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七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七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 1.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

〔典题例析〕 例题一、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场主积薪其中( 麦场 ) B、一狼洞其中( 柴堆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 解析:文言文中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

上述加点的“其”字虽均为代词,但它所指代的对象却并非完全相同,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其中,A、B、D都是正确的,而C句若补完整应为:(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根据具体语境来看,这里的“其”应指代“屠户”。

参考答案:C 例题二、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解析:要判断主人公是谁,必须先把握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即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将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可见作者写本文正是为了讽刺狼。在叙事过程中,文章也是以狼为主导来进行,并以狼最终自取灭亡来结束的。

由此可见,在本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参考答案: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缀(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入 尻( )尾 chí( )担持刀 dān dān( )( )相向 目似míng( ) 意xiá( )甚 狼亦xiá( )矣 假miè( ) 二、填空。

1、《狼》的作者 ,是 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名,“志异”的意思是 。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 惧狼 → ( )→ ( ) 三、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之: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 ④又数刀毙之(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 ) (3)止:①一狼得骨止( ) ②盖以诱敌( ) ②止增笑耳( )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 )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②狼不敢前( ) 四、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训练二 一、阅读课文1、2、3段,完成文后问题。

1、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 ,主要写 ;段⑵⑶是故事的 , 主要写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6.翻译文中加点字。7.翻译下列句子。

⑴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⑵动辄言功: 8.选文中有一成语: ,其在文中的含义是 ;与文中“果腹”一词有关的成语是: ,其在文中的含义是 9、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3项不同的是( ) 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D.尽扑杀而食之<狼>答案:一、zhuì jiǒng shàn bì yi shù bì suì kāo 弛 眈眈 瞑 暇 黠 寐 二、1、蒲松龄 清 《山市》 《 聊斋志异 》 2、书斋 记述奇异的事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遇狼 御狼 杀狼 三、1、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②它,代狼。 ③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④它,代狼。 ⑤结构助词,“的”。

2、①攻击,动词。 ②敌人,名词。

3、①停止,动词。 ②通“只”,只有,副词。

4、①神态,名词。 ②打算,动词。

5、①前面,名词。 ②上前,动词。

四、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五、(1)李白(2)白居易(3)苏轼(4)欧阳修(5)李清照(6)周邦彦(7)袁枚(8)蒲松龄 训练二1、开端 遇狼 发展 惧狼、御狼 2、C 3、(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2)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3)他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以骨投 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5、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6、果腹(吃饱肚子) 长(长处,优点) 竟(结束) 合(配) 7、(1)你是这么愚蠢的一种动物,哪里能比得上我? (2)动不动就夸口有功。

8、突如其来 突然的来到。 食不果腹 吃不饱。

9、D。

2.初一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 )(3)宁信度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5、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阅读下面一段。

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部分(语文版的)急啊

一.通假字:3、7、18、19、21、25、26、27、30词类活用:1、2、4、5、6、9、10、11、13、15、16、17、20、22、23、28、29、31、32、33、34、35无活用的:8、12、14、241.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2.不(耻下)问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羞耻,感到羞耻。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4.歆辄(难)之 形容词作动词,反驳,驳斥。

5.父(利)其然也 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利益(好处)。6.(伤)仲永 形容词为动用法,为……感到伤心(难过)。

7.学而不思则(罔) 通“惘”。8.尊君在(否) 否定副词,不。

9.父(异)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感到奇怪。10.邑人(奇)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感到不一般。

11.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动词,带着,领着。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13.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

14.(著)我旧时裳 动词,穿,穿上。15.但微(颔)之 名词作动词,点头。

16.尔安敢(轻)悟(射)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射:形容词作名词,箭术,射箭的本领。

17.虽乘(奔)御风,不已疾也 动词作名词,奔马,快马。18.(火)伴皆惊忙 通“伙”。

19.对镜(帖)花黄 通“贴”。20.素(湍)绿潭 形容词作名词,湍急的流水,激流。

21.空谷传(向) 通“响”,声音。22.(重)诺责 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23.且父未尝(语)我也 名词作动词,告诉。24.而翁(知)我 动词,知道,了解。

