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读书时要读得响亮,不能错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颠倒一个字,不能强记或笼统记住,只要多读几遍,自然朗朗上口,很久都不会忘。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说的是读熟了,则不用解说,自己知道意思。我曾经说,读书有三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儿,那么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一致,只能漫不经心地读,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也不会太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都到了,眼睛与嘴怎么不会到呢 ?
原文: 宋,胡瑗,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翻译: 宋代,胡瑗。
在他还是平民的时候,同孙明复、蔡守道是朋友,三人在泰山读书学习,三人拼命读书,吃粗茶淡饭,通宵不睡觉。十年了都不回家,有家里面的书信来时,只要看见上面说了家里面平安无事,就不再读下去,而将信扔进山涧之中,很快又开始展开书学习,不想因此而分心。
注释: 布衣:指普通百姓平民没有官职的人。 攻苦:用功刻苦。
食淡:吃粗茶淡饭,指不在意食物的精美。 终夜不寐:整夜不睡觉。
寐:睡觉。 涧:山涧。
不欲分其心也:不想分散注意力。 赏析: 本文以胡瑗刻苦读书的例子作为劝学。
胡瑗读书的环境是在泰山,吃不好睡不好,但是不影响读书。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胡瑗读书十年不回家。
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但是胡瑗读家信只要知道家人平安就不再看下去,表现了胡瑗勤奋、不怕清苦、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