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
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一) 五月戊申(二十六日),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仪式,把国君之位传给赵何。
赵何祭祀宗庙之后,登位治理政事,他属下的大夫都成为朝廷大臣。又任命肥义为相国,并尊称为国君老师。
赵武灵王自称“主父”。赵主父想让儿子在国中治事,身穿胡人服装率领文臣武将去攻打西北胡人领地。
他计划从云中、九原向南袭击秦都咸阳,便自己扮作使者,前往秦国,想借此来侦察秦国地形及秦王的为人。秦王没有觉察,事后觉得此人相貌伟岸不凡,不像是臣子能有的风度,派人急忙去追赶他;而赵主父一行已经出了边关。
经过一番盘问调查,秦国人才知道他就是赵主父,大惊失色。 齐王、魏王在韩国相会。
秦国攻打楚国,夺取八座城市。秦王派人给楚王送信,写道:“起初我与你约定两国为兄弟之邦,在黄棘盟誓,派楚太子到秦国为人质,彼此关系欢洽。
不料楚太子辱杀我的重臣,不辞而别,使我无比愤慨,才派兵攻入你的境内。现在听说你又让太子到齐国充当人质,以求和解。
我国与你们楚国互相接壤,结为婚姻亲家,要是秦、楚关系如此恶化,就无法号令其他国家。我想与你在武关会面,当面约定,结成友好同盟。
这是我真心的愿望!”楚王十分为难,赴约怕落入圈套,不去又怕秦国更加恼怒。昭睢说:“大王不能去,应该赶快调兵固守。
秦是虎狼之国,早有吞并各国的野心,决不可信任!”楚怀王的儿子芈兰却劝怀王去,于是怀王前往秦国。秦王让一位将军假扮为秦王,在武关伏下重兵,楚怀王一到便闭上关门,把他劫持到了西边的咸阳。
又命令怀王朝拜秦国章台宫,行属国使臣的礼节,并逼迫怀王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怀王要求举行盟誓,秦王却坚持楚国先交出割地。
楚怀王十分愤怒地斥责说:“秦王欺骗了我,还想用强暴逼迫我割地!”不再答应。秦国便把他扣留下来。
楚国大臣十分震惊,互相商议说:“我们的君王扣在秦国回不来,被要胁崐割地,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如果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楚国就完了。”便打算拥立一位在国内的王子继位为王。
昭睢反对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外国,现在我们违背君王的意旨去立其他儿子,实在不妥当。”于是假称楚王去世,到齐国去要求迎回太子。
齐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不如扣下太子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齐相说:“不可,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就空有人质而落个天下指责的不义名声。”
那人又说:“不怕,如果楚国新立一王,我们可以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就联合三个国家立太子为楚王。’”但齐王还是听从了国相的意见,归还楚太子,楚国便立太子为楚王。
秦王听说孟尝君的贤德名望,派泾阳君为齐国人质,邀请孟尝君前来。孟尝君到了秦国,秦王任命他为丞相。
王彦章,字子明,是郓州寿张人。
年轻时当过兵士,侍奉梁太祖。末帝即位,升为濮州刺史。
梁、晋争夺天下成为强敌。晋军攻破澶州,虏获彦章妻子儿女,把他们送归太原,赐给他们房宅,供给的物质非常齐备,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斩杀晋军使者来断绝自己的后路。
这时候,晋军已全部占有河北,用铁锁锁断德胜河口,在河的南北修筑两座城,号称为“夹寨”。而梁末帝昏庸,小人赵岩、张汉杰等人把持朝政,大臣老将大多被谗言离间,彦章虽然是招讨副使,但谋略不被采用。
龙德三年夏天,晋夺取郓州,梁人非常惊恐。宰相敬翔见事情危急,把绳子放进靴中,入朝见末帝,哭泣道:“先帝夺取天下,不认为我无能,我的谋划无不采用。
今强敌没有消灭,陛下不重视我的话,我不被重用,不如死去!”于是拿起绳子将要自杀。末帝使人阻止他,问他想说什么。
敬翔说:“事情危急了,非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用段凝担任副职。末帝问打败敌人的日期,彦章回答说:“三天。”
左右的人都哑然失笑。彦章受命出兵,奔驰两天到达滑州,置办酒宴,大会宾客,暗中派人在杨村准备船只,命令六百兵士都手拿巨斧,船上装着冶炼金属的工匠,准备火炭,顺流而下。
彦章(与宾客)聚会饮酒,酒宴进行到一半,假装起身上厕所,带领数千精兵,沿着河岸奔向德胜。船上的兵士举起铁锁(用火)烧断了它,于是用巨斧斩断浮桥,而彦章带领军队急攻南城。
浮桥被砍断(使北城之兵无法过河援助),南城于是被攻破,只用了三日。 这时,段凝已经有了异心,与赵岩、张汉杰暗中勾结,彦章一向刚正,为梁一天天被削弱而感到愤恨,因而憎恨赵岩等人的所作所为,他曾经对人说:“等我打败敌人回去,(将)诛杀奸臣来向天下人谢罪。”
赵岩等人听到这话,很畏惧,与段凝合力排挤他。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召来彦章,让他把守东路。
这时,梁的优胜兵力都交给了段凝,京城只有护驾兵五百骑,都是新捉来或招募来的兵,不可重用,就把他们交给彦章。彦章到达递坊,因为兵少而战败,彦章受重伤,战马跌倒,彦章被擒。
晋庄宗喜爱他勇猛善战,想要保全他,让他活下去,派人劝慰并(把此意)告知彦章。彦章因伤卧病,躺着不能起身,仰头看着明宗,呼他的小名说:“你不是邈佶烈吗?我难道是苟且偷生的人?”于是被杀,终年六十一岁。
4.《论语·公冶长》中的《论志向》的翻译翻译: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享,用坏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扩展资料: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公治
5.论语五章全文意思【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
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 5·1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3)妻之。”【注释】 (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2)缧绁:音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
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原文】 5·2 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
以其兄之子妻之。【注释】 (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
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3)废:废置,不任用。 (4)刑戮:刑罚。
【译文】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 本章里,孔子对南容也作了比较高的评价,同样也没有讲明南容究竟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当然,他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也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
【原文】 5·3 子谓子贱(1),君子哉若人(2),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3)。”【注释】 (1)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
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 (2)若人:这个,此人。
(3)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评析】 孔子在这里称子贱为君子。
这是第一个层次,但接下来说,鲁国如无君子,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言下之意,是说他自己就是君子,而子贱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养的。
【原文】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1)也。”
【注释】 (1)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
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评析】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
但如果与上二章联系起来分析,可见孔子看不起子贡,认为他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原文】 5·5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
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
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原文】 5·6 子使漆雕开(1)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2)。【注释】 (1)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门徒。
(2)说:音yuè,同“悦”。【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
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评析】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学而优则仕”,学到知识,就要去做官,他经常向学生灌输读书做官的思想,鼓励和推荐他们去做官。孔子让他的学生漆雕开去做官,但漆雕开感到尚未达到“学而优”的程度,急于做官还没有把握,他想继续学礼,晚点去做官,所以孔子很高兴。
【原文】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1)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2)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
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
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