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谦谦来者 君对“相”的解释极是。谨予采纳,并致谢。〕
3.介绍鲁迅的文字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及《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4.求文言文的鲁迅传《鲁迅传》是2010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再复。
鲁迅传简介:
责任编辑:银河 陈志明
出版时间:2010.3
定价:48.00元
鲁迅是出现在20世纪中国苦难大地上的一种天才“异象”,他的作品是近现代中华民族苦闷的总象征,这是刘再复先生对鲁迅的总评价。本书《鲁迅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传记”,第二部分是,“评连”。“传记”部分“史、思、诗”三者并行,历史感、思想性与叙事的诗意兼备,是刘再复先生早年传记作品的得意之作;“评述”部分汇集了刘再复先生在海外关于鲁迅的最新思想成果,这是经过一番自我反省和知识更新之后再发面对鲁迅的明心见性之论,其中包含许多关于鲁迅和中国文学、文化新颖的真知睿见。书中还收入了他与李泽厚、林岗等友人关于鲁迅的共同思索,这又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灵魂共振”,其思想锋芒还辐射到鲁迅之外更广泛的人文科学领域。图书目录编辑
第一编传记
第一章家道中衰
第二章异地的追寻
第三章在大海彼岸
第四章痛苦的转折
第五章初婚
第六章为了祖国的《新生》
第七章辛亥前后
第八章在寂寞中挣扎的岁月
第九章爱情
第十章窃火者
第十一章点点滴滴
第十二章在火焰般的旗帜下
第十三章刀丛里的抗议
第十四章愤怒与向往
第二编评述
鲁迅是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光辉坐标
鲁迅与胡适比较
——与李泽厚的对话
新文化运动中的忏悔意识
——与林岗共论鲁迅
论性格真实
——《鲁迅美学思想论稿》节选
鲁迅杂文中的社会相类型形象
鲁迅与中外文化
“吃人”筵席的发现
——与林岗共论鲁迅
寻求解脱的代价
——与林岗共论鲁迅
5.介绍鲁迅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