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译文:
崔恭,字克让,是广宗人。正统元年考中进士,被授以户部主事的官职,去管理延绥仓库,都说他很有才能。因杨溥举荐他,升为莱州知府。内地送到辽东的布匹,都是贮藏在郡的仓库里的,时间长了就会腐烂,看守布匹的人很多都因为这个导致家庭破产。崔恭另建造三十个敞房贮藏这些布匹,规定按年送到外面去,其他的就充当莱州府的军饷,于是放回了看守的人员八百人。也先侵犯京师,崔恭派几千民兵支援京师。朝廷决定建造临清城,发布告征充劳役的人。崔恭认为现在正是春天,人民都缺少粮食,请求朝廷等到秋天收过粮食后再征。崔恭在莱州府六年,莱州的人都把他比作汉代的杨震。
景泰年间,越级提拔为湖广右布政使。各司所用的物品,都是从老百姓那里取的。崔恭和手下的人作了约定,都免掉了。公安、监利的流民随意相互杀人,崔恭下令愿意入到当地户籍的人就可以随意入,要不然到秋天的时候就遣回原籍,于是那些人就安定下来了。不久,又调到江西左布政使,这里有个广利库,官吏们私自侵吞了五十两银子。崔恭将这件事告诉了巡抚韩雍,于是看守这个仓库的人都被判了罪。崔恭在江西核定了均徭法,根据轻重,每十年一次劳役,这便成了定例。
天顺二年,宁王朱奠培不遵法度,崔恭上书参劾了他。朝廷削减了宁王的护卫数,宁王稍微有所收敛。崔恭升为右副都御史,代替李秉巡查苏州、松江等府。按照规定,崔恭推荐地方上的老人向朝廷讲述利害,陈述革新的办法。崔恭和都督徐恭一起疏通仪真的漕河,又疏通常、镇河,避免了长江的险情。做完这些后,就大力治理吴淞江。从昆山的夏界口,到上海的白鹤江,又从白鹤江到嘉定的卞家渡,最后到庄家泾,一共疏通了一万四千二百多丈的河道。又疏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这几条河流。人民靠这个得到了好处,把曹家港看作“都堂浦”。原来的时候,周忱奏告朝廷定了耗羡的规定,李秉改成了按照轻重来增加减少。这个规定很平常,但难于核算,官吏们感到非常麻烦。于是崔恭免掉了李秉的,一切都按周忱原来定的。
吏部缺少一个右侍郎,李贤、王翱都举荐崔恭。朝廷召了崔恭加以任用。崔恭作了“劝惩簿”,这很有名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王翱很看重崔恭,崔恭转为左侍郎。崔恭在父亲死了丁忧后重新复为原职。宪宗当了皇帝后,崔恭向朝廷请求退休不做官,朝廷不允许。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官。商略想用姚夔,彭时想用王概,但是作言官的北方人都说实际上是彭时起跑了李秉,在朝廷上大吵大闹。彭时推说有病不出来,侍读尹直认为因为彭时、王概都是自己同乡,怕因此受到惩罚,连忙告诉了商辂,以崔恭代替了李秉。过了五个月,崔恭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除了孝服后,起复到南京吏部任职,崔恭参劾罢免了几个部门的没有才能的几个人。成化十一年春天,朝廷让崔恭参与处理国家大事。当了三年,就退休了。又过了两年,崔恭去世。朝廷赠给他太子少保的名誉官职,给他的谥号为庄敏。
2.文言文 《元史.王克敬传》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参考译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心理不可揣测,必然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队,用恩惠抚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定的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他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的建议。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乞,有关部门仍然每年征收,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匹夫乱献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让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免除其所献粮额。
3.帮我翻译下列的文言文,杨善会的杨善会,字敬仁,是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父亲杨初,官至毗陵太守。杨善会在大业年间,曾任鄃(今山东夏津县)县令,以清廉正直而闻名。
不久崤山以东的地区闹饥荒,百姓聚集到了一起做了盗贼,善会率领侍从几百人逐一地逮捕他们,都能克敌制胜。这以后盗贼首领张金称有数万人马,在郡县边界屯兵,屠杀百姓,掠夺城池,郡县没有谁能抵抗。善会率领鼓励所领属的人马,与贼人搏战,有时一天有多个回合,常常挫其先头部队。隋炀帝派遣将军段达前来讨伐金称,善会向段达进献计谋,段达不能采用,部队最终失败了。段达十分感谢善会。后来段达又与盗贼战斗,善会只进献了一条计策用来谋划战事,段达就大大地打败了盗贼。
金称又招引渤海盗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人马几十万,攻破了黎阳然后返回,先头部队气焰很盛。善会率领精锐部队千人半路拦截,打败了他们,提拔封官为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稍地经过聚集,率领轻装部队掠夺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率领步兵、骑兵几万人马,攻打金称的大本营。武贲郎将王辩的部队也到了,金称放弃了冠氏来救援大本营,于是与王辩作战,王辩情况不利,善会挑选精锐部队五百人奔赴王辩处,所阻挡的敌兵都望风披靡,王辩的部队重振军威。盗贼退守大本营,各部队各自返回。
在那时崤山以东的地区情势混乱,顺从盗贼的人像赶集一样,郡县势力微弱,一个接一个地被盗贼攻陷了。能抵抗盗贼的人,只有善会罢了。前后七百多次战斗,未曾失败过,常常对敌众我寡,力量悬殊,不能消灭盗贼感到遗憾。恰逢太仆杨义臣讨伐金称,又被盗贼打败,后退自保到临清。采纳善会的策略,多次与盗贼决战,贼才败走。杨义臣趁胜于是攻破了金称的军营,俘虏了他的所有人马。金称率领数百人逃跑,后来回到漳南,招集残余部队。善会追捕并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皇帝所在的地方。皇帝赏拿尚方甲槊弓剑来赐了他,授予清河通守官职。那一年,善会跟从杨义臣斩杀了漳南盗贼首领高士达,传送他的首级到江都宫,皇帝下令褒奖善会。
高士达所率领的将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前来攻打信都。临清盗贼首领王安拥有几千人马,与建德互为呼应。善会攻袭王安并杀了他。建德已经攻下了信都,又来骚扰清河,善会迎击抵抗他,反而被建德打败,绕城坚守。盗贼包围清河城四十天,城池被攻陷了,善会被盗贼捉拿了。建德释放了善会并且礼待他,任用善会做贝州刺史。善会骂道:“老贼怎么敢规划国家优秀的人才!只恨自己力量不足,不能捉拿你们这些人。我怎能是跟你们这些地位低贱之辈一样的人呢,胆敢改变我的官职呢?”盗贼用兵器指着他,善会言辞气势不屈服,凛然有节操。建德还是想让他存活下来,被自己部下请求要杀了善会,又知道善会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于是就杀害了善会。清河的官民没有谁不感到伤心悲痛的。
