古文 官位升迁 相关用词

1 表被任以官职的:

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 表官职变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 表恢复的:复、还

7)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5.古代侍卫等级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

6.明太子东宫侍卫队有多少人

太子护卫统一由皇城守卫共同担任,无独立卫队。

明朝为了保卫宫廷的安全,皇城内外警卫林立,门禁森严,皇城的守卫由旗手、金吾、羽林等20个卫担负。皇城内每日轮都督及带刀、千百户各1人,领申字十七号令牌于内值宿及点各门军士。后更定都督府,改令五府佥书侯、伯,每夜1人轮值。内皇城左右设坐更将军百人,每更20人轮流值更。四门设走更官8人,交互往来巡逻检查,每更持印官员在巡检簿上加盖印章。

宫城城墙与筒子河之间四周设有40个警卫值班室,每室有10名军士日夜守卫,四周有28个铜铃,作为警戒信号。每添初更,从阙右门外第一个值班室发铜铃,值勤士兵手摇铜铃传到第二个值班室,一直接力传递到阙左门外第一个值班室为止,第二天一早再将铜铃传至阙右门第一个值班室重复发铃传递。

皇城外四周共设有72个警卫值班室,每室也是由10名士兵守卫,设78个铜铃,每天夜间从长安右门第一个值班室发铜铃,一直传递到长安左门止。宫城四周每夜还要派游动巡检官检查士兵值勤情况。1419年(永乐十七年)二月,明成祖朱棣命工部铸造皇城四门铜符和夜巡铜牌,同年三月又铸宫城夜巡铜牌。皇城铜符上分别铸“承”、“东”、“西”、“北”等字,各代表其城门名。夜间巡检官持左半,守卫者持右半,守官遇到巡官来检查时,铜符相符而从事。

明朝制定了严格的警卫规章制度,规定:值勤时不许顶替,不得擅离职守,不得拨散队伍,不得过问官员军民奏事,不得索要财物等。

不但皇宫外戒备深严,就是皇宫内也是重兵重重。担负皇帝贴身侍卫的有锦衣卫大汉将军1507人,府军前卫带刀官40人,三千营红盔将军2500人,把总指挥16人,明甲将军502人,把总指挥2人,大汉将军8人,五军营叉刀围子手3000人,把总指挥8人,勋卫散骑舍人无定员,旗手等卫带刀官180人,总共有8300多人。

设侍卫官6人统领,其中1人管大汉将军及散骑舍人、府军前卫带刀者;1人管五军营叉刀围子手;4人管三千(神枢)营红盔、明甲将军。侍卫官由公、侯、伯、驸马都尉等勋戚担任。平日里当值将军共有数百人,朝夕分别候等在午门外,夜间则司更。五军营叉刀围子手全部在皇城值宿。掌侍卫官实行轮班制,每日一个,掌锦衣卫大汉将军和叉刀手,每日都要值班。宫廷如举行重大活动时,侍卫亲军便按定制部署警卫。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侍卫的解释,侍卫在线查询,侍卫是什么意思,侍卫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侍卫是什么?这个词在古代我们可以理解为皇帝的贴身侍从,以及一些贵族家庭用来保护和服务主人的随从。而现在这个词汇已经发展出更广泛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侍卫的定义是“为贵族、皇帝等贴身服侍,执勤护卫”。本文将从古代和现代的角度分享侍卫的具体解释和在线查询内容。古代侍卫是如何工作的?古代侍卫通常是由两种人组成,一种是官方的御林军,另一种则是由贵族雇佣的私人侍卫,由于两者各有所长,因此在贵族家庭、皇室,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两者通常会联合起来共同确保主人的安全。官方的御林军虽然专门负责皇帝的保护,但在历史上
  • 秦朝的武官职位有哪些(宋代的太尉、枢密院、兵部、三衙的职能分工有什么不同?)

  • 本文导航目录1.秦朝的武官职位有哪些?2.自秦朝开始,每个朝代的文官武官的官职都有哪些,具体是干什么的?我想学习一下?3.古代的官员等级有哪些?4.《三国演义》上有“执金吾”这个武官,执金吾到底是怎样的武官?5.宋代的太尉、枢密院、兵部、三衙的职能分工有什么不同?秦朝的武官职位有哪些?秦国的武官官职大概有六种,分别是:屯长、百将、五百主、二五百主、国封尉、将1、屯长:统领5人,没有卫兵。2、百将:统领100人,没有卫兵。3、五百主:统领500人,有50卫兵。4、二五百主:统领1000人,有100卫兵。5、
  • 武周官职品级一览表(历史为何没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单独算一个朝代?)

  • 本文导航目录1.武周洛州刺史是几品官?2.武则天时期的官职划分?3.狄仁杰的官职是什么?4.古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职啊?5.历史为何没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单独算一个朝代?武周洛州刺史是几品官?从三品唐代刺史品级最高的是从三品洛州处于京畿之地刺史理当是从三品。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是3品官位。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
  • 执戟中郎将是多大的官(官职中郎和郎中有什么不同?)

  • 本文导航目录1.三国时期的官的大小?2.唐朝的三品官和四品官分别是什么?3.吕布是讨伐董卓的功臣,但为何最后却成了所有人都要消灭的势力?4.孙悟空是猴,猪八戒是猪,沙悟净是人吗?5.官职中郎和郎中有什么不同?三国时期的官的大小?三国官职列表三公之上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董卓曾任相国。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三国皆置丞相,以蜀汉丞相权位最重。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为上公,地位高于三公,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