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文言文规则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文言文规则 1.文言文有哪些规律

文言文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一、倒装句定义: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

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这里的“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⑤、其他,表示强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也叫状语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二、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效果:使表意更明确1、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规则在古文中怎么解释

意思:仪范;规范,行为模式.准则,规章;法则。

现义: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规则具有普遍性,规则也指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它存在三种形式:明规则、潜规则、元规则,无论何种规则只要违背善恶的道德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世间和谐;明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规则,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局限性;潜规则是无明文规定的规则,约定俗成无局限性,可弥补明规则不足之处;元规则是一种以暴力竞争解决问题的规则,善恶参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1. 仪范;规范。唐 李群玉《湘中别成威闍黎》诗:“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儒家从事於文字……自立经学,举史氏之遗轨,依《尔雅》之末流,兼循途径,不失规则。”2. 规章;法则。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九:“在京各衙门,仍照军民粮运见行规则,刊刷易知单册,给与纳户,以便交纳扣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不讲别的,偌大的一个局,定那章程规则,就很不容易。” 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没有修炼仙丹,自然的规则,一定要使我老下去。”3. 整齐。合乎一定的方式。冰心《两个家庭》:“随后,我又同 亚茜 去参观他们的家庭,觉得处处都很洁净规则,在我目中,可以算是第一了。” 萧军《八月的乡村》:“天的周垂,电光玩笑一样,接连地抛动不规则的火带。”4,行为模式.准则。调整社会关系,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史记》中所指的“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观”就是这个意思。

3.翻译文言文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 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 二、照录或更换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 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左传·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四、合译与分译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例10: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 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画横线的词语用的就是意译.有时整句也可以用意译. 例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4.古文中有关遵守规则的话

1、《孟子·离娄章句上》——战国孟子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译文: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管子·法法》——春秋管仲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译文:国家有要求的一定要做到,国家要禁止的一定要杜绝,国家颁布的法令一定要实行。 3、《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春秋老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4、《韩非子·诡练》 ——战国韩非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译文:确立法令的目的是为了废止私行,法令得以贯彻,私行就必被废止。 5、《韩非子·问辩》——战国韩非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译文:除了国君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6、《商君书·画策》——战国商鞅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译文:圣明的君主不看重仁义而重视法度,制定法律一定要严明,颁布的法令一定要执行,这样就可以了。

5.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文言文翻译规律

文言文的翻译规律中学生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即:信、达、雅)。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掌握五种操作方法。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光看这一句,似乎可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少时,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而应是另一条“狼”。“犬”即“像狗似的”,用来修饰“坐”的姿式的。这个例子说明,译古文先应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紧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句中的“其”,应译为“难道”,表反问语气,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则使人容易理解了。意译灵活性大,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实际含义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较深的词句译得通俗明白,但仅译大意,不及直译平密,对正在培养古文逐步阅读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宜大力提倡。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录、释、理、添、删、缩。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做到“信”“达”“雅”。

6.文言文划分节奏有什么规律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翻译: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

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翻译:喜欢宴请客人,他的俸禄微薄,常常不使(俸禄)有剩余。

这些句子停顿是根据上面节奏划分规律之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和规律之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7.文言文中句子划分节奏有什么规则

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掌握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①可/以/一战 ②再/而衰,三/而竭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⑤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⑦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⑧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⑨且/焉置/土石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2、今/天下/三分 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附:关于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指导例析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 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 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 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 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例1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 例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关键词) 例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例22、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 例2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状,“在山路上”限制“行”的处所,不能读成:山/行/六七里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例24、于是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5、可以 可/以/已/大风 可/以/一战 例26、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例27、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例28、夫/大国,难测也 例29、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0、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例3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例3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是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33、《范/文正公/集》例34、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中”是地名) 例3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例3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九、“也。

8.翻译文言文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 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

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 二、照录或更换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 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左传·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四、合译与分译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 例10:行者休于树。

(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 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画横线的词语用的就是意译。有时整句也可以用意译。

例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单向双车道直行走左还是右呢,单向双车道行车规则

  • 行车规则介绍单向双车道道路是指来往车辆行驶的路面被纵向间隔变为两条车道的道路,其中一条车道行驶方向与另一条车道方向相反。在行车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行车规则,以确保交通安全。直行方向选择在单向双车道道路上行车,当车辆需要直行时,应该行驶在道路规定的右侧车道上。即使是小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也应该留足车道宽度,避免与同向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左转车道选择当车辆需要左转时,应该在前方出现左转标志并依次进入左侧车道。在行驶过程中,应确保左侧车道的顺畅通行,以确保安全通行。当车辆转弯后,可以将车辆行驶到右侧车道上
  • 单双号限行规则是什么,单双号限行是啥意思

  • 单双号限行规则是什么,单双号限行是啥意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出行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许多城市采取了单双号限行措施。那么,单双号限行规则是什么?单双号限行是啥意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单双号限行定义单双号限行是指在城市中,将汽车的行驶限制按照车牌数字的单双来划分,奇数牌照与偶数牌照在不同的日期或时间段内分别禁止或允许行驶。二、单双号限行规则我国的单双号限行规则由不同城市自行制定,但大体上遵循以下原则:1.日期限行:每周一个限行周期,根据牌照尾号限制交通。比如北京,单号
  • 十字路口红绿灯规则有哪些,十字路口红绿灯规则视频教程

  • 引言十字路口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重点节点,是交通事故易发区,单靠红绿灯规则无法避免交通事故,但是它可以起到降低事故发生率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十字路口红绿灯规则有哪些,以及十字路口红绿灯规则视频教程,供大家参考。红绿灯的功能红绿灯是控制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信号设施,主要功能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调节交通流量,避免交通拥堵。在红绿灯的控制下,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可以井然有序地通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行车红绿灯规则机动车在行驶中,需遵守红绿灯规则,特别是在十字路口处,
  • 北京新能源车指标怎么发放,北京新能源指标发放规则

  • 北京新能源车指标的发放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政府推出了新能源汽车政策,希望借此鼓励更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控制新能源车数量和保证道路的畅通,北京市也实行了限购政策,每个家庭只有一次机会获得新能源汽车指标,那么,北京的新能源汽车指标是如何发放的呢?发放规则一:摇号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有限,很多人都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为了公平起见,北京市政府采用摇号的方式发放新能源汽车指标。每年有两次摇号,分别在6月和12月份。在摇号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需要先去填写申请表
  • 北京新能源指标怎么发放,北京新能源指标发放规则

  • 北京新能源指标的发放新能源汽车已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美好愿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北京市对新能源汽车实施了强制性的配额制度,即北京新能源汽车指标系统。那么,北京新能源指标怎么发放呢?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下具体的规则。文凭规则北京市每年通过摇号的方式进行指标的发放。摇中指标的人将进入排队等候上牌的环节。在申请购车指标时,需要提供相应的证件和购车计划。申请人必须提供车辆的详细信息,例如,新车的品牌、型号、色彩、排量、尺寸等。摇号规则北京市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新能源汽车指标的配额摇号。每次公示的是限制数量的指标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