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对比阅读不太清楚,只要搞懂这篇文言文就可以了,看完翻译在做题,给你一个例题吧。
下面是翻译: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地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洞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鸽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周。
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是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于是用朱砂在调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入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被草树包围着的词堂里,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人),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伯。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起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群众。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
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过期到达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八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叫乍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
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扫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该县。攻克新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新县以东的地方。
(陈胜自率主力)攻打任、铣挪、苦、拓、樵等县,都拿下来了。~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1000多匹,士卒几万人。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礁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入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徐(安徽县名)令(县官)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口才)而涉猎(广泛地阅读)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班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雇佣)书(写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砚台)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后汉书·班超传》)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划一处)2.解释下句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有“举”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
2.初三上语文人教版第六单元文言文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军身披坚…………功宜为王
2·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布衣之怒,……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重点)
3·时人莫之许也
孤不度德量力,君谓计将安出
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百姓孰不敢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
4·先帝创业未办…………存亡之秋也
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
第二段
第五段
臣本布衣……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陛下亦自谋,以资诹……雅言
3.速求解: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单元,是第五单元还是第六你好,五、六两单元都是文言文。
第五单元
阅读
17.公输
18.《孟子》两章
19.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阅读
21.曹刿论战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4.求人教版(新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文言文课文.我今年开学上初三,用的是人教版,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版本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还有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庐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寻找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古文<<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样可以了吧.。
6.求几篇文言文的课外比较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一.阅读第一段做题:(2002年辽宁)1. 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 解词:环: 谓: 意:3. 写出最后一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概括选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6.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7. 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8. 写一段话,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4年娄底市)9.语段的开头部分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其顺序是( ) A.由远至近 B。由近至远 C。
由局部到整体 D。由下到上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对语段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用“环滁皆山也”,概写滁州地貌,语言极其凝练。
B.写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化静不动,富于生气。 C.述说自号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D.段末几句,直抒胸臆,一个“乐”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二.阅读第二段做题。
(2004年广州)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霏:雾气 B。暝:昏暗 C。
阴:绿荫 D。洁:清洁 2.对文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之景; B。
“云归而岩穴暝”是傍晚之景; B.“野芳发而幽香”是春天之景; C。“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亦无穷”的“乐”指( ) A.山林之乐 B。
山水之乐 C。宴酣之乐 D。
从太守游而乐 5.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
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6.文中描写傍晚山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04年哈尔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三段做题。 (99年贵阳市) 1.语段共四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可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3.达到这种思想境界,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_____ 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4.给这段文字分层:① ② ③ ④ 5.参照句子加点的部分,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不止不___,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辨证法。 (以下为2004年哈尔滨中考题) 6.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
而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下面这段话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蠡贼。
答:四.阅读最后一段做题: 1.“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
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出一个下联。 ①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②上联:醉翁亭下欧阳修与民同乐 下联: 3.下列各句中的“从”与“太守归而宾客从”的“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战则请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去”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杀三虫。 B。
停数日,辞去。 C。
委而去之 D。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对“太守之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于游宴之乐,陶醉于自己的文学才华。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 D.不在欣赏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记述游乐的过程。
(2003年宁夏) 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字各有含义,说说加点的“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8.“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读,哪是轻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轻读__________ B.重读___________10.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之乐。
11.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_____。
7.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有古文和古诗全文35 与朱元思书(88) 吴均 36 五柳先生传(66) 陶渊明 37 马说(97) 韩愈 38 送东阳马生序(69) 宋濂 39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23) 4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7) 刘禹锡 41 《赤壁》(29) 杜牧 42 过零丁洋(45) 文天祥 4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5) 苏轼 44 山坡羊·潼关怀古(33) 张养浩 45 古诗苑漫步(29) 综合性学习 46 小石潭记(72) 柳宗元 47 岳阳楼记(103) 范仲淹 48 醉翁亭记(99) 欧阳修 49 满井游记(53) 袁宏道 1 人教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6) 2 赠从弟(其二)(4) 刘桢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8) 王勃 4 终南别业(6) 王维 5 登幽州台歌(12) 陈子昂 6 送元二使安西(10) 王维 7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2) 李白 8 无题(20) 李商隐 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3) 韩愈 10 相见欢(14) 李煜 11 登飞来峰(17) 王安石 12 清平乐·村居(14)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