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礼仪文言文及翻译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礼仪文言文及翻译 1.求有关中国古代某一种礼仪的一段文言文和译文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译文:上古时,人们崇尚“德”,后来却讲求施报。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身处富贵而懂得爱好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道爱好礼,那么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2.有关文明礼仪的古文诗词

1、不学礼,无以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白话译文: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2、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战国时期·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

白话译文: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战国时期·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

白话译文: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4、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白话译文:礼崇尚往来,恭敬对人却得不到别人的恭敬,是不合礼的。别人恭敬自己,却没有对别人恭敬,也不合礼。

5、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白话译文:修持你的行为以实践你说的话,就叫着善行。行为有修持,说话合符道理,这就是礼节的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不学礼无以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爱人者人恒爱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曲礼

3.谁能告诉我关于礼仪的100字文言文

一、礼之本是仁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二、礼要有形式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三、要继承古礼 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4.谁能提供我一篇关于礼仪的文言文.

礼记 曲礼上第一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若夫,坐如尸,立如齐。

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於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於禽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大夫七十而致事。

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

自称曰老夫,於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

听於无声,视於无形。不登高,不临深。

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

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

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从於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遭先生於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

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

必慎唯诺。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於客。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於东阶则先右足,上於西阶则先左足。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

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

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

衣毋拨,足毋蹶。先生丹碃草度禺道碴权厂护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

长者不及,毋儳言。正尔容,听必恭。

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

侍坐於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侍坐於所尊敬,毋余席。

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

让食不唾。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侍坐於君子,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侍坐於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

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

敛发毋髢,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侍坐於长者,屦不上於堂,解屦不敢当阶。

就屦,跪而举之,屏於侧。乡长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

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於捆,内言不出於捆。

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

5.杀人有礼仪 文言文原文、翻译

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韔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揜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礼记.檀弓》

这里面讲了一个礼与杀人的故事。春秋时楚国的两位官员,与吴国作战,追赶撤退的吴军。追上后,陈弃疾对工尹商阳说:“这是国君(国家)的事情呀,不能怠慢,您怎么不亲自张弓?”工尹商阳只好亲自张弓,陈弃疾又说:“你射呀。”工尹商阳就放箭射死了一个人。同样又这样对话,又射死了两个人。每射死一个人,工尹商阳就去亲自把死者的眼睛合上。射死三个人后,工尹商阳让他的车夫(司机)停下,说:“上朝不能坐下,宴会不能参与(他当时级别不够),杀了三个人,已经足够回去交差了。”孔子对这件事的评价是:杀人之中又有礼。

1.不可能,上阵杀人,讲究的就是有效杀伤敌方有生力量,这要求稳准狠,还要快。如果到处讲礼,贻误时机,那么很可能就不是你杀人,而是人杀你了。就好像宋襄公那个例子,宋襄公处处不合时宜地讲仁义,结果贻误战机,导致己方惨败,自己身受重伤。另外,杀了三个人,已经足够回去交差,如果人人抱有这样凑数就好的想法,是不可能有足够的士气的。当然,战争中也要讲礼,比方,优待俘虏,保护平民等,但是讲礼也有一定的度,过度的讲礼就不是讲礼,而是愚行了。

2.礼仪的重要性。这个到处都搜得到,我就懒得自己写了,搜一段吧。

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方面,它贯穿于日常工作及生活交往中的点滴之中,打招呼、握手、递名片、入座等斯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不经意间在稀松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但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稀松平常的事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来。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懂礼节,尊礼节不仅不会被别人厌烦,相反还会使别人尊敬你,认同你,亲近你,无形之中拉近了同他人的心理距离,也为日后合作共事创造的宽松的环境,会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也会有个好的结果。相反,若不注重这些细节问题,犯了“规矩”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会使关系恶化,导致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把握原则问题的前提下还应注重礼节,并尽可能地遵守这些礼节,才能确保事物的正常发展。

具体到工作的应用来讲,首先应该注重问候语及口头语的使用,由于在一起工作时间久了,人们之间不再象刚相识时那么严谨,变得有些随意,见面不再问候了,谈话中还有可能不经意间带出一些粗话或口头禅,同事之间不再那么拘束了,这时候从礼节上讲就是不对的,不管是陌生的人还是熟人,都应保持一定的礼节,一定程度的客气还是需要的。另外,人们在情绪激动时会口不择言,违背礼仪规范,忘记了客人与同事、上司与下属的区别,这些都违背了礼仪的要求,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及后果。

正是因为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所以,在现代社会,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礼仪,都应学习礼仪、讲究礼仪 。

6.关于“礼“的文言文 翻译

原文:《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译文:《曲礼》上说: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外表要端庄,像是俨然若有所思样子,说话要态度安祥,句句在理。

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啊!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对于道德、才能胜于己者,要亲近和尊敬他,畏服并爱戴他。

