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金牌文言文阅读俭啬老答案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④,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⑤,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⑩复嘱云:“我倾家赡⑾君,慎勿⑿他说⒀,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据鲁迅辑《古小说钩沉》本《笑林》
注释
①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
②侵晨:天快亮时。侵:接近。
③餍:满足
④或人:有的人。
⑤十钱:十枚铜钱。
⑤随步辄(zhe 二声)减:随着脚步减少(准备给乞者的钱)
⑥赡:资助。
⑦没官:被官府没收。
⑧辄:就。
⑨比:等到。
⑩寻:不久,形容时间短。
11.慎勿:千万不要
12.他说:外传。
译文
汉朝时有一位老人,没有后代,家富但节俭吝啬,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早起晚息忙于产业,赚钱没有满足的时候,而自己还不满足。有人向他乞讨,不得已进房间取十钱,从房间出来,边走边减少施钱,等到了屋外,只剩下一半了,于是闭着眼睛忍下心来给那个乞丐,并不断叮嘱说,我把我的家产都给了你,不要向他人说我有钱,别人会向我乞讨的。不久老人死了,房屋土地被官府没收,钱财货物都充了公。
2.金牌文言文阅读俭啬老答案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恶衣蔬食①。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
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④,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⑤,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⑩复嘱云:“我倾家赡⑾君,慎勿⑿他说⒀,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据鲁迅辑《古小说钩沉》本《笑林》注释①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②侵晨:天快亮时。
侵:接近。③餍:满足④或人:有的人。
⑤十钱:十枚铜钱。⑤随步辄(zhe 二声)减:随着脚步减少(准备给乞者的钱)⑥赡:资助。
⑦没官:被官府没收。⑧辄:就。
⑨比:等到。⑩寻:不久,形容时间短。
11.慎勿:千万不要 12.他说:外传。译文汉朝时有一位老人,没有后代,家富但节俭吝啬,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早起晚息忙于产业,赚钱没有满足的时候,而自己还不满足。
有人向他乞讨,不得已进房间取十钱,从房间出来,边走边减少施钱,等到了屋外,只剩下一半了,于是闭着眼睛忍下心来给那个乞丐,并不断叮嘱说,我把我的家产都给了你,不要向他人说我有钱,别人会向我乞讨的。不久老人死了,房屋土地被官府没收,钱财货物都充了公。
3.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中考版 全部答案参考答案 [1]z7{*R|U (一)共7分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Y9(%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二)共7分 4.(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5.(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6.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三)共8分 7.C 8.B 9.“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内官是个惧上欺下的人.(四)共10分 10.⑴给 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书写(写) 11.A12.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五)8分 13.⑴得到 ⑵但是、然而 ⑶除掉、去除 ⑷这(或“它”),代指竹子 (4分,每小题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 14.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5.“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2分,意思基本对即给分) fXX'5z (六)12分16、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17、C 18、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②这只箭就是用来做标记的。
19、拔刀断指、宁死不屈 (七)18分17.① 习:学习,研究,熟悉 ② 发:打开 ③ 为:担任 ④ 明日:第二天 18.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 .p5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的跪着捡起来退下。 19.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u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20.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忠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
(八)共10分 21.(1)买 (2)曾经 (3)离开 (4)正好(恰好) 22.B23.我的心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这件衣服) 24.只有不被外物拖累,人才会变得坦然。
4.黄琬巧对的文言文翻译加句子翻译,是《金牌阅读》的原文
黄琬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并且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注解
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以:凭借。
⑤奇:特别。
⑥如:像
⑦为:担任
⑧爱:喜爱
⑨应:回答
⑩奇:认为与众不同
11而:并且
