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原文: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文言文翻译参考:
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去就任。
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扣留周访,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几十人都逃散了,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久任命他做扬列将军(寻:不久。省略句。),讨伐华轶。周访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交通:古今词。)周访逮捕丁乾并杀了他。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迎击打败了他。华轶的将领周广烧毁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军队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任命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和各路军队共同征伐杜弢。杜弢制作桔槔(“桔槔”({ji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攻打官军的战船,周访制作长岐枨(枨 chéng 木柱)来抗拒他(“距”通“拒”),桔槔不能够成为祸害。周访又率小战舰前往湘城,军队抵达富口,于是杜弢派遣杜弘出军海昏。周访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与敌人交战,斩掉首级几百个。敌军退守庐陵,又在庐陵包围了杜弘(倒装句)。杜弘扔到城外许多宝物,士兵争着捡宝物,杜弘趁阵前混乱突围逃出城。周访率领军队追赶他,获得鞍马铠甲武器不可胜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领士兵迎面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逃向了临贺。元帝又一次晋升周访为龙骧将军。
周访到了襄阳以后,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勤于选拔人才接纳谏言。王敦以之为患(患:意动用法),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智慧勇气超人,成为中兴名将。性格谦虚,从不谈论战功。有人问周访:“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我宣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们冲锋在前,周访有什么功劳!”(倒装句)将士因此更敬重他。
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安抚收纳军民,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听说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但周访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2.2008年广东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的答案你看是吗
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2008-06-03 12:20:34)
标签:教育 分类:模拟试题
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
1.A(A依次读zǎi/zài、zhuàn/chuán、dǎo/dào;B依次读kǎ/qiǎ、dài、fǒu/pǐ;C依次读mó/mú、háng/xíng、jǐ;D依次读qiào、hé/hè、jué/jiáo。)
2.D(A“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社会公平”并不是电信行业的“目的”,而是“商业准则”,这里用“南辕北辙”不恰当,应改用“背道而驰”。B“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时勇于献出生命。该句望文生义,将其理解成“在危难之时下达命令”。C“谈笑自若”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仍跟平常一样,有说有笑。该句的语境是“赛场下”,并不是紧张或危急的情况,应改用“谈笑风生”。)
3.C(A 结构混乱,应将“南水北调工程”置于“由于”之后。B不合逻辑,“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商标”包括“‘同志哥’‘红伢子’‘黄洋界’‘五指峰’”,二者是包含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应将“以及”改为“等”,或在“以及”之后补上“其它”。D成分残缺,应在“身高、体重和性别等”后面补上“获得”的宾语“信息”。)
4.B(要注意前后语意及写景顺序。)
二
5.C.(遗,读wèi,赠送。)
6.B.(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都是“所字结构”。C①凭借;②拿。D①助词,的;②代词,它。)
7.C(行贿行为是用金钱物质等去收买人,此项没有送钱物行为,不属于表现行贿行为。) 8.C(放犯人外出,是遭到了受贿犯罪的威胁。)
9.(1)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2)①牢卒想塔上乃是游人往来频繁之地,(不可藏金),以为是戏弄他)②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怪不得他不承认。
101)前一首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后一首主要用了反问修辞手法。(1分)(2)前一首通过“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突出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主旨。(2分)后一首主旨是为陆游鸣不平,融进自己失意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对陆游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无从施展,愁闷之余以诗歌抒发襟抱的深切理解(2分)。
11.(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1分,该句有一个错别字,该句不给分。4题都选答的以前3题计分)
三
12.C.(不是诋毁《三国演义》,而是歪曲历史。)
13.C E(C某些作家学者编造“历史”故事,目的是迎合受众的猎奇需求,来钓名谋利。E不是“所有文化人”,而是“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
14.研究、评价历史,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用史实说话,绝不能凭空捏造杜撰;(2分)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可以虚构的,不必严格考证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2分)
15.将历史娱乐化的危害是败坏学术风气,误导大众文化消费,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将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2分)面对“历史热”,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要坚守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杜绝将历史娱乐化的行为,用艺术的创造再现历史,为人们提供前行的借鉴,为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片新天地。(3分)
四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1)运用复沓的手法,突出“怀想朴素”的题旨,奠定纯朴优美的基调,亦使文章充满诗意。(2分)(2)营造纯朴温馨的氛围,引起下文对往昔朴素生活场景的回忆。(2分)
3.急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
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1},终无所案验。
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
驭吏因至公车刺取{2},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
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1}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2}刺取:刺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参考答案:8.B 9.D 10.C11.(10分)(1) 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忧虑,是车夫的功劳。
(2)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会有所伤害。[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
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囚请假,临召囚恩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墓诣,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中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憧自归取白衫,家憧误将趁农,惧未敢进。
临察知之,使招谓曰:“今日气遂,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喂曰:“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弄之。”
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史部侍郎。
其年,进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四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甘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成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畸骨相委,故受卿此任。
然为国之亡,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寿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帝怪问状,囚曰:“罪时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艳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
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隶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1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
4.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解析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标准答案】.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字音,这是基础,(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 sè/sài)【高考考点】 对新课标所要求的注音要求掌握!! 【易错提醒】 A项和B 项考生容易判错!!【试题解析】 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高考考点】成语是基础!【易错提醒】对成语也是不能理解!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标准答案】D【试题解析】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高考考点】 病句的基本类型【易错提醒】病句不能改出!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试题解析】 (按总分结构排序。)
【高考考点】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易错提醒】不知怎么排!!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
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
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
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
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标准答案】C【试题解析】(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高考考点】文言基本解释!!【高考考点】对文言的感知能力!!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标准答案】B【试题解析】“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高考考点】文言基本解释!!【易错提醒】文言基本解释!!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
5.08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及简析广东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命题作文)
广东作文题简评:
⑴ 该命题具有浓烈的时代感。中国近期对待"西藏"“台湾”“汶川大地震外来援助”都不是轻易说“不”。(强调“接触”“沟通”“理解”都和此命题关联)
⑵ 该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此命题对“说‘不’”不是全然否定,也不是全然肯定,要区别对待,行文就要在分寸上拿捏到位。
⑶ 该命题切合选拔考试实际。学生在考场可以有话可写,但要符合题意也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审题上的些许难度也为选拔考试建立了合适的区分度。
6.广东高考2008语文作文2008广东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
2008四川省高考作文题目:坚强
2008高考山东省作文题目: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全国卷I作文题目: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
全国卷II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海龟和老鹰
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2008高考上海市作文题目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8年辽宁省语文作文题目:关于交通灯的故事
2008重庆高考作文题目: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
2008天津市高考作文题目:《人之常情》
2008高考宁夏、海南作文题目: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 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8浙江作文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2008高考湖北省作文题目:举手投足之间
2008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
7.2004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参考译文及注释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
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
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
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
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
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
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
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
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原文及译文详解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 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
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地平定后, 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 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
句式,倒装句状语后置。焉,句末语气词)。
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少:年轻),谦逊而且能够礼让(这两小句注意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行事果断(断割:做事时做决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此句为同意并列。)
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 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 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散吏,注意考卷给的注释),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
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嫁给,给……做妻子。侃子瞻,侃是人名,陶侃;子,儿子。
8.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默写11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 劝学》)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⑶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试题解析】(11.(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