25.徐以(杓)酌油沥之 通“勺”。26.宁可以急相弃(邪)? 通“耶”。

2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通“缺”,缺口。28.卒(辇)而致之 名词作动词,乘车。

29.罗敷善(蚕桑) 名词作动词,养蚕种桑。30.(亡)何,其人亡 通“无”。

31.夏(雨)雪,冬雷震震 名词作动词,下雨。32.山光(悦)鸟性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悦。

潭影(空)人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空。33.(儿女)共沾巾 名词作状语,像小儿女一样。

34.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时常,经常。35.罗敷(前)致词 名词作动词,上前。

二.35.(可以)为师矣:古:可以用来。今:可以。

36.有(朋)自远方来:朋友。37.先生(是)年乃能言 这(是)以谓之文也 这,此。

是以,因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

自是,从此。38.学而不(厌) 满足。

39.与友(期)日中 约定(日期)40.入门不(顾) (回头)看。41.太丘舍(去);相委而(去),相(去)几何时 离开。

/ 离开。/ 距离。

42.相(委)而去 放弃;分手。4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怀疑;疑虑。

44.(宁可)以急相弃邪? 古:怎么可以。今:宁可。

45.(稍稍)宾客其父 古:渐渐。今:稍微。

46.(或)以钱币乞之;(或)王命急宣 有人。/ 有时。

47.赏赐百千(强) 有余。48.(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 怎么。49.(儿女)共沾巾 名词作状语,像小儿女一样。

50.(无为)在歧路 不要,不用,没有必要。51.(但)微颔之;(但)闻燕山;(但坐)观罗敷 只是。

/只。/ 只因为。

52.此(非常)儿也 古:不一般的。今:很。

53.相去(几何)时也 古:多远的距离(多长的时间)。今:一本学科,几何学。

54.但(坐)观罗敷 因为。55.十五(颇)有余 很,十分。

56.使君(谢)罗敷 名词作动词,致辞,说话。57.(为人)洁白晰 古:相貌,长相。

今:做人的态度等。58.趣味(良)多 副词,确实,实在。

59.(卒)辇而致之 最终。重点实词解释:60.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不高兴。

61.思而不学则(殆) 无所得。62.墨而(识)之 记下。

63.是以(谓)之文也 称,叫,称说。64.(诲)人不倦 教诲。

65.择其善者而(从)之 听从,接受。66.下车(引)之 做先导,带领。

67.歆(辄)难之 总是,经常。

5.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归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5、兴正浓兴: 兴,兴趣6、方出神方: 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

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上册: 3、山市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2、层层指数 数,数数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唐―― 李白)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

6.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部分(语文版的)急啊

一.通假字:3、7、18、19、21、25、26、27、30词类活用:1、2、4、5、6、9、10、11、13、15、16、17、20、22、23、28、29、31、32、33、34、35无活用的:8、12、14、241.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2.不(耻下)问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羞耻,感到羞耻。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4.歆辄(难)之 形容词作动词,反驳,驳斥。

5.父(利)其然也 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利益(好处)。6.(伤)仲永 形容词为动用法,为……感到伤心(难过)。

7.学而不思则(罔) 通“惘”。8.尊君在(否) 否定副词,不。

9.父(异)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感到奇怪。10.邑人(奇)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感到不一般。

11.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动词,带着,领着。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13.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

14.(著)我旧时裳 动词,穿,穿上。15.但微(颔)之 名词作动词,点头。

16.尔安敢(轻)悟(射)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射:形容词作名词,箭术,射箭的本领。

17.虽乘(奔)御风,不已疾也 动词作名词,奔马,快马。18.(火)伴皆惊忙 通“伙”。

19.对镜(帖)花黄 通“贴”。20.素(湍)绿潭 形容词作名词,湍急的流水,激流。

21.空谷传(向) 通“响”,声音。22.(重)诺责 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23.且父未尝(语)我也 名词作动词,告诉。24.而翁(知)我 动词,知道,了解。

25.徐以(杓)酌油沥之 通“勺”。26.宁可以急相弃(邪)? 通“耶”。

2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通“缺”,缺口。28.卒(辇)而致之 名词作动词,乘车。

