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历史编辑 青龙桥唐宋时期青龙桥跨邵阳市邵水两岸。唐朝已建木桥,宋理宗时正式建成石墩桥。南宋宝庆初郡守宋仲锡为纪念遥领邵州防御使的赵昀嗣位为理宗皇帝,命名“跃龙桥”。 青龙桥元明时期宋朝灭亡之后,不再使用跃龙桥一名。按八卦,此桥在城东“震”方,古代神话以震位之神为“青龙”,因此改名为“青龙桥”。明洪武三十年建为五墩木梁石桥。 青龙桥清朝时期清乾隆间重修东关城楼,此桥位于东关下,亦称东关桥。邵阳方言“东关”与“冬瓜”发音相近,民间亦有“冬瓜桥”之说。由于常发大水,清代时期铸了两只铁犀牛蹲在石墩上以镇压水怪。 然而道光年间大水,铁犀自身不保,双双沉于河底。1968年因修资江大桥,从河里捞起一只铁犀,它沉于河底已经一百三十年了。资江桥离青龙桥有数百米之远,不知这诚然大物,如何在水下运行。龙桥铁犀 资料表明:当时,“青龙桥”长29.6丈,宽5.1丈,共48楹,中建濯缨亭,东西各建一阁,宏深壮观。 青龙桥民国时期民国十三年,桥几经修葺,不复旧观。“青龙桥”之两端为松竹楼与得月楼。两边56间铺面,寓全县56都;中置"独角狰狞,势若欲搏"铁犀以镇水魔,为宝庆十二景之“龙桥铁犀”。抗日时,国民党守军为防御日寇犯城,将桥炸毁。 青龙桥新中国时期1962年10月,市政府投资扩修加固,改为石墩钢筋混凝土桥梁。那时,桥西南段(现在的邵水西路南段)为邵府街、北段(现在的邵水西路北段)为爱莲巷;桥东南段(现在的邵水东路南段)为张家冲、北段(现在的邵水东路北段)为中河街。当时邵水沿河两岸挤满着破旧低矮的木板瓦房。1967年,青龙桥更名为东风桥1963年青龙桥通车 。1992年冬扩建,复名青龙桥,碑刻《青龙桥重修记》。新桥比旧桥宽了近一倍,真是“览斯桥也,瑰丽堂皇。水自南北,接三湘于洞庭;桥贯东西,迎四方之嘉宾”。如今,沿河两岸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青龙桥地段已经成为我市中央商务区。八百余年来,青龙桥几度废弛,几度兴建。“龙桥形胜今为甚,车流人流奔小康”,在国泰民安的今天,青龙桥的车辆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华。
夜幕降临时,青龙桥华灯初上,桥如虹而彩溢,城不夜而辉生。青龙桥 青龙桥龙桥铁犀编辑1993年建24米宽85米长钢筋混凝土新桥,“东风桥”又改名“青龙桥”。塑铁犀以胜景,还双江以清流。
2.急青龙桥跨邵阳市邵水两岸。唐朝已建木桥,宋理宗正式建成石墩桥,清代铸了两只铁犀牛蹲在石墩上以镇压水怪。
道光年间大水,铁犀自身不保,双双沉于河底。1968年因修资江大桥,从河里捞起一只铁犀,它沉于河底已经一百三十年了。资江桥离青龙桥有数百米之远,不知这诚然大物,如何在水下运行。
铁犀牛独角狰狞,姿态英伟,可以想象,当年它与它的老伴(仍在江底)虎踞青龙桥旁,雄视江面,水波倒映,雄姿飞动,是多么使行见者意动心骇,惊叹其壮伟。元代诗人鞠志元有句:“百尺青龙跨碧湍,铁犀光映玉栏杆。”
青龙桥为行客必经之地,“龙桥铁犀”也就成了宝庆十二景中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风景点。出水铁犀现安置在双清公园大门内喷水池中,供游人观赏。它的尖独角角尖已缺折,自身沉入河底,青龙则扬波入海去了。这故事虽属附会,却令人对战败的英雄——铁犀油然而生敬意,难怪游客在双清公园大门口时,总要对着水池铁犀,驻足肃然。
3.急历史上的青龙桥,或毁于大火、或毁于暴风、或毁于战乱,曾十余次被毁,但屡毁屡建,足见其当年地位之重要。
