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八下文言文总复习(一) 要求:满分100分,45分钟完成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8分) 1、从流飘荡 2、负势竞上 3、窥谷忘反 4、在昼犹昏 5、亦不详其姓字 6、每有会意 7、期在必醉 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9、造饮辄尽 10不戚戚于贫贱 11、礼愈至 12、媵人持汤沃灌 13、腰白玉之环 14、或异二者之为 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手自笔录 18尝趋百里外 19、水尤清冽 20、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1、无从致书以观 22、弗之怠 23、伐竹取道 24、下见小潭25潭中鱼可百许头 26、以其境过清 27、斗折蛇行 28、凄神寒骨 29、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0、横无际涯 31、薄暮冥冥 32、宠辱偕忘 33、把酒临风 34、负者歌于途 35、杂然前陈者 36、觥筹交错 37、山肴野蔌 38、一食或尽粟一石 3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1、是进亦忧,退亦忧 42、微斯人,吾谁与归 43、山岳潜形 44、风烟俱净 4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6、朝晖夕阴 47、谪守巴陵郡 48、去国怀乡 二、翻译下列句子(漏译错译每字扣0.5分,扣完为止,每小题2分共52分) 1、微斯人,吾谁与谁归?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6、环墙萧然,不蔽风日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1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6、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8、骈死于槽枥之间 19、其真无马也 20、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策之不以其道 2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初中文言文只要弄好中考考察科目就行了,其他补充的文言文都没什么用,更不要去背,但中考考察的不仅要会还必须背好(这个可以初三再来)。
一般期末考试都是考中考考察的科目,不过初二下册的文言文都是要考察纲目内的!!!!!!根据我的经验,醉翁亭记最可能考(要是考绝对是问你醉翁是哪3醉),岳阳楼记第二,小石潭记第三(这个是问你为什么作者触景由开心转为悲伤),满井游记一般是不会考的(除非那出题老师没有水平,因为这篇是死记得,没多少句式,但这篇一般都会考默写,就是那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用心之作,求速度采纳,非常感谢。
《与朱元思书》一、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互相轩邈( ) 嘤嘤成韵( )横柯上蔽(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4.经纶世务者( )5.皆生寒树 ________ 6、蝉则千转不穷 7、窥谷忘反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 ) 2.上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 ( ) 3.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 ) 四、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6、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六、简答题 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加红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3.第三段加红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附参考答案: 一、piǎo tuān líng líng zhuàn yuān lì lún xuān yīng kē。
二、1、顺、随。2、好像。
3、高,远。4、筹划,治理。
5、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6、转通“啭”鸟叫声。
7、通“返”,返回。三、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苦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五.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景。
南朝 , 吴均。六、1.总起 奇山异水。
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录毕,走送之 ⑵俟其欣悦 ⑶媵人持汤沃灌 ⑷色愈恭,礼愈至 ⑸同舍生皆被绮绣 ⑹腰白玉之环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⑶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 ⑴ ⑵ ⑶ ⑷ 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5.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6.“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⑴跑 ⑵等待 ⑶热水 ⑷周到 ⑸通“披”,穿 ⑹腰里系着(腰佩) 2.⑴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⑵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⑶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若人。
3.⑴读书之艰;⑵从师之难;⑶奔走之劳;⑷生活之苦。 4.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5.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6.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示例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
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8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中容易考哪篇送东阳马生序、满井游记都是新增篇目,应该重视
补充一下:其实八年级下的古文非常重要,是中考必考古诗文最多的一册,因为很多都是名家名篇。在复习时应全面,注重过程。不能有侥幸心理,刻意揣测出题人出题套路,实际上出题人也在想办法规避人们的揣测。因此,复习时不应有“哪几篇考过了,剩下哪几篇就考的几率大”的想法,而是应把复习重点放在习题、考试频度较高的篇目(因为时间紧,可以把做过的习题再看看,把握出题角度,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同时冷门篇目也要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有助于你的考试。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的复习备考有帮助。
5.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易考文言文,易考题约5120字。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总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战国策》。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 )丽:光艳美丽。
4、朝( )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7、旦日:第二天。
8、明日:第二天。
9、弗如远甚:远不如。
10、美我:认为我美。
11、私:动词,偏爱。
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5、面刺:当面指责。
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
1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8、时时:不时,有时候。
19、间( )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20、期( )年:满一年。
21、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二.文后练习: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三.附加练习
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答案
1、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
2、邹忌: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细致,忠于职守、勤于王事,果断坚决、胸怀坦荡。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闻过则喜,勇于纳谏,勇于改过。
3、因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成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云归 , 者,山间之朝暮也。(朝暮景) ,(春), (夏),
(秋), (冬)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