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初中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初中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1.求10篇文言文练习题目+解答

高中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包括原文、题目及答案,10篇的话一次发不完的,这次只能发7篇了,希望你能够满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

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

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孝德可。”

光弼召孝德前, 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

光弼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他无用也。”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跋便僻①,可万全。”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鬣。

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又止龙仙。

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词,非他也。”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

孝德伺便,因嗔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何也?” 曰:“国之大将白孝德。”龙仙曰:“是猪狗乎?”发声琥然,执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骑亦继进。

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逐之,斩首提之归。(选自《谭宾录》) 注:①揽跋便僻:扬鞭策马非常敏捷的样子。

②搋:虎怒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 假:借助 B.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济:成功 C.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 易:轻视 D.执矛前突,城上鼓噪 突:冲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白孝德单独请战,认为多带寸:卒反而不方便,只要求准备五十名骑兵,等他冲过去时跟着冲进去,其他众将士擂鼓呐喊助威就行丁。 B.白孝德——人迎战刘龙仙,他跃马扬鞭,靠近刘龙/l¨刘龙仙谩骂挑衅,白孝德沉着应对,突发进攻,砍了敌首,得胜而归。

C.本篇文章叙事精炼,对话描写精彩,人物对话几乎占了全文一半;李光弼、白孝德、刘龙仙等人物语言各肖其身份、性格。 D.文章的作者擅长人物形象刻画,白孝德智勇双全、刘龙仙骄横无谋、李光弼统帅风度,这些人物刻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

(4分) (2)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5分) 答案: 1.B(渡过) 2.A(错在“单独请战”) 3.(1)李光弼问需要给你多少人才能成功?(白孝德)回答:“—个人去就行了,给人太多反而不行。”

(2)等稍微靠近一点(刘龙仙)想要行动,白孝德摇摇手制止他,好象叫他不要动,刘龙仙不明白白孝德究竟要干什么。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

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

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

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

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

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了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 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为妻 C.士卒罢于兵 罢:通“疲” D.建信侯谓冒顿残贼 贼:残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

3.人教版初一语文全部文言文练习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鼷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题目: 1、给下列的字注音 辄( ) 琅( ) 恬( ) 儒( ) 2、选择解释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 1)窃入学舍( ) A偷窃 B偷偷的 C声音细小 2)听已( ) A完毕 B已经 C停止 3)冕因去依僧寺( ) A因为 B于是 C凭借 4)录为弟子( ) A收 B成 C做 3、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或牵牛来责鼷田者,父怒,挞之。

4、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什么启示?。

4.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1管 仲 相 齐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

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

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

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

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

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

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劝忍百箴》)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奉:奉命 B.鲁人以兵纳之 纳:接纳 C.辞曰:若必治国家者 辞:告诉 D.故请之 请:请求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以兵纳之 而与坐而问焉 b.合立当事之 不当辅以争国 A.“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不同 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 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 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 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4.下列句中加点的“死”字与“召忽死之”中的“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C.等死,死国可乎 D.管仲不死,为树功以下5—6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 A.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B.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能死的原因的托辞。

C.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D.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的原因的托辞。

6.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A.所以圣人并不要求召忽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功德。 B.所以圣人并不责问召忽为什么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作用。

C.所以圣人并不要求管仲去死,反而称赞他的作用。 D.所以圣人并不责问管仲为什么不去死,反而称赞他的功德。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寡君……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③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④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后,让公孙无知杀了襄公,立小白为桓公。 B.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之命逃到鲁国,子纠死后,召忽为他守节而死,而管仲不死,各得其所。

C.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管仲,治理好国家,一定要请回他,故向桓公举荐管仲。 D.管仲任相后,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柯 邑 之 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

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

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

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

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

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

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 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新序·杂事四》)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盟可负 ②为鄄之会 A.①yo 重要 ②wi 为了 B.①yo 要挟 ②wi 主持 C.①yo 要挟 ②wi 为了 D.①yo 重要 ②wi 主持2.对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请当其君 ②君其许之 ③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④请倍盟而讨曹刿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要盟可倍”中“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B.桓公遂与之盟 C.被明月兮佩宝璐 D.舍相如广成传舍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尊事周室 周室:周,朝代名。周室,指周王朝。

B.九合诸侯 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 C.功次三王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D.为五伯长 五伯:指古代五个占领一方的首领。

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三存亡国,一继绝世 A.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B.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C.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继承断代。

5.找初中升的十篇文言文训练(要答案的)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二)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采,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

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填空答问:这两段文字都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与______;文中的“先帝”指 ,“陛下”指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①夙夜忧叹: 。

