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是这个吗?
翻译: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官任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凭着是君主所宠爱的臣子越级升官,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能够让他保全尸身而死,还应当回过来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的官吏却按照常规,想要对他施加繁琐的葬礼,这不是用来平息公众议论的办法。”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金人第二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有十分为难的神色,李若水认为没有别的需要考虑的,随从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持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猪狗同辈。金人把他拉出去,打坏了他的脸,他闭气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戴甲的骑兵守看着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侍郎李若水平安无事地归降。”李若水坚决不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今天顺从金人,明天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叹息着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若水难道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稍微屈从金人一些,希望能够回去拜见一次。”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顾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只有为君主而死,没有二心。可是我的双亲年老,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禀告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拥推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这是职分啊,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军中的督察官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吐出含在嘴里的血,骂的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利刀割裂脖颈割断了舌头死去,死那年三十五岁。
2.李若水《李忠愍公集》全文翻译全文原文: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
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
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⑥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挝(zhuā):敲打,击。 ⑤噀(xùn):喷。
全文翻译: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
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作为被宠爱的大臣越级跻身高位,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行应该和童贯相等。
让他保全尸身而死(已属开恩),现在应当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官吏却按照常规,想追加繁琐的礼节,这是对公议不恭的表现。”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
靖康二年,金人再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感到很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其它顾虑,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狗同类。
金人把他拉出去,把他的脸都打烂了,他气闷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铁骑兵看守他。
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李侍郎活着。”李若水拒绝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如果现在顺从,以后就变得富贵了。”
李若水感叹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你稍微屈服,就有希望回去看他们了。”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考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
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架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监军的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刀割断了脖颈和舌头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3.《宋史·忠义一·李若水》的译文译文: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原名李若冰。
科举及第,担任元城尉(官职名)、平阳府司录(官职名)。经过考察,被认为是学官中的第一名,任命为济南教授(学官名),升为太学博士(学官名)。
蔡京晚年恢复宰相职位,他的儿子蔡绦主持政事,李邦彦心里不平,打算因病辞职。李若水对他说:“大臣用治理国家的本领效忠君主,达不到目的就罢休,为什么不让皇上裁决,使你去留的意思,公示给天下呢?怎么能默默无言的托病辞职,使天下人都嘲笑你白拿朝廷俸禄呢?”又说:“国家积弊很长时间了,导致治理起来非常困难。
裁减各种建设项目但是国家的财力依然不足,减免徭役杂税但是人民生活依然困顿,抑制权贵反而更加骄纵,当官的贪赃枉法因此吏治不清。正应该设置馆驿床榻广求贤士,采纳他们的长处远见,来建立治理天下的功勋。”
列数十多个建议,都说中当时弊病,李邦彦很不高兴。 靖康元年,李若水担任太学博士。
开府仪同三司(官职名)高俅死了,按照旧俗,天子应当改变服饰表示哀悼,李若水上疏说:“高俅借助皇上宠幸占据高位,败坏政治军事,金国人长驱直入侵犯我国,他的罪过应该和童贯一样。他的死得以保全尸首(已经很幸运了),尚且应该追削(古时对死去的人剥夺官职叫做追削)他的官衔,抛尸示众;可是有关部门却按照习惯,要一礼节追悼他,这不是抚慰公众的怨愤情绪的做法呀。”
多次上奏,皇帝才停止了这种做法。 宋钦宗将要派遣使者出使金国,商议用金钱赎回沦陷的三镇,下诏选拔可以胜任使者的,李若水在候选人当中。
皇帝下召会见了他,赐给他现在的名字(李若水),升迁为著作佐郎(官职名)。出使金国,在云中(地名)面见粘罕(金国头领)。
刚一回来,金兵已经南下了,又升迁为徽猷阁学士(官职名),副官冯澥跟着前去(出使金国)。刚走到(从金国往回走)中牟(地名),驻守黄河的官兵大惊失措因为金兵到了,跟随的人都谋划从小道逃脱,冯澥问李若水“怎么样(是否可行)”?李若水说:“驻守的士兵畏惧敌人而溃乱,怎们能够向他们学,如今只有以死报国了。”
下令敢建议撤退的一律斩首,众人才安定下来。 出发的时候,上奏皇帝,说议和必然不会顺利,应该加强防备。
到了怀州,遇到在使馆时的同伴萧庆,带着他一块回京。刚进京城城门,他们便被朝廷抓起来关在冲虚观,只令萧庆、冯澥进见。
议和的条款金国大多都不同意,粘罕指挥部队猛烈攻城,李若水入宫面见皇帝,说了自己的看法,皇帝任命何。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答案】【小题1】B【小题1】D【小题1】A【小题1】①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②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 【答案解析】【小题1】殊:非常【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①“亲”“遽”“徐”各1分,大意1分。 ②“职”“累”“奈……何”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
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作为被宠爱的大臣越级跻身高位,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行应该和童贯相等。
让他保全尸身而死(已属开恩),现在应当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官吏却按照常规,想追加繁琐的礼节,这是对公议不恭的表现。”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
靖康二年,金人再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感到很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其它顾虑,护驾而行。 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狗同类。
金人把他拉出去,把他的脸都打烂了,他气闷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铁骑兵看守他。
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李侍郎活着。”李若水拒绝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如果现在顺从,以后就变得富贵了。