5.文言文《摸钟》金牌阅读答案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莫知为盗抄者( 是 ) (2)使人迎置( 派遣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袭点词的含义和用法。 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带领囚徒依次轮流把手伸入帷幕抚摸大钟】14.“盗”不敢摸钟以至露出真面目的原因2113是 【做贼心虚,相信陈述古的话,恐钟有声,不敢摸】15. 从文中可以看出陈述古是一5261个 【善于分析;利用盗贼心理特点4102;充满智慧】 的人12 是 派遣13 带领囚徒依次轮流把手伸入帷幕抚摸1653大钟14 做贼心虚,相信陈述古的话,恐钟有声,不敢摸15 善于分析;利用盗贼心理特点;充满智慧。
6.苛政猛于虎 急求八年级金牌阅读文言文答案1、(1)使:派遣 (2)吾:我的 (3)苛:苛刻,暴虐 (4)焉:于之,意思是在这件事上(5)去:离开
2、(1)判断语气 (2)疑问语气 (3)感叹语气
3、(1)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
(2)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
(3)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4、(1)孔子 (2)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3)你
5、当时社会,严酷的政令和繁重的赋税对人民来说比猛虎更可怕。告诉统治者对人民要实行仁政。
7.求文档:金牌阅读八年级陆贽论人才答案八年级的金牌阅读文言文五十陆贽论人才 人之才行①,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②,贤如墨、杨③,求诸物议④,孰免讥嫌⑤?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⑥。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选自唐·陆贽《陆宣公翰苑集》)【注释】 ①才行:才能和德行。 ②伊、周:指伊尹、周文王。
伊尹是商周汤在位时的贤臣,周公是周朝成王在位时的的贤臣。③墨、杨:指墨翟、杨朱。
二人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④物议:人们的议论和意见。
⑤孰免讥嫌:谁免得了(众人的)嫌弃和讥讽。⑥未可也:还不能确定。
【译文】 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来就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有长处,也必定会有短处。 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
拘泥于短处放弃自己的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应被舍弃的人。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
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向人们征求(对他们的)看法,那么谁能免去遭讥讽和疑忌呢?从前子贡问孔子:“一个乡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能肯定。 ”子贡又问:“一个乡村的人都讨厌他, (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道:“不能肯定。
不如乡里人认为他好的人都喜欢他,乡人认为他不好的人都讨厌他。”这是因为好人和坏人的观点必定相反,那就在于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好人讨厌坏人,要想弄明白真实情况,在于慎重地听取他们的反映,听取好人的话,就废弃了坏人的主张,而听取小人的话,就会使好人的主张消失。
[思考与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若录长补短( ) ②责短舍长( )③趣有异同( ) ④在审基听( )2.与“责短舍长”中的“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B.舍于山麓C.退避三舍 D.锲而不舍3.下列句中的“好”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乡人皆好之 B.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好逸恶劳 D.秦氏有好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苟有所长/苟富贵,勿相忘 B.孰免讥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求诸物议/投诸渤海之尾 D.将察其情/加以情有爱憎5。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正确断句。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②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③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7.陆贽在文中对人的“才”和“行”作了这样的阐释 ( ),( ) 。他认为 ( )。
用人若能录长补短,则 ( ) ,反之则 ( ) 。 8.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在论证过程中运用( )、( )等论证方法,文中关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属于( ) 论证;从结构层次角度来看,本文的结构为( )式。
9.联系周围的人和事,谈谈自己对“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的体会。[参考答案]1.①录用 ②苟求 ③志趣 ④审查,弄明白 2.D (放弃。
A住所 B居住 C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3.D (容貌美丽。 ABC义同,喜欢,爱好。)
4.D (实情/感情。A如果 B谁 C“之于”合音)5.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6.①人如果有长处,也必定会有短处。②向人们征求(对他们的)看法,那么谁能免去遭讥讽和疑忌呢?③听取好人的话,就废弃了坏人的主张,而听取小人的话,就会使好人的主张消失。
7.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天下无不用之人,天下无不弃之士。8.人之才行,自昔罕全;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举例;总分。
9.开放题。示例:一个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来达到十全十美的非常少见。
很有才能的人也许德行欠缺,有点德行的人又缺少了才能。 再说,一个人有优点必定也有缺点,你这方面突出而他那方面突出,这是很正常的道理。
(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