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求2016高考文言全文翻译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望采纳,谢谢!
3.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4.高考中常见的文言文字词及翻译1、爱 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亲爱 疼爱 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 心爱的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 爱护 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书博鸡者事》 爱戴 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怜惜 爱惜 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舍不得 吝啬 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 喜爱 爱好2、安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安定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稳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逸 安适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 奉养 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 抚慰 安抚 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柳敬亭传》 安心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怎么 ⑧沛公安在 《史记·鸿门宴》 哪里 什么地方 3、被bèi 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覆盖 ②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柳毅传》 加在……之上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遭受 ④翡翠珠被 《招魂》 被子 ⑤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表被动 pī通“披”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送东阳马生序》 穿 ,披 ②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分散,散开4、倍 ①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鸿门宴》 背弃 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更加 加倍 ③ 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 《治安策》 反背 背叛 ④ 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淮阴侯列传》 背后5、本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 树木的根 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 树木的干 ③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 根本 基本 ⑤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论积贮疏》 农业 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 《伶官传序》 推原 考察 ⑦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本来的 原来的 ⑧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 本来 原来6、鄙 ①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边远的村邑 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 曹刿论战》 鄙陋 鄙俗 ③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轻贱 ④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 鄙薄 轻视 ⑤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自谦之词7、兵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兵器 武器 ②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 军队 士兵 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战争 军事 ④故上兵伐谋 《孙子·谋攻》 用兵的策略8、病 ①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泛指疾病 ②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生病 有病 ③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 疲劳 困苦 ④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弊病 毛病 ⑤ 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 《论语卫灵公》 担忧 忧虑 ⑥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答卫中立论师道书》 羞辱 伤害 ⑦ 子疾病,子路请祷 《论语·述而》 重病 病重是要这样的常见文言实词吗。
5.急需高考常考的古文翻译句子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 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巩固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
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
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
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如果远方的。
6.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额,我不知道,现在的高考题型究竟改到什么样子了,不过我记得以前是三道选择加两道翻译。
看完文言文之后,先不要急着答题,先把最后一道选择题也看了,因为最后一道选择题,一般都是考理解的,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技巧上的
至于知识上的,我只能说,平时积累了,高考考的一定都是平时做题见过的,这个是真理,一定要记牢,平时做题的时候注意一下常见的,经常整理一下
翻译……
翻译考点都是固定的,主要就是固定句式,固定短语(譬如,所以……要翻译成……的原因),还有就是实词解释,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
然后做翻译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先把句式看懂,落下来,再慢慢翻译,多翻译一点就能多得一点分。
总之,还是积累最重要
嗯,以上,希望有所帮助
7.高考中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是啥文言翻译的注意点
1、要适应新题型
以往都是从文中挑出两句,让考生翻译,今年高考翻译的题量和分值均有提高,对此得较快适应才是。
2、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表面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但测试的重点可能还是在于某一实词、虚词或者文言句式,其中又以考查把握多义实词的能力为主,涉及面广,因此说,对文言译句的复习,当是以字、词、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基础。
不管什么样类型的考题,都应该把确定重点词语和翻译时联系上下文作为解题的两个关键环节,打通了这两个环节,任何类型的考题都会迎刃而解。译好后务必审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千万别漏了文段中或文段后的任何一个注解(有时题目的答案就隐含在注解中,如87年高考题)
8.求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 文言文 古诗词 大纲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卫风·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5、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