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怎么样快速提高文言文翻译题亲爱的同学、朋友: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你不熟悉甚至没有看过考纲要求的文言文120实词;第二,可能你不熟悉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而这两个问题又以第一个为最要害。读考纲要求的文言文120实词,相当于考英语要看大纲单词表。
我在课上给同学们进行过一个梳理,同时也把我个人按照汉字字形整理过的120实词表拿出来与我课堂上的同学们分享。 文言文一二〇实词梳理 新东方 中学优能 杨洋 一.感情: 爱恨怜诚患鄙卑恶堪绝归善 二.军事:安兵固国或伐戍何胜负克弥贼族 三.天地:阳阴朝莫曾是易期奇数率少再知幸殆故卒亡 四.自然:本类修 五.人本: (一)眼睛:见看察顾望涕 (二)手臂左右度兴 (三)口耳许诸 (三)肢体被倍非要疾病乃属 五.人本 (一)眼睛:见看察顾望涕 (二)手臂:左右度兴 (三)口耳:许诸 (三)肢体:被倍非要疾病乃属 七.政治: 除拜擢举迁假使如若劝王相质 八.文化: 书信说谢 举例:一.感 情 1.爱:对人或事物溜之深厚真挚的感情;吝惜 ①繁体的“爱”是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四部分组成: 汉代五言古诗《上山采蘼芜》:“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蘼芜这种植物,又名蕲茝,薇芜,江蓠,据辞书解释,苗似芎藭,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是一种香草。妇女去山上采撷蘼芜的鲜叶,回来以后,于阴凉处风干,叶子风乾可以做香料,亦可以作为香囊的填充物。
古人相信靡芜可使妇人多子.) 妥、采、受 “冖”字(读作mì),是个象形字,《说文》:“冖,覆也。从一下垂也。”
《说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
“友”在甲骨文中是两只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状。(就像现在的旧友重逢,二人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表示友谊。)
“同门曰朋”,即师从同一个老师的人称为“朋”; “同志曰友”,即志同道合之人称为“友”。 ②《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2.恨:《说文》恨,怨也(怨,恚也;恚,恨也);感到遗憾 ①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沪棱高谷薨咐胳栓供兢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含恨而逝,唐•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以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拒绝平卢节度李师道的收买) 3.怜:怜悯;爱怜,爱惜 4.诚:真心;确实,的确 ①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5.患:担心,发愁;忧患,麻烦 6. 鄙:边邑,边境;见识少;道德品质低下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清•彭端叔《为学》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详细内容可见我的博客 希望对你有帮助。
2.高中文言文训练55篇翻译2007文言文翻译 暑假作业 1.萧颖士傲物自侮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 康熙年间,山东的名臣,除了李之芳、董讷,就属郭瑞卿最为刚正了。郭瑞卿名琇。
当明珠(好像姓爱新觉罗)执政时(那时明珠是宰相),明珠十分专横,满朝文武都敢怒不敢言。郭瑞卿为人刚直不阿,曾经在明珠的生日宴会时(前),一一列举他的恶行,并列入弹劾明珠的奏章之上。
然后放入自己的袖子里(古人袖子宽大),坐着马车来到明珠家(赴宴),他亲自上门递上名片(古人当官递名片者多为家丁)。明珠知道郭瑞卿向来性格倔强,(亲自)拜见实属不易,(于是)整衣冠(亲自)迎接。
郭瑞卿入座后,长久的拱手作揖而不把手松开,(坐移时?是否应为作揖时?)在座到位子上时(如果是作揖时则译为:作揖的时候),故意频频的用手指着自己的袖子(暗示袖子里有好东西)。明珠(见状)大喜说道:“御史公(指郭瑞卿)近来兴致不浅啊,这次有道喜的寿诗可以赐教吗?”郭瑞卿说:“没有,没有。”
(然后)郭瑞卿把手伸入衣袖拿出东西来给大家看,原来是一封奏章。明珠拿过来还没读完,郭瑞卿突然拍案而起说道:“(我)郭琇无礼了,(尽然)要弹劾老朋友,应该受罚。”
然后举起大酒杯连喝数杯,(完后)疾步离开,(参加明珠生日宴会的)满堂宾客都(因郭瑞卿的大胆举动)十分吃惊。(后来)没过几天,朝廷罢明珠的官的圣旨就下来了。
3.王昭君 汉元帝后宫妃嫔很多,皇帝不能每个都看,就让画匠把她们的相貌画下来,按照画上的美丑召来宠幸她们。宫女们都贿赂画匠,多的给十万钱,少的也不下五万钱。
只有王嫱(昭君)不肯贿赂画匠,所以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汉元帝,请求赏赐一个美人作为他们的阏氏(相当于皇后)。
于是皇帝按照画像让王昭君出嫁。等到出发的时候,召见了昭君,原来昭君的容貌在后宫没有能比得,善于应对问话,举止优雅大方。
元帝后悔了但是名字已经定了下来。元帝注重对外国讲诚信,所以没有换人。
于是追究这件事,画匠们都被处死,抄没他们的家产都有许多。画匠中有个杜陵人毛延寿,他画人,老少美丑,都一定要逼真;安陵人陈敞、新丰人刘白、龚宽,都擅长画牛马飞鸟等画,热的容貌的美丑,不亚于毛延寿;再往下的杜阳望也善画画,尤其善于控制颜色;樊育也善于控制色彩,他们都同一天处死并抛尸示众。
京城的画匠于是很稀少了。 4.吕僧珍不仗势 吕僧珍,字元瑜,是东平郡范县人,世代居住在广陵。