29.罗敷善(蚕桑) 名词作动词,养蚕种桑。30.(亡)何,其人亡 通“无”。

31.夏(雨)雪,冬雷震震 名词作动词,下雨。32.山光(悦)鸟性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悦。

潭影(空)人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空。33.(儿女)共沾巾 名词作状语,像小儿女一样。

34.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时常,经常。35.罗敷(前)致词 名词作动词,上前。

二.35.(可以)为师矣:古:可以用来。今:可以。

36.有(朋)自远方来:朋友。37.先生(是)年乃能言 这(是)以谓之文也 这,此。

是以,因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

自是,从此。38.学而不(厌) 满足。

39.与友(期)日中 约定(日期)40.入门不(顾) (回头)看。41.太丘舍(去);相委而(去),相(去)几何时 离开。

/ 离开。/ 距离。

42.相(委)而去 放弃;分手。4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怀疑;疑虑。

44.(宁可)以急相弃邪? 古:怎么可以。今:宁可。

45.(稍稍)宾客其父 古:渐渐。今:稍微。

46.(或)以钱币乞之;(或)王命急宣 有人。/ 有时。

47.赏赐百千(强) 有余。48.(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 怎么。49.(儿女)共沾巾 名词作状语,像小儿女一样。

50.(无为)在歧路 不要,不用,没有必要。51.(但)微颔之;(但)闻燕山;(但坐)观罗敷 只是。

/只。/ 只因为。

52.此(非常)儿也 古:不一般的。今:很。

53.相去(几何)时也 古:多远的距离(多长的时间)。今:一本学科,几何学。

54.但(坐)观罗敷 因为。55.十五(颇)有余 很,十分。

56.使君(谢)罗敷 名词作动词,致辞,说话。57.(为人)洁白晰 古:相貌,长相。

今:做人的态度等。58.趣味(良)多 副词,确实,实在。

59.(卒)辇而致之 最终。重点实词解释:60.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不高兴。

61.思而不学则(殆) 无所得。62.墨而(识)之 记下。

63.是以(谓)之文也 称,叫,称说。64.(诲)人不倦 教诲。

65.择其善者而(从)之 听从,接受。66.下车(引)之 做先导,带领。

67.歆(辄)难之 总是,经常。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七级芙蓉的解释,七级芙蓉在线查询,七级芙蓉是什么意思,七级芙蓉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七级芙蓉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难度较高的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七级芙蓉的含义,并提供七级芙蓉在线查询的方式和现代汉语词典的文章。通过本文阅读,你将更全面地了解七级芙蓉。什么是七级芙蓉?七级芙蓉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成语,指的是形容女子的美丽婉约、温柔秀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七级芙蓉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七级芙蓉的意象来源于水中生长的莲花,寓意红颜美丽如芙蓉一般。七级芙蓉的典故七级芙蓉最早出现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故事中,陶渊明写到:“及至荡舟,就不见人家。但见山川树林,花草鲜
  • 七级浮图的解释,七级浮图在线查询,七级浮图是什么意思,七级浮图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七级浮图是一种古代占卜术,流传于中国古代。它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来占卜吉凶,还可以用来解释天文现象、预测气象变化等等。本文将全面介绍七级浮图的含义、历史渊源、现代应用及其在线查询方法等。1、七级浮图的含义七级浮图是一种基于“天干地支”与“五行”理论的卜筮术。它由七条横线与五条竖线组成,共计35个格子(具体的数字、汉字、卦象等内容在格子内填写),每个方格代表一个不同的含义。2、七级浮图的历史渊源七级浮图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它和周易、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
  • 青铜识字情感变化过程(二年级上册识字1课的词语内容?)

  • 本文目录青铜不识字是谁教会了青铜读书?葵花是骑在青铜脖子看戏的吗?二年级上册识字1课的词语内容?青铜不识字是谁教会了青铜读书?葵花。青铜想出了用相片使葵花同意先上学,就是青铜让葵花去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聪明的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青铜顶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个晚上;为了避免葵花挨骂,青铜勇敢地代妹妹受过;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青铜心灵手巧地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