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自己有了积蓄,要分给贫穷的人。

居安思危,能够及时改变处境。面对财物,不可苟且据有;面对危急,不可苟且逃避。

在小事上争讼,不可求胜;分配财物,不可求多。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可装懂,对自己已经搞懂的东西,回答别人时,要归功于师友,不可据为自己的发明。

7.文言文礼貌如一的翻译

礼 (lǐ,)lǐ

①<;名>;原指祭神敬祖,后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不辞小让。”

②<;名>;礼貌;礼仪;表示敬意的语言或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于廷。”《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愈至。”

③<;动>;尊敬;以礼相待。《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士。”

④<;名>;礼物。《信陵君窃符救赵》:“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无所用。”

⑤<;名>;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包括《仪礼》《周礼》《礼记》三部书。

貌 (mào,)mào

①<;名>;相貌;面容。《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甚寝。”

②<;名>;表情;神态。《捕蛇者说》:“言之,~若甚戚者。”

③<;名>;外表;外观。《<;指南录>;后序》:“北虽~敬,实则愤怒。”

【貌侵】形貌矮小丑陋。

【貌言】谀辞,谄媚逢迎之语。

查看详解

如 (rú,)rú

①<;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

②<;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其指,内狼于囊。”

③<;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意,便还就孤。”

④<;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车盖。”

⑤<;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地利。”

⑥<;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何?”

⑦<;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勿伤。”

⑧<;连>;如果;假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相问。”

⑨<;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⑩<;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礼乐,以俟君子。”

⑾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也。”

一 (yī,)yī

①<;数>;。《狼》:“~屠晚归。”

②<;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觞~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也。”

④<;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⑤<;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⑥<;动>;专一。《劝学》:“用心~也。”

⑦<;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

⑧<;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⑨<;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交战,操军不利。”

⑩<;副>;初次。《曹刿论战》:“~鼓作气。”

【一旦】⒈有一天。⒉一时;忽然。⒊形容时间很短。

【一何】多么。

【一力】⒈协力。⒉竭力。

【一体】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

【一昨】前些日子。

8.求古代传统礼仪的文言解释谁能用文言文解释一下躬身、作揖、长揖、

中国礼仪 中国的礼节与仪式 。

中国 古代有五礼之说 ,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礼仪的起源 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 君师者治之本 ” 。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 ,履 行礼仪即是向鬼 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一种特 殊 体 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 都南 郊 圜丘举行 。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 拜,在达到一定数 量之后 ,才抽 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

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

庙中的神主是木 制的长方体 ,祭 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 ,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 、尧 、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 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

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

曲阜的庙制 、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

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

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 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

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

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

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

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

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

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password是什么意思翻译成中文 password是什么意思?

  • 密码是什么意思?“Password”是一个英语单词,翻译成中文是“密码”。在现代社会中,密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安全概念,用于保护个人隐私和保密信息。本文将介绍密码的基本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创建和管理好密码。密码的定义密码是指一组字符(通常是字母、数字和符号),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并保护访问受保护的数据或资源。密码通常是一种秘密的信息,只有掌握密码的人才能访问信息或系统。密码的重要性在现代数字化社会中,密码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用于保护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帐号、在线银行、电子商务网站、智能手机等等。密码也用于控制
  • 翻译的解释,翻译在线查询,翻译是什么意思,翻译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翻译起源于人类的语言交流,是一种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翻译行业分为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将以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基础,深入探讨翻译的概念、类型、作用以及翻译的未来发展趋势。1.翻译的概念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在人们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翻译有多种形式,包括口译和笔译。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翻译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翻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礼模队面试注意事项(礼仪队面试注意事项)

  • 一、礼仪队面试注意事项1.早到面试地点早到面试地点,在面试前少提前半小时,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安顿,让自己保持的状态,更有利于面试成功。2.着装有礼面试时,应该选择正式的服装,比如西装、衬衫等,要求干净、整洁,注意仪容仪表,穿着要正式、大方,以体现自己的礼仪观念。3.准备好自我介绍在面试时,应该准备好自我介绍,一般有自己的基本信息,个人特长,取得的成绩,和自己的未来规划等几个方面。4.诚实守信在面试过程中,要诚实守信,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要真实地介绍,不能夸大或隐瞒自己的能力,不能撒谎,以免给自己带来
  • 礼仪的核心是什么(礼仪有什么作用)

  • 一、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一种社会文化行为规范,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是一种社会风尚,而且它对社会的秩序、道德和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和礼节,而且还是一种文明和社会素养。二、礼仪的核心是什么?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有礼貌、宽容大度、礼节得体和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是礼仪的一个核心原则,这涉及到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此外,有礼貌、宽容大度、礼节得体和礼貌待人也是礼仪的重要原则,它们有助于建立双方的良好关系。三、礼仪有什么作用?礼仪有多种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促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