4.文言文 《元史.王克敬传》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
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
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
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
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
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
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
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
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
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
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
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参考译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
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
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心理不可揣测,必然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
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队,用恩惠抚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
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
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定的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
王克敬说:“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盐税五千引。
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
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他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
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的建议。
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乞,有关部门仍然每年征收,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匹夫乱献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让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免除其所献粮额。
5.文言文原文和译文曹彬称病曹彬称病
曹彬,字国华,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食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等到长大,气质淳厚。周太祖贵妃张氏,是曹彬的从母(堂房伯母或婶婶)。周祖登基,召曹彬回京城。曹彬遵守礼节更加恭谨,公府宴会,整日端直严谨,眼睛从不斜视。仁镐对他的手下说:“老夫我自认为日夜辛劳不曾懈怠,等到见了曹监军庄重严肃,才觉得自己的散慢。”
显德五年,出使吴越,到使命完成就立即还朝。私见(觌:dí)的礼物,一无所受。吴越人用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世宗强行退还给他,他才恭敬地接受了,全部把它分赠给亲戚朋友而不留给自己一文钱。外任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和宾客从人环坐野外,正好邻近的道的守将派人跑着送信来要见曹彬,使者向来不认识他,暗中问他人说:“谁是曹监军?”有人指着曹彬给他看,使者以为人家欺骗他,笑说:“哪里有国戚重臣,而穿着普通、坐卧用具都没有装饰的呢?”仔细看了后才相信。
二年(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冬,终于平定蜀乱。当时多数将领掳掠了女子和财物,曹彬袋子中只有图书、衣物而已。七年(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将讨伐江南。李煜危急,派遣他的大臣徐铉拿着国书跑到宋朝,请求宋朝暂缓攻打,皇上(赵匡胤)不看李煜的国书。长围中,曹彬经常放缓了进攻的节奏,希望李煜降服。十一月,曹彬又派人告诉他说:“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可怜的是全城百姓,如果能归降,这才是上策。”城将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诸将领都来探视病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须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众将领应承,一起焚香发誓。第二日,病情逐渐好转。再下一天日,城池被攻破。
起初,宋太祖对曹彬说:“等到打败李煜,应当让做宰相。”副帅潘美预先祝贺他。曹彬说:“不会这样,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有什么功劳呢,何况宰相是多么重要的位置啊!”潘美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曹彬说:“太原还没有平定(尔:句末表示肯定语气)。”等到得胜回朝,献上俘虏。皇上对曹彬说:“本来应授予你宰相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打败,姑且等一下吧。”顶到这句话后,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笑。皇上发现了,立即问什么原因,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皇上也大笑,于是赐给曹彬二十蚯2鼙蛲顺笏担骸叭松伪匾欢ㄒ鲈紫啵霉僖膊还嵌嗟眉父銮樟恕!辈痪茫H问嗝苁梗Œ诩次唬旨油秸率拢ㄗ鲈紫啵?