”李若水感叹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你稍微屈服,就有希望回去看他们了。”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考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
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粘罕下令把他架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监军的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刀割断了脖颈和舌头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5.求“李若水字清卿您好~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官任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凭着是君主所宠爱的臣子越级升官,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能够让他保全尸身而死,还应当回过来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的官吏却按照常规,想要对他施加繁琐的葬礼,这不是用来平息公众议论的办法。”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金人第二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有十分为难的神色,李若水认为没有别的需要考虑的,随从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持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猪狗同辈。金人把他拉出去,打坏了他的脸,他闭气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戴甲的骑兵守看着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侍郎李若水平安无事地归降。”李若水坚决不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今天顺从金人,明天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叹息着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若水难道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稍微屈从金人一些,希望能够回去拜见一次。”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顾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只有为君主而死,没有二心。可是我的双亲年老,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禀告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拥推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这是职分啊,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军中的督察官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吐出含在嘴里的血,骂的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利刀割裂脖颈割断了舌头死去,死那年三十五岁
6.求“李若水字清卿您好~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
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官任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
李若水说:“高俅凭着是君主所宠爱的臣子越级升官,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能够让他保全尸身而死,还应当回过来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的官吏却按照常规,想要对他施加繁琐的葬礼,这不是用来平息公众议论的办法。”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
靖康二年,金人第二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有十分为难的神色,李若水认为没有别的需要考虑的,随从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持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猪狗同辈。
金人把他拉出去,打坏了他的脸,他闭气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戴甲的骑兵守看着他。
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侍郎李若水平安无事地归降。”李若水坚决不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今天顺从金人,明天就变得富贵了。”
李若水叹息着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若水难道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稍微屈从金人一些,希望能够回去拜见一次。”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顾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只有为君主而死,没有二心。
可是我的双亲年老,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禀告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拥推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这是职分啊,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军中的督察官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吐出含在嘴里的血,骂的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利刀割裂脖颈割断了舌头死去,死那年三十五岁。
7.李若水的史籍记载《宋史· 卷四百四十六 · 列传第二百五 · 忠义一》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元名若冰。上舍登第,调元城尉、平阳府司录。试学官第一,济南教授,除太学博士。蔡京晚复相,子绦用事,李邦彦不平,欲谢病去。若水为言:“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胡不取决上前,使去就之义,暴于天下。顾可默默托疾而退,使天下有伴食之讥邪?”又言:“积蠹已久,致理惟难。建裁损而邦用未丰,省科徭而民力犹困,权贵抑而益横,仕流滥而莫澄。正宜置驿求贤,解榻待士,采其寸长远见,以兴治功。”凡十数端,皆深中时病,邦彦不悦。
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钦宗将遣使至金国,议以赋入赎三镇,诏举可使者,若水在选中。召对,赐今名,迁著作佐郎。为使,见粘罕于云中。才归,兵已南下,复假徽猷阁学士,副冯澥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左右谋取间道去,澥问“何如”?若水曰:“戍卒畏敌而溃,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令敢言退者斩,众乃定。
既行,叠具奏,言和议必不可谐,宜申饬守备。至怀州,遇馆伴萧庆,挟与俱还。及都门,拘之于冲虚观,独令庆、澥入。既所议多不从,粘罕急攻城,若水入见帝,道其语,帝命何?行。桌还,言二人欲与上皇相见,帝曰:“朕当往。”明日幸金营,过信而归。擢若水礼部尚书,固辞。帝曰:“学士与尚书同班,何必辞。”请不已,改吏部侍郎。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后旬日,粘罕召计事,且问不肯立异姓状。若水曰:“上皇为生灵计,罪己内禅,主上仁孝慈俭,未有过行,岂宜轻议废立?”粘罕指宋朝失信,若水曰:“若以失信为过,公其尤也。”历数其五事曰:“汝为封豕长蛇,真一剧贼,灭亡无日矣。”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宁得归,具言其状。高宗即位,下诏曰:“若水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特赠观文殿学士,谥曰忠愍。死后有自北方逃归者云:“金人相与言,‘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临死无怖色,为歌诗卒,曰:‘矫首问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闻者悲之。”
8.解释李若水诗:胡马南来久不归胡马南来久不归,山河残破一身微。
功名误我等云过,岁月惊人和雪飞。
每事恐贻千古笑,此心甘与众人违。
艰难唯有君亲重,血泪斑斑染客衣。
“胡马南来”既可指因金兵打来,自己南去,不能回归北方的家园。出处:汉·无名氏《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来自北方,故依恋北风;越鸟来自于南方,故巢宿于南枝。比喻不忘根本。也可指金兵强占国土,久不退兵。这里似第二种较妥。
翻译:金兵南下,强占大宋国土,久不退兵。面对残破的宋朝江山,我一个人是那么微小。虚幻的功名耽误我的人生,而今如同浮云飘过;岁月令人惊异的飞逝,和着雪花飞走。每当我想做一番大事,又怕被人嘲笑千古,这颗心甘愿违逆众人。人生艰难,只有君主和双亲重于一切,斑斑血泪沾染了客居他乡的我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