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初中文言文大全短篇练习及答案(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初中文言文大全短篇练习及答案(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 1.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

一、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阅读训练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参考答案 1、B(这样),……的样子; 2、① 值 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4、D; \ 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欧阳修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参考答案 1、①用来…… ②痛恨; 2、状语后置; 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应 ④cha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揭示主题 四、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阅读训练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③迨能倍诵乃止 ( ) ④咏其文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2.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1管 仲 相 齐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

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

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

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

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

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

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劝忍百箴》)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奉:奉命 B.鲁人以兵纳之 纳:接纳 C.辞曰:若必治国家者 辞:告诉 D.故请之 请:请求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以兵纳之 而与坐而问焉 b.合立当事之 不当辅以争国 A.“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不同 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 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 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 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4.下列句中加点的“死”字与“召忽死之”中的“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C.等死,死国可乎 D.管仲不死,为树功以下5—6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 A.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B.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能死的原因的托辞。

C.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D.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的原因的托辞。

6.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A.所以圣人并不要求召忽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功德。 B.所以圣人并不责问召忽为什么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作用。

C.所以圣人并不要求管仲去死,反而称赞他的作用。 D.所以圣人并不责问管仲为什么不去死,反而称赞他的功德。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寡君……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③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④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后,让公孙无知杀了襄公,立小白为桓公。 B.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之命逃到鲁国,子纠死后,召忽为他守节而死,而管仲不死,各得其所。

C.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管仲,治理好国家,一定要请回他,故向桓公举荐管仲。 D.管仲任相后,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柯 邑 之 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

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

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

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

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

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

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 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新序·杂事四》)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盟可负 ②为鄄之会 A.①yo 重要 ②wi 为了 B.①yo 要挟 ②wi 主持 C.①yo 要挟 ②wi 为了 D.①yo 重要 ②wi 主持2.对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请当其君 ②君其许之 ③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④请倍盟而讨曹刿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要盟可倍”中“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B.桓公遂与之盟 C.被明月兮佩宝璐 D.舍相如广成传舍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尊事周室 周室:周,朝代名。周室,指周王朝。

B.九合诸侯 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 C.功次三王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D.为五伯长 五伯:指古代五个占领一方的首领。

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三存亡国,一继绝世 A.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B.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C.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继承断代。

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找一份初中文言文练习,含原文含题目含答案,原文不要太长,嘿嘿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3.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分)4.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

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

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中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

乃令粪洒②改席,尊醮③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④。

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注]①赠:当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

③醮: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仪节。④摈:通“傧”,傧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己 诎:屈从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载而与之俱归 B.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①而申乎知己 D.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九、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3分)译: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分)译: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答: 答案五1.4分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2.2分 B3.6分(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4.2分 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5.2分 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参考译文】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5.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 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 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 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 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 147 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 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 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 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 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 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 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 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 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 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 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适与客对弈, 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 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 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 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 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 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 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 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 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文化常识】 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 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 《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 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 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 32 枚 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 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 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 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 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

④ 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 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 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 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 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 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 言,前期少数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 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 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 为之用。”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 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 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 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 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 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 的小虫。

⑥?: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 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 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 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 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5、曹绍夔捉“怪”1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 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 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 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 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 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 “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

6.谁有10篇初中的文言文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文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漂亮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练习一,解释加点的字: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而复问其妾曰…………( )旦日……………………( )与坐谈…………………(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暮寝而思之……………(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今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王之蔽甚矣……………( )乃下令…………………(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能谤讥于市朝…………(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令初下…………………( )时时而间进……………(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 )皆朝于齐………………( )二,给加点字注音:昳丽( ) 朝服衣冠( ) 时时而间进( ) 期年之后( )三,翻译句子:1,而形貌昳丽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4,忌不自信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6,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0,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1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5,时时而间进1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7,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选择: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由此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2,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7.短篇文言文 原文,翻译及习题

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文言知识】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

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

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说“卿”。

“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文“。

8.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作业:

1、解释:心乐之 皆若 同乐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以其境

2、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领略各种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向我们展示了小石潭的( );第二段描写了( )和( );第三段探究了小石潭的( )及潭边的(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答案:

解释:心乐之 :心里感到快乐

皆若 : 都像是 同乐 :一同玩乐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以其境:因为它的环境

2.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领略各种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向我们展示了小石潭的( 幽寂景色 );第二段描写了( 潭水 )和( 游鱼 );第三段探究了小石潭的( 源流 )及潭边的( 景色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9.初中19篇古文题

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2.千里之行, 。(《老子》六十四章)

3.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4. ,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

5.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6.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愚人千虑,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

9.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

10.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 ,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2.但使龙城飞将在, 。(王昌龄《出塞》)

13.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会计分录题300道带答案 银行销户时会计分录怎样做?

  • 银行销户时会计分录怎样做?银行销户是指客户主动或银行强制结束银行账户的操作。在销户时,需要进行会计分录,下面将介绍具体操作。1.客户主动销户的会计分录当客户主动要求销户时,需要对账户余额进行处理。假设客户账户余额为1000元,银行收取账户管理费20元,销户费10元,则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1000元贷:银行存款970元贷:销户费用10元贷:账户管理费用20元应收账款为借方,表示银行还有一笔钱要收回;银行存款为贷方,表示银行需要将客户账户余额退回;销户费用和账户管理费用为贷方,表示银行收取了这两项费用。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语文中考提前状语的句子?初中每个年级相对应的语法点阶段?

  • 本文目录广西英语中考知识点?中考英语高级连词?语文中考提前状语的句子?初三英语中考必考重点?初中每个年级相对应的语法点阶段?广西英语中考知识点?广西英语中考的知识点范围包括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词汇主要包括常用词汇、短语和常用表达方式,学生需要掌握基础词汇量。语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时态、语态、比较级和最高级等基本语法知识。听力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日常对话和短文的理解和听写能力。阅读考查学生对于短文和文章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能力。写作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书面表达,包括日常生活、经验、观点等方
  • 答案:古代为什么要派质子,关于古代质子的意思?

  • 本文目录古代为什么会交换质子?关于古代质子的意思?质子在古代里是什么意思?古代的质子是什么意思?古代为什么会交换质子?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经常互相“质子”,即把儿子质押给盟国,作为一种守约的保证,这种取信的方式。在平等的条件下,质子是相互的,更多的时候则是因为有求于人,质子便成了单方面的行为,所谓“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遗子及贵臣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最常见的一种外交方式,由于春秋战国时候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裂割据,战乱频发。后来一些强大的国家为了互相牵制,就会把本国国君的儿子,或者是其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