②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甲文: 。

乙文: 。 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请分层概括回答: ① 。

② 。 (三)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

(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依僧寺以居 无从致书以观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恃卫之臣不懈于内 C. 暮归,亡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

(五) 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6.谁有10篇初中的文言文练习文章最好短一些,后面配有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文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漂亮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练习一,解释加点的字: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而复问其妾曰…………( )旦日……………………( )与坐谈…………………(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暮寝而思之……………(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今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王之蔽甚矣……………( )乃下令…………………(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能谤讥于市朝…………(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令初下…………………( )时时而间进……………(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 )皆朝于齐………………( )二,给加点字注音:昳丽( ) 朝服衣冠( ) 时时而间进( ) 期年之后( )三,翻译句子:1,而形貌昳丽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4,忌不自信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6,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0,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1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5,时时而间进1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7,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选择: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由此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2,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7.那个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40—46篇的答案,我看到你发的22—30的

40.北人食菱1.A有人B祛除C吗D因为2.CD 3.菱生于水中,却说生长在土中,这是因为(那个人)硬要不懂装懂.4.示例:他这样不懂装懂很不好.我们一方面要发奋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大胆承认自己在许多领域是无知的.否则必然会贻方大笑.41.炳原弃学1.A能够 B.所以 C.白白地 D.年幼 2.D 3.①(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亲,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②孩子如果有志向,我(愿意)免费教你,不要学费42.桃李…………1.B 2.B 3.这句话虽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啊.4.他为人真诚、忠厚,作风朴实,谦虚谨慎,待人和蔼.43.教学相长1.A美好 B.味美 C.促进 D.困惑 2.AB 3.因此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4.教与学相互促进.类比.45.孟母.1.A靠近 B游戏 C搬迁 D居住 2.C 3.①嬉为墓间之事;②嬉为贾人炫卖之事;③嬉为()豆揖让进退之事(那字我实在想不起来怎么打了,原文中有——~) 4.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要注意盖面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主动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46.钟能.1.C 2.A 3.D 4.略打太急,可能有错别字哦~。

8.找一份初中文言文练习,含原文含题目含答案,原文不要太长,嘿嘿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3.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分)4.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

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

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中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

乃令粪洒②改席,尊醮③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④。

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注]①赠:当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

③醮: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仪节。④摈:通“傧”,傧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己 诎:屈从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载而与之俱归 B.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①而申乎知己 D.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九、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3分)译: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分)译: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答: 答案五1.4分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2.2分 B3.6分(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4.2分 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5.2分 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参考译文】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9.适合初一学生做的文言文练习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

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

日食的情况。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会计分录题300道带答案 银行销户时会计分录怎样做?

  • 银行销户时会计分录怎样做?银行销户是指客户主动或银行强制结束银行账户的操作。在销户时,需要进行会计分录,下面将介绍具体操作。1.客户主动销户的会计分录当客户主动要求销户时,需要对账户余额进行处理。假设客户账户余额为1000元,银行收取账户管理费20元,销户费10元,则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1000元贷:银行存款970元贷:销户费用10元贷:账户管理费用20元应收账款为借方,表示银行还有一笔钱要收回;银行存款为贷方,表示银行需要将客户账户余额退回;销户费用和账户管理费用为贷方,表示银行收取了这两项费用。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语文中考提前状语的句子?初中每个年级相对应的语法点阶段?

  • 本文目录广西英语中考知识点?中考英语高级连词?语文中考提前状语的句子?初三英语中考必考重点?初中每个年级相对应的语法点阶段?广西英语中考知识点?广西英语中考的知识点范围包括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词汇主要包括常用词汇、短语和常用表达方式,学生需要掌握基础词汇量。语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时态、语态、比较级和最高级等基本语法知识。听力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日常对话和短文的理解和听写能力。阅读考查学生对于短文和文章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能力。写作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书面表达,包括日常生活、经验、观点等方
  • 答案:古代为什么要派质子,关于古代质子的意思?

  • 本文目录古代为什么会交换质子?关于古代质子的意思?质子在古代里是什么意思?古代的质子是什么意思?古代为什么会交换质子?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经常互相“质子”,即把儿子质押给盟国,作为一种守约的保证,这种取信的方式。在平等的条件下,质子是相互的,更多的时候则是因为有求于人,质子便成了单方面的行为,所谓“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遗子及贵臣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最常见的一种外交方式,由于春秋战国时候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裂割据,战乱频发。后来一些强大的国家为了互相牵制,就会把本国国君的儿子,或者是其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