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 逃:逃~。流~。
2. 失去:~佚。~羊补牢。
3. 死:伤~。死~。
4. 灭:灭~。~国奴。救~。兴~
.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flee;run away]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die]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lose]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subjugate]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be away from home]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indulge in drink]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forget]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名〉
1. 过去 [of the pass]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wú
2.文言文中亡的用法及例句1. 逃:逃~。
流~。2. 失去:~佚。
~羊补牢。3. 死:伤~。
死~。4. 灭:灭~。
~国奴。救~。
兴~.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
“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
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2. 同本义 [flee;run away]亡,逃也。
——《说文》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子牟有罪而亡。
——《国语·楚语上》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亡。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奴惊,各亡去。
——高启《书博鸡者事》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
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4. 死 [die]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资治通鉴》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长者先亡。
——清· 袁枚《祭妹文》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6. 丢失;丧失 [lose]亡赵自危。
——《战国策·秦策五》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汉· 贾谊《过秦论》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大道以多歧亡羊。
——马中锡《中山狼传》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诸侯之所亡。
——宋· 苏洵《六国论》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8. 灭亡 [subjugate]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彼固亡国之形也。
——《韩非子·初见秦》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苏洵《六国论》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10. 外出;出门 [be away from home]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11. 沉迷于宴饮 [indulge in drink]乐酒无厌谓之亡。
——《孟子》12. 通“忘” [forget]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
以死亡之。——《墨子·大取》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
——《韩非子·说林下》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
——《淮南子》13. 轻视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名〉1. 过去 [of the pass]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木兰花慢》2. 另见 wú。
3.文言文中“亡”和“无”的用法wáng
①逃跑。《陈涉世家》:“今~亦死,举大计亦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
②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
③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过秦论》:“遂并起而~秦族矣。”
④死亡。《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二子不协。”
⑤通“忘”。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其富之涯矣。”
wú
①通“无”。一指“没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在文言文中呢,他是可以通无得,但是在其他地方它有其他的意思了,你看一下上面写的亡的所有意思,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意思看了。
无也是有很多意思的,我发给你撒。● 无
(无)
wú ㄨˊ
◎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4.亡 在文言中的解释及例句亡,读音一:wáng,作动词,有四义:
①逃亡,逃跑。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失去,丢失。例如: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译文: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
③灭亡。例如: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译文:所以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后来才灭亡的,这就是用武力抗秦的效果啊。
④死亡。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 译文:现在刘表刚刚死去,两个儿子不和。
亡,读音二:wú,动词,通“无”,意思是“没有”。例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译文:生产有时间的限制,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匮乏。
5.文言文死和亡的不同用法死: 【动】 本义:生命终止 死,民之卒事也。
——《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
——《礼记·曲礼》 小人曰死。——《礼记·檀弓》[3]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孰过于魏党盗国之死如焚如弃者乎?——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穷,尽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后汉书》 拼死,拼命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
——《汉书·李广传》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固守;抱着不放。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形】 死板,不灵活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白居易《画竹歌》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不可调和的。
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不能通过的。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fast〗 与顿丘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
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表示爱怜的。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无用的。
詈词。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副】 甚;极 这添添小哥哥,如今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杨文奎《儿女团圆》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 死 【名】 死刑 君子以议狱缓死。
——《易·中孚》 尸体 生拘白乞而问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唐居,求谷吉等死。
——《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主,主管〖chief;inchargeof〗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亡:亡 wáng〈动〉1、本义:逃离,出走2、同本义 亡,逃也。
——《说文》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子牟有罪而亡。
——《国语·楚语上》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亡。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奴惊,各亡去。
——高启《书博鸡者事》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3、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
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4、死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资治通鉴》身在身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长者先亡。
——清·袁枚《祭妹文》5、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6、丢失;丧失 亡赵自危。
——《战国策·秦策五》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汉· 贾谊《过秦论》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大道以多歧亡羊。
——马中锡《中山狼传》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诸侯之所亡。
——宋· 苏洵《六国论》7、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8、灭亡 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彼固亡国之形也。
——《韩非子·初见秦》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苏洵《六国论》亡无日矣。——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坐而待亡。
9、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10、外出;出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11、沉迷于宴饮 乐酒无厌谓之亡。
——《孟子》12、通“忘” [forget]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圣人之法死亡。
6.文言文死和亡的不同用法死: 【动】 本义:生命终止 死,民之卒事也。
——《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
——《礼记·曲礼》 小人曰死。——《礼记·檀弓》[3]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孰过于魏党盗国之死如焚如弃者乎?——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穷,尽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后汉书》 拼死,拼命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
——《汉书·李广传》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固守;抱着不放。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形】 死板,不灵活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白居易《画竹歌》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不可调和的。
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不能通过的。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fast〗 与顿丘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
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表示爱怜的。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无用的。
詈词。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副】 甚;极 这添添小哥哥,如今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杨文奎《儿女团圆》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 死 【名】 死刑 君子以议狱缓死。
——《易·中孚》 尸体 生拘白乞而问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唐居,求谷吉等死。
——《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主,主管〖chief;inchargeof〗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亡:亡 wáng〈动〉1、本义:逃离,出走2、同本义 亡,逃也。
——《说文》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子牟有罪而亡。
——《国语·楚语上》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亡。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奴惊,各亡去。
——高启《书博鸡者事》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3、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
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4、死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资治通鉴》身在身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长者先亡。
——清·袁枚《祭妹文》5、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6、丢失;丧失 亡赵自危。
——《战国策·秦策五》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汉· 贾谊《过秦论》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大道以多歧亡羊。
——马中锡《中山狼传》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诸侯之所亡。
——宋· 苏洵《六国论》7、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8、灭亡 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彼固亡国之形也。
——《韩非子·初见秦》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苏洵《六国论》亡无日矣。——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坐而待亡。
9、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10、外出;出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11、沉迷于宴饮 乐酒无厌谓之亡。
——《孟子》12、通“忘” [forget]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圣人之法死亡。
7.亡 在文言中的解释及例句亡,读音一:wáng,作动词,有四义:①逃亡,逃跑。
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失去,丢失。例如: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译文: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③灭亡。
例如: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译文:所以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后来才灭亡的,这就是用武力抗秦的效果啊。
④死亡。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译文:现在刘表刚刚死去,两个儿子不和。亡,读音二:wú,动词,通“无”,意思是“没有”。
例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译文:生产有时间的限制,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