曹彬性格仁义谦敬和气厚道,在朝廷上未曾违背圣旨,也未曾说人家的过错。讨伐蜀国和李煜,没有拿什么东西据为己有。将、相兼于一身,不因官场上不同等级的不同威严而自认为有什么特别之处。在路上遇到其他官员,必定领着车子避让。没有名气的小官,每每汇报事情,他必定要穿戴整齐后才召见。任职期间的俸禄供给宗族,没有剩余的积蓄。平定蜀乱回朝,太祖不紧不慢地问官吏中哪些可以,哪些不行,他回答说:“军政之外的事情,不是我所知道的。” 太祖执意追问,也只推荐随军转运使沈伦,认为他廉洁谨慎可任要职。主管徐州工作时,有一官员犯罪,都已经结案了,过了一年而后才实施杖刑,人们都不知其中的缘故。曹彬说:“我听说这个人刚娶了妻子,如果给他实施杖刑,她的公婆必定会认为新媳妇不吉利,而经常打骂她,使她难以生存。所以我把这件事缓了一步,但是法律也没有违背。赞同30|评论(8)
6.文言文明史康茂才传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子铎,年十岁,入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以父功封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督民垦田凤阳。帅兵征辰州蛮,平施、叠诸州。从大将军达北征。又从征南将军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破华楚山诸寨。卒于军,年二十三。追封蕲国公,谥忠愍。
子渊幼未袭,授散骑舍人。已,坐事革冠服,勒居山西,遂不得嗣。弘治末,录茂才后为世袭千户。
7.文言文崔延伯传及翻译崔延伯,博陵人。
祖崔寿,在彭城陷入江南政权。崔延伯很有力气,少年即以勇壮闻名。
出仕萧赜,为缘淮游军,带濠口戍主。太和年间进入皇魏,高祖深深嘉许这种行为,常任统帅。
胆量勇气过人,兼有谋略,征讨之处,都立下了战功。积累功劳位次渐进,朝廷除授他为征虏将军、荆州刺史,赐爵定陵男。
荆州地形险恶,蛮左寇乱,常有结聚作乱的势力,崔延伯自统军讨伐,无不摧灭,由此穰地安宁,没人再敢捣乱。 永平年间,转任后军将军、幽州刺史。
萧衍派他的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率军偷据峡石,帝下诏让崔延伯为别将,与都督崔亮一起讨伐敌人。崔亮令崔延伯据守下蔡。
延伯与别将伊瓮生挟淮造营。崔延伯于是取车轮,去掉外圈,削尖其幅,两两相对,揉竹为绳,贯连不绝,一共十多道,横水为桥,两头安置大辘轳,士兵在里面任情出没,不可烧斫。
崔延伯既断赵祖悦等人后路,又让舟船不能相通,所以萧衍援军不能前往救援,赵祖悦全军都被俘虏。延伯在军中被拜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崔延伯与杨大眼等从淮阳来到京城,灵太后在西林园引见崔延伯等。太后说:“卿等志尚雄猛,都是国中名将,前番平定峡石,上下称快,这乃是卿你的功劳啊。
但是淮河堤堰仍在,应该有所打算,所以招引你们一起商量,各人拿出一套方案以备后用。”杨大眼说:“臣的主意是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这样便可无往而不克。”
崔延伯说:“为臣今天要小与大眼作难,既对圣颜,答旨应符合实际,淮水水南水北都有沟渠,陆路进攻的计策如何实施?依臣短见,愿圣心怜悯水兵的勤苦,给他们一年时间,专门练习水上作战,如有意外情况发生,随召可用,无往不克。”灵太后说:“爱卿所说,深中要害,就按你说的办。”