…… …… 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
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店去吧。”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
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5.白敏中与贺拔惎 长庆中期,王起再次作考官。
准备取白敏中为状元,但是又不满意他同贺拔惎往来。贺 拔惎有文才,但狂放无羁。
于是王起私下让亲信把他的意思告诉给白敏中,希望白敏中断绝 同贺拔惎的交往。亲信把这话传给白敏中,白敏中表示接受,答应照办。
不久贺拔惎拜访白敏中,白敏中的家人骗他,说白敏中出门不在家。贺拔惎等了很长时间,无言而去。
白敏中马上跑出来,让仆人把贺拔惎喊回来,如实相告。并且说:“凭着才学,哪个门不通,怎么能对不起朋友?”于是共同饮酒,大醉,睡至日头老高尚未起床。
王起的人看到这情形,发怒而去。”告诉了王起,并且说:“让他们断交是做不到的。”
王起说:“我本来只想取中白敏中,现在更应该同时取中贺拔惎了。” 6.董永与织女 汉朝董永是千乘人。
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着。
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
3.文言文翻译训练史记·循吏列传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4.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该怎么训练和提高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不认识,那么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到现在同学已经有80%的实虚词已经了解,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接下来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如下:
1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 析结构
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5.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的翻译我只有28篇 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颜延之的儿子颜竣人贵位重,颜延之对于儿子所送给他的财物等等,一律都不接受。
他们仍身穿粗陋的布衣,住在茅草房里,清贫地生活,一如往昔。平时,颜延之经常乘坐由羸弱的老牛拉着的破车,有时,在街上碰见颜竣的开路卫队仪仗,就马上躲藏在路边。
颜延之还经常对儿子颜竣说:“我平生都不喜欢看见身居要位的重要人物,今天不幸的是我看见了你。”颜竣要兴建自己的宅邸,颜延之对他说:“好好地盖房子,不要让后代耻笑你笨拙无能。”
颜延之曾经在某天早上前去看望儿子颜竣,看见前来求见他的宾客、下属们挤满了屋子,可是颜竣却还没有起床。颜延之见状,勃然大怒,说:“你是出身于粪土之中的人,好不容易升到了云霄之上,就立刻骄横傲慢到如此地步,你怎么能够持久呢?” 6、鲁国的子高去赵国。
赵胜门下食客有雏文,季节,他们和子高十分要好。等到他回鲁国时,和那些老朋友道别,已经好了,雏文,季节流泪,子高只是拱拱手而已。
分开上路了,他徒弟问他:“您和这二位公子要好,彼此舍不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见面,这真让人伤心;而您高声说话,这不是不好的吗?”子高说:“开始,我认为他俩是大丈夫,可现在不觉得了。人生有许多志向。”
他徒弟说:“虽然这样,可他们哭了呀!”子高说:“这二人,是好人,有仁慈的心肠,可是在决断方面,就不够了。” 7、牛弘性格宽厚,对学习专心致志,虽然工作既多又忙,但仍然书不离手。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欢酗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用箭杀死了牛弘拉车的牛。牛弘回家后,牛弘的妻子上前告诉他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了。”
牛弘听了,并没有奇怪而问原因,直接回答说:“做成牛肉干吧。”他坐下后,妻子又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这是很奇怪的事啊。”
牛弘说:“知道了。”他的脸色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停止读书。
8、王欢字君厚,是乐陵(这个地方的)人。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
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中的句子。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储蓄,心意却一如既往。
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9、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10、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1、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象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象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象点燃蜡烛的光亮。
(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