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原文】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2)。而曰:“不可。”公曰:“我其已夫(3)?”使人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4),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6)?”对曰:“墟墓之间(7),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8),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9),周人作会而民始疑(10)。苟无礼仪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11),虽固结之(12),民其不解乎?”
【译文】
鲁国 有个叫周丰得人,鲁哀公带着礼物去请求见他,他却说:“不行。”哀公说:”我难道就此算了吗?”于是哀公派使者去请教周丰说:“虞瞬没有对百姓进行信义得教化,而百姓却信任他;夏禹没有对百姓进行诚敬的教化,而百姓却敬重他。那么,要进行怎样的正教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敬重呢?”周丰回答说:“在先民的废墟和坟墓之间,用不着教百姓悲哀,而百姓会悲哀;在社稷和宗庙里,不必教百姓敬重,百姓自然会敬重。殷代统治者曾用誓言约束民众,而民众却背叛了他们;周代的统治者曾举行盟会来团结民众,即使能使民众安定团结,但最终民众怎能不离散呢?”
2.文言文 周维城传的原文及翻译周维城传(清) 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侯: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荡:毁坏;破坏)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无聊:因精神空虚而烦闷),益跅驰①不问生产(生产:犹生计),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无所:没有地方,没有处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 与之语,奇之,立许字(许字:许配)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皇:皇,通“ 惶 ”)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悲慕:哀伤思念)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逮:赶上,及,到)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肆:店铺)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诚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施与:给予,以财物周济人)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一金:古代钱币数量名称。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
后亦用以称银一两)。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妇翁:妻父)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翻译]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
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他给我非常全面具体讲了周维城的事情,所以为他作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他的祖先是绍兴人,后来迁徙到杭州,世代都是商人,有钱财。
父亲名叫周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周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
周丰幼年时,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地方可以得到吃的东西,他就总是拉过来父亲的脚抱在怀里来睡觉。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
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他。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
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会到母亲身边察视。母亲倘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围着母亲的身边走来走去,不停地呼喊“阿母”,声音悲切依恋像婴儿那样。
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那些(在周丰在世时)赶上见到过他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像这样,大概是(成了习惯)不知不觉地就这样了。
……周丰做生意发了财,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周丰八十四岁去世。 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宽厚的)行为。
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丰。
周丰赶紧叮嘱把货物像原来那样收藏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他。
高傅占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他人,见义勇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
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着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
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能救起一个人的就给他一两银子。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三百两银子很快就用完了。这两位老翁,如今拿他们来询问富阳人,谁也不知道他们。
周丰又曾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 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君子啊。
3.求宋史王迈传文言文翻译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王迈有《臞轩集》16卷,1至11卷为文,12卷以后为诗词。共有文171篇,诗443首,词 5首。他的诗泼辣尖锐,酷似其人,表现出他"刚肠似石那能拗"(《西征□舟清州投宿》)的性格和"忧国怀家睫不交"(《离家》)的思想感情。诸如《元宵观灯》、《感叹时事》、《读渡江诸将传》、《观猎行》、《二月阅邸报》等诗,都很能代表他诗歌内容的特色。王迈的诗清朗俊伟,无论写景抒情或叙事议论都颇真切感人。如为人所传诵的《飞云楼》:"亭前一望水东流,更有雄楼在上头。燕子飞来春漠漠,鸱夷仙去水悠悠。神交故国三千里,目断中原四百州。日暮片云栖古树,昔人留与后人愁。"就眼前景物寄怀古伤今的情绪,耐人寻味。王迈很推尊杨万里的诗,谓"万首七言千绝句,九州四海一诚斋"(《山中读诚斋诗》),但自己的诗风却受江湖派影响较大。他主张"文亦有活法,先使意气张","学丰敷为文,如富出所藏",强调个人情操、修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诗人当有磊落的"襟期"(《别永福张景山》)。
4.《杨震暮夜却金》文言文翻译(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故所举荆州秀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金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译文; 杨震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
后来他调任东莱大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今山东金乡县境)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
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
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