永平二年(509),朝廷除授他为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在州任上贪污官民财物,声名闻于远近。
朝廷召还为金紫光禄大夫。出任镇南将军、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将军,赐给骅骝马一匹。
正光五年(524)秋天,因以往在扬州建淮河桥的功劳,封为当利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不久又增加食邑一百户,改封新丰,晋爵为子。 当时,莫折念生兄天生由陇而下东进犯境,征西将军元志被莫折天生所擒,贼势汹汹,进驻黑水。
帝诏崔延伯为持节、征西将军、西道都督,与行台萧宝夤一起讨伐敌人。萧宝夤与崔延伯在马嵬扎下营垒,南北相距百余步。
萧宝夤每天召集督将讨论打击敌人的方法,崔延伯每说“敌人刚刚胜利,气势正锐,难以与之争锋”。萧宝夤一脸不高兴:“君你荷国宠惠,总军出讨,国家安危便系于一身,而你每每显示出怯懦之情来,损我皇威,挫军锐气,这是你的罪过。”
崔延伯第二天早晨到萧宝夤那里谢罪,说:“现在我当帮助明公您试探敌人勇怯。”崔延伯选择精兵数千,下渡黑水,列阵西进向敌营进发,萧宝夤率领部队在水东寻原西北,以示后继。
当时敌人十分疯狂,在水西一里的地方营营连接。崔延伯径至敌营,耀武扬威,威胁敌人,慢慢地回军后退。
敌人以崔延伯人少,开营竞逐,数量超过延伯军十倍,临水逼迫。萧宝夤亲自出阵观看,怕延伯有什么亏损。
崔延伯不与敌人交战,亲自殿后,抽军东渡,运转如神,不一会全部渡完,他徐徐自渡。敌人泄气,相继归营。
萧宝夤大为高兴,对官僚们说:“崔公,是古代的关羽、张飞再世。今年何愁不能制服敌人。”
崔延伯驰马见萧宝夤说:“这些敌人不是老奴对手,公你只管坐等看戏。”后日,崔延伯率众出击,萧宝夤为其殿后。
莫折天生率领全部人马前来迎战,崔延伯申令将士,身先士卒,打乱敌前锋。于是大军勇锐精进,大破敌军,俘虏斩杀敌人十多万,追赶到小陇。
秦地敌人英勇顽强,诸将都很害怕,朝廷初议派将,都说非崔延伯无人能平定下来。果然这次战胜了敌人。
朝廷授其为右卫将军。 当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侵掠泾州。
这以前,卢祖迁、尹瓮生几名将领都在元志前行之始,同时率军向雍州进发,从六陌道准备攻取高平。元志败,他们仍停军泾水那里。
崔延伯打败秦贼之后,便与萧宝夤一起率军在安定与他们会师,兵力一下子增加到十二万,铁马八千匹,军威很盛。丑奴在泾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这地方扎下营盘,不时轻骑前来挑战,大兵未交,便奔逃而去。
崔延伯恃功负胜,便要求率军先驱。砍树木营造大排,内安锁柱,教练强兵,扛在肩上冲锋,称为排城,战士在外,辎重居中,从泾州缘原北上。
大军准备出营讨伐敌人,还未交战,有数百名敌人,诈持文书,说是投降书,请求大军且慢。萧宝夤、崔延伯认为这是事实,徘徊未发。
不一会宿勤明达率军从东北而来,乞降敌人从西面冲来,诸军前后受敌。崔延伯上马突阵,敌人攻势受挫,不一会儿便排山倒海,向北直冲敌营而来。
敌人都是轻骑,而延伯部队兼有步兵,兵力疲惫怠慢,敌人于是乘着间隙进入排城。崔延伯军队于是大败,死伤人数将近二万。
萧宝夤收拾军马退保泾州。崔延伯修缮器械,用钱招募骁勇之士,又从泾州西进,在离敌彭抗谷营寨七里的地方扎营。
崔延伯耻于前番受挫之辱,不报告萧宝夤,便独领军马出营袭击敌人,大破敌军,不一会便踏平几处栅寨。敌人纷纷逃走,延伯看见自己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