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教案崔秋萍【教学目标】1、了解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题型特征;2、通过典型试题分析,掌握文言文断句、翻译基本方法并加以理解和应用;3、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题型特征;2、通过典型试题分析,掌握文言文断句、翻译基本方法并加以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质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问题:平时我们遇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是如何来学习的?二、考纲要求:《肇庆市中考考试说明》指出,中考重在考察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其中包括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句子和文段的意思。
断句、重点句子翻译是肇庆市中考课外文言文两大考点。一般是给文言文中的部分语句断句,用“/”断开,分值2分。
翻译则要求语句顺畅并注意重点词语翻译的准确,分值4分。三、考题示例:(2011年肇庆市中考语文卷课外文言文试题)四、解题步骤和方法指导:(一)断句1、练习:①韩 信 为 相 陛 下 殊 瘦 于 旧 何 不 逐 之(2008年肇庆中考题)②客 谓 主 人 更 为 曲 突 远 徙 其 薪 不 者 且 有 火 患(2009年肇庆中考题) ③所 诵 五 言 又 其 所 未 尝 闻 叹 美 不 能 已(2010年肇庆中考题)④或 谓 郊 岛 谁 贫 曰 岛 为 甚 也 曰 何 以 知 之 以 其 诗 知 之。
⑤故 福 之 为 祸 祸 之 为 福2、断句的常用方法:①通文意 ②找名词 ③察对话 ④抓虚词 ⑤辨句式 ⑥明修辞3、巩固练习:练习一:用“/”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练习二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练习三:用“/”给下列语句断句。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二)翻译1、翻译常用的方法:①抓重点字词。②增、删、调、补、留、换。
3、巩固练习:练习一: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①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②练习二: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①,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②”五、牛刀小试(完成2011年中考试题课外文言文部分)(乙)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欣欣然③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
(选自《贤弈篇〃应谐录》)【注】①搦管:握笔。 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
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④姻友:亲戚、朋友。
⑤夥:多。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2分)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②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六、课堂小结:文言文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功,整体把握文意并理解文意是断句的关键。断句的常用方法:①通文意;②察对话 ;③抓虚词;④辨句式;⑤明修辞 。
解题步骤:通读全文,弄懂大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借助特征,各个击破——回读全文,查漏补缺。“留、换、调、引、增、删”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解题步骤:通读全文,把握大意——联系前后文,仔细推敲——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七、板书设计文言文断句技巧:通文意 、找名词、察对话 、抓虚词 、辨句式 、明修辞文言文翻译技巧:①抓重点字词。
②增、删、调、补、留、换。八、布置作业完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4-105页练习(九)、(十)。
2.【广陵散绝郑人买履初一配套教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他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广陵散绝[原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 荷花《荷花》教案 (全课时) 教学目标:l、学习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境,深人感知课文(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 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教学过程: 一、以待导题,萌发情感。 导语:古诗《小池》描写了初夏荷塘的美丽景色。
其中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形态,那么当荷花开的时候,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块儿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吧!l、整体感知"一池荷花"。 〔课件演示:荷花欣赏录像片断〕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导题。
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熏陶情感。 l、自由读课文。
要求:(l)读准字音,遇到生率多读几遍。(2)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演示〕 1. 生字2. 新词(检查生字读音)。3.激趣展示:指名分段读课文。
(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地荷花?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l、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段。
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什么?(形状、颜色)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他挨挨挤挤的荷叶,荷叶的形状是不是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是"挨挨挤挤吗?还有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相机点拨。)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
全开的呢?将开的呢?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指导朗读。
f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地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
'"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过渡语: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3、合作交流,解决难点。(理解"如果……")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4.表演朗读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l、说感受,听录音,体会情感。
站在这如画的荷花池边,你们有什么感受?(小作者也有同感,他浮想联翩--〔课件演示:一朵隐藏着小孩脸蛋的荷花,并伴有课文四五段的朗读录音。〕) 2、质疑探究。
听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3、合作解疑,讨论交流。 4、表演引读。
(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 过渡语:大家读得真美,还想读吗?那我们齐读全文,领着全场老师再去荷花地闻一闻荷花的香,看一看荷花的美。 四、再读全文,抒发情感。
五、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l、小结写作方法。
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作者从荷花的香昧、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 2.想象说话。
看到这幅画面,你能仿照作者写荷花的方法,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一段话吗?可以用上"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开头。 六、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荷花,你们看,老师的板书也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