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故
①事故;变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故。”《报刘一丈书》:“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②缘故;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③旧;旧的;原来的。《墨池记》:“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④旧时;从前。《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⑤老朋友;旧交情。《垓下之战》:“若非故人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
⑥衰退;衰老。《琵琶行》:“暮去春来颜色故。”
⑦死亡;去世。《红楼梦》:“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个儿子。”
⑧故意;特意。《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⑨还是;仍然。《孔雀东南飞》:“大人故嫌迟。”
⑩通“固”,本来。《促织》:“此物故非西产。”
⑾所以;因此。《屈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初中的话楼主你应该掌握“故”的以下几种意思
1事故
2旧时的
3。.的原因(什么什么的原因)
4从前
2.初中文言文中“故”的不同理解(表出处).用作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有时用“是故”“以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2.用作副词。
有“从前”“故意”的意思。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史记•刺客列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3.含有“故”的初中文言文课文句子人虽有故心无旧。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
——《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
——《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借故(托故。
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事;事情〖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
——《史记·龟策传》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旧识;旧交〖old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见故国之旗鼓——《与陈伯之书》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outmoded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
——《汉书·楚元王传》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
——《后汉书·贾逵传》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
——《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并驱如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资治通鉴》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
4.文言文中的“故”是什么意思常用的意思是“因此,所以” 另外还有下列意思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
从攴( 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
本义:缘故,原因) 2. 同本义 [cause;reason]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
——《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
——《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
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
——《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
——《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
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
——《后汉书·贾逵传》 〈形〉 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 故,旧也。
——《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
——《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gǔ)。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动〉 1. 死亡 [die]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
——《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副〉 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广故数言欲亡。
——《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
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
——《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still]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资治通鉴》 5. 通“胡”( hú)。何,何故 [why]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连>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
——《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1. 〈代〉 〈方〉∶这;那 [this; that]。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5.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所有典故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①,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②
【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赏析】
① 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
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9、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典故】
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
【赏析】
①这个典故,既点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向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思.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③.
【典故】
①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②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后代称为“建安风骨”.
③弄扁舟:这里是归隐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
①②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③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①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赏析】
抒发孤城将士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典故】
①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
②烂柯人: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赏析】
①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②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6.文言文中含有“故”字的句子人虽有故心无旧。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事;事情〖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旧识;旧交〖old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见故国之旗鼓——《与陈伯之书》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outmoded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并驱如故。——蒲松龄《聊斋志异》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
7.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古诗已经校对过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