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金陵十二钗正册 判词一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画中,“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说的是宝钗
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和“金簪雪里埋”是说宝钗的
对宝钗的描写:
任是无情也动人;
鲜艳妩媚;
艳冠群芳;
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更具一种妩媚风流;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不见奢华,惟觉淡雅;
品格端方,容貌美丽;
2.形容“薛宝钗”的诗词有哪些1. 清·曹雪芹《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2. 清·曹雪芹《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3. 清·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4. 清·曹雪芹《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5. 清·曹雪芹《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
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
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
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
慰语重阳会有期。
描写林黛玉的诗句:
1. 清·曹雪芹《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2. 清·曹雪芹《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3.描写人物薛宝钗语言,的段子我们再来看看有关薛宝钗的肖像描写,第五回中写道:“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在第八回中是这样描写宝钗的:“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二十八回,描写宝玉要看宝钗戴的红麝串,可是因为宝钗“生的肌肤丰泽”,所以好不容易才褪下来。这时,宝玉注意到了宝姐姐的“雪白一段酥臂”,并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在他身上”。
第三十回宝玉说宝钗:“怪不得他们那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通过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来进行比较,二人到底谁更美呢?我认为,林黛玉是书中所刻画的形象最美丽的女子,她的美显然要超过薛宝钗的。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曹公说黛玉要胜过西施三分,而书中把宝钗比做杨贵妃,那么西施应该在杨贵妃之上,再加之黛玉胜过西施三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在说黛玉比宝钗更美吗?我想,一部分读者认为黛玉不如宝钗美,大概都是从“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段文字中理解的,好象意思是无论品格还是容貌,林黛玉都不如薛宝钗。其实,我觉得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在这里所言“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主要是指黛玉的处世为人方面不如宝钗,也就是说她的人缘不如宝钗,而且黛玉的形象太瘦弱,不如宝钗身子骨结实,所以上述描写主要是包含这层意思。
另外,第三十回当宝玉说道:“怪不得他们那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这时,从来不发脾气的宝钗却大怒,而且红着脸冷笑着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做得杨国忠的。”
尽管,红学界对宝钗的发脾气有着不同注解,但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宝玉的话触到了宝钗的短处,也就是说宝钗体型太胖,甚至于到了影响美观的程度。何以见得呢?因为,从常理上讲,男人夸女子长的美,女子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发脾气的道理?杨贵妃也是四大美女之一,宝玉将宝钗比作杨贵妃,这等于是把她拿四大美女相提并论,宝钗为何不暗自高兴反而动了怒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宝钗认为宝玉是在用杨妃来挖苦她,是在揭她的短。
如果我们再对照第二十八回宝钗褪手腕上的红麝串很费劲这一细节,便可以想象得出薛宝钗其实胖的有点蠢,从这点来看,她的身材就远不及黛玉秀美。
4.黛玉与宝钗的美,请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用自己的话啊……不用红楼梦的描述,也得用成语,否则我没这本事。
黛玉给我的感觉是文人风骨,清高孤傲。她的美是那种出淤泥而不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丽。
宝钗给我的感觉是标准的家族闺秀,她的美是那种温柔娴静、大方沉着的美丽。
生活中我不喜欢黛玉,我只是敬佩她。反抗社会普遍认定的规则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是,她不是无知所以无畏,而是清楚明白却依然坚定如故。
她家产被吞,寄人篱下,身世清贵却也绝望。但她依然不会放下身段去讨好不喜欢她的王夫人,不会去讨好那些势力的丫鬟婆子。她只对自己看得上的人宽容坦诚。
这是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我们只会顺从社会的各种规则,屈就、无奈。但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却都靠的是那些不服从规则的人——他们用生命换取。
生活中我也不喜欢宝钗。圆滑世故不是错,但滴翠亭事件,宝钗已经步上了损人利己之路。哪怕还陷得不深。
但我对她同情也无奈。
她只是遵守规则为自己争取。能看透世情却不得不投身进去。用冷香丸去压制热毒的她和黛玉是一体两面的存在,想必她也想那样率真的活着,可是还有母亲兄长家族的她做不到。 那个时代要生存要维护家族,她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