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⑦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⑧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⑨非仁木乎?⑩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例: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⑸同“于”。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吾尝疑乎是。
(乎:对。)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颓然乎其间。⑥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
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⑨亦无怪乎其私之也。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对。)(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12)盖进乎技矣。(13)王变乎色曰。
(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依乎天理,批大 ,导大 。
(16)以吾一日长乎尔。(乎:比。)
(17)摄乎大国之间。(18)异乎三子者之撰。
(19)浴乎沂。(20)幽独处乎山中。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无以,则王乎?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
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2、文言叹词。
3、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4、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
乎拼音:hū,注音:ㄏㄨ,部首:丿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5画
五笔86:TUHK,五笔98:TUFK,仓颉:HFD,郑码:MUA
笔顺:ノ丶ノ一丨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断乎[duàn hū]
副词。绝对(只 用于否定式)。
2、合乎[hé hū]
符合;合于。
3、嗟乎[jiē hū]
亦作“嗟呼”。亦作“嗟虖”。叹词。表示感叹。
4、何乎[hé hū]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5、乎来[hū lái]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疑问和感叹。
文言文中乎的意思有7种解释,具体如下: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
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
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
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7.跟“啊”相同。
乎拼音:hū注音:ㄏㄨ部首:丿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5画,五笔86:TUHK,五笔98:TUFK仓颉:HFD,郑码:MUA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全乎[quán hu] 齐全:这家商店虽小,货物倒是很~。2.邪乎[xié hu] 超出寻常;厉害:这几天天气热得~。
3.玄乎[xuán hu] 玄虚不可捉摸:他说得也太~了,天下哪有这种事!4.忙乎[máng hu] 忙碌地做:他~了一天,但一点儿也不觉得累。5.关乎[guān hū] 关系到;涉及:调整物价是~人民生活的大事。
4.文言文的乎是什么意思乎
hū
【语】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可乎。——《列子·汤问》
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乎。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
有甚是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乎。——清·袁枚《祭妹文》
人乎。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韩非子》
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5.文言文中 乎作介词的意思及例句赏析以下是 “乎”字作为介词的全部用法:
1. 介绍时间。从,在。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本来就比我早,我就跟他学,以他为师。)
2. 介绍处所。在,从,于。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楚人生在楚国,在楚国长大,因此就说楚国话。)
3. 介绍原因。由于,因为。例: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因为众人的反对或称赞就动摇。)
4. 介绍遵循的准则。按,根据。例: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来富贵的,就按富贵的处境行事;素来贫贱,就按贫贱的处境行事。)
5. 介绍对象。对,给。例: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一定要派和天子同姓的诸侯主持这事。)
6. 介绍比较的对象。比。例: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方便的了。)
7. 介绍主动者。被。例:王痍者何?伤乎矢也。(楚王受伤是怎么回事?是被箭射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