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
5.冯道为人 文言文 翻译原文
冯道为人能自刻苦俭约。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如也。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周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御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诵文士聂夷中《田家诗》,其言近而易晓。明宗顾左右录其诗,常以自诵。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问之,道曰:"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昌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
译文
冯道为人刻苦简约。当晋国和梁国临黄河打仗时,冯道住在军队中,住在一间茅草棚中,不安设床和席子,睡在以捆柴草上而已。所得俸禄与随从、仆人一起花,与他们吃一样的伙食,感觉很安适的样子。将士抢来美女送给他,实在推却不了,就另外找间屋子养着,找到她家长后再送回去。丧父后居住在景城故乡时,正逢大饥荒,他倾家财救济乡民,自己却住在茅屋里,还亲自耕田背柴。有人田地荒废而没有耕种和又没有能力耕种,他在夜里悄悄地去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歉答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后唐天成、长兴年间,连年丰收,中原没有大事发生。冯道却告诫明宗:“以前我在河东做书记时,奉旨出使中山,在经过井陉天险时,怕马有个闪失,小心翼翼地紧握着缰绳。到了平地就认为没有什么值得顾虑了,结果突然给从马上颠下受伤。在危险的地方因考虑周到而获得安全,处于太平的环境却因放松警惕而产生祸患,这是人之常情。”明宗问他:“丰收后百姓的生活是不是有保障了?”冯道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源于读文士聂夷中的《田家诗》,其语言简单易懂。明宗让左右抄下这首诗,经常自己诵读。水运将官在临河县得一只玉杯,上面刻着“传国宝万岁杯”。明宗问冯道,冯道说:“仁义才是帝王之宝,常言:‘大宝是表示君主的地位,何以守位的是仁义。’并说了一通仁义的道理。明宗不懂他说的话,冯道已离去,就找来文臣解释其义,(听后)嘉奖并采纳他的建议。
6.文言文 徐谦尊传 译文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硎节)
(翻译)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名谦虚,字玄开始,吴起县附学生凡是你天资聪敏,读书观大致,古代侠义刚烈之士,好施舍,同情地答应了。里有争议,一定要登门征曲直,你一句折断了。家已落,你想方设法使秦国美味,故乡望您以前可能与几个朋友山水间二十多年。一切徭役都自身经营管理的,不以科兄弟。你的伯父性格刚强卞,你工作的更加谨慎。季读书,你不因为贫穷所以竭尽全力做帮助。
明末赋税加重,首犯的人往往倾家荡产,你陈述利弊上巡抚张公,你看,赞赏说:“这真是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设置工程田给各甲,到现在我还吃什么好处。崇祯末年,旱灾和蝗灾相连,百姓饿死的人在路上,你每年减少粮食来帮助家乡,又劝帮助有能力的家庭,救活了很多人。我兄弟有年老而孤独的生活的二十年,死后葬而每年举行的,你的朋友黄某父子死不是我,留下两个寡妇一女,你悉心保护他,因为他的女儿字你侄子,所以黄氏终身不知道有我多少的痛苦,黄的婚姻我喜欢豪言壮语,忽然遭受大灾难,你营救了他们为家破。他教儿子把亲贤友善为第一要务。改朝换代○三初,州郡望人忠义之士大多土地开垦邓尉山、太湖中,你是打算放弃馆资喝活不厌倦,不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初一丙戌之间,盗贼大起。你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一方、每次听说盗贼就会挺身而出,纠里中的壮士为防守。贼大遗憾,最终杀了你。乡里人都哭泣流涕说:“这个人死,我们没有什么侍奉您了。”
有人说:你古游侠之类的。魏禧说:游侠士以好义乱国,你以仗义庇护民众,这是不一样的。兴盛的时代,上洁净自己磨治以利其下,下尽职责以供他上,上下安心,而盗贼不作。其衰落的,大官吏贪婪放纵武威以监督其下,小官吏晙剥削百姓,自己的生活以奉上,百姓无所依靠。在这时候,千家之乡,老房子的聚集,如果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急需一方的,那么穷百姓的饥寒有所帮助,大军大举进犯有恃无恐,不愿意失去自己突然被盗贼。又或者畏惧威严感怀,不敢做坏事,不忍心辜负他的人。所以乡里有好义人,足以补充朝廷的统治,救宰相有部门的失误,而有功于人民。如果徐君的,他们也许在这方面和?唉,这不仅仅是徐氏的说法。
(选自《魏叔先生文集》,有删节)
《百度翻译》供你参考。
7.幽王击鼓文言文的中文翻译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
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译文: 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
周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使戎人来到,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戎人曾经来到,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衰姒非常高兴,笑了起来。
幽王想让褒姒笑,因此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人。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8.朝士刘廷式的文言文翻译《刘廷式不负婚约》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苏子瞻(轼)欣赏他的行义,曾专门撰文给以表彰。
原文:朝士①刘廷式②,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③数年,廷式读书登科④,归乡闾⑤。访邻翁,而邻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⑥,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⑦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⑧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⑨,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⑩。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译文:朝廷命官刘廷式本为农家子。邻居家老翁很贫穷,有一女儿,与廷式约为婚姻。后离别多年,廷式读书考中进士科,回乡里寻访邻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廷式托人到邻家重申以前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辞,且以为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也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姻。廷式坚持不退婚,说:“先前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最终还是与她成了婚。婚后夫妻关系极为和睦,他妻子要搀扶着才能行走,生了几个孩子。廷式曾因过错而当小有贬谪,监司本欲罢其官,因赞赏他的美德行事,遂宽免了他。后来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宫而妻子去世,他哭得很哀伤。苏子瞻(轼)欣赏他的行义,曾专门撰文给以表彰。
希望能够帮到您。
9.煮豆燃萁文言文及译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煮豆燃萁 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 经典成语 成语大全。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
燃:烧。
豆萁: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
釜:古代用作烧煮食物的无脚锅。
同根生:豆子长在豆萁上,豆子和豆萁是一条根上出来的。
煎:煎熬,用火烹烧,这里形容用权力逼迫。
何:为什么。
译文:
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东阿王随声就做诗一首:“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你我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