据史载: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青龙桥遭受火毁,由当时的知府黄德濂主持重新修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青龙桥再遭火毁,由知县麟德率士民修复;咸丰七年(1857年),青龙桥毁于战乱,十八年后,也就是同治十三年(1875年),由知府陈泰琨饬士民筹款修复;光绪十三年(1887年),暴风中的青龙桥突然铁索齐齐断落坠江,知府萧凤仪、知县胡政举带领士民捐资重修。此后的民国年间,又遭屡毁的青龙桥又经屡次重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入侵,仅约一年半时间,半个中国落入日寇魔爪。1938年9月28日,日寇派出9架飞机第一次轰炸昆明。
1941年4月21日,三架日寇的战机飞临澜沧江的青龙桥上空,连续投掷了13枚炸弹。由于青龙桥位于茶马古道上,北接大理、昆明,南走云县、临沧,又可通耿马、镇康,直下缅甸。
日寇重创青龙桥,其用心可谓险恶歹毒之极。所幸此次轰炸,只炸毁两岸松树十余棵,江面上窜起13股几丈高的水柱,青龙桥丝毫未损。
日寇并不死心,后多次派飞机轰炸青龙桥。由于青龙桥两岸奇峰耸峙,地势险要,桥体深藏在澜沧江峡谷的大山皱折中,敌机无法俯冲,阴谋从未得逞。
当时10万中国军队防守怒江,粮食弹药、军需物资,不少都经青龙桥南下运输。在抗日战争中,青龙桥可谓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距青龙桥上游不远的漭街渡建起了公路大桥,青龙桥从此行人冷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仅附近的村民过江行走而已。但鉴于它在历史上所发挥过的独特、重大作用,政府多次拨款对它进行修复。
4.有哪些描写邵阳有风景优美的四字词语1、自然景观: 冰消雪融 风和日丽 山光水色 草长莺飞 山明水秀 明月清风 奇花异草 鸟语花香 2、含有山水: 千山万水 跋山涉水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穷山恶水 水秀山明 3、带“绿”意: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千山一碧 碧波荡漾 翠绿欲滴 绿草如茵
4、描写景色: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翠色欲滴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5、带“春”: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色满园 春暖花开 春和景明 春山如笑
6、天气: 风和日丽 烈日炎炎 和风细雨 彤云密布 晴空万里 万里无云 狂风暴雨 倾盆大雨 天昏地暗
7、花: 百花齐放 百花盛开 百花争艳 花团锦簇 含苞欲放 花红柳绿 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8、草: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绿草如茵
9、树: 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红叶似火 枯木逢春
10、山: 危峰兀立 崇山峻岭 怪石嶙峋 奇峰罗列
5.关于邵阳(宝庆)的古诗邵阳市虽然不是一个精心打造的旅游城市,但是境内让世人流连忘返的景点就举不胜举,市民所知道的就有16处著名景点,但在这16处景点中,最最著名的是“爱莲池、双清亭、六岭亭、青龙桥、洛阳洞、桃花洞、东山寺、小佘湖山”等八大景点,这八大景点都留下了前贤圣人的足迹,前贤圣人留下的描写八大胜景的五言、七言律诗,与八大胜景相互辉映,以飨游者的眼福心福。
(一)爱莲池郭嵩焘莲溪祠下水平池,惆怅伊人寄远思。曲槛微风花似海,孤亭流水雨如丝。
新秋云物空遗宇,异代弦歌忆往时。咫尺余音通謦欬,从游未觉此生迟。
(二) 重游双清亭魏源屿扼双流合,江涵一郭烟。客来云半槛,影别水多年。
溪涨山为岸,春深雨失天。孤亭回首处,反照但苍然。
(三) 咏六亭春色陈新宪告退归来兴未衰,六亭与我胜蓬莱。好书万卷容披阅,佳木千章任剪裁。
坐上论文常客满,门前问字有车来。愿师老圃常培育,桃李芬芳映日开。
( 四)青龙桥鞠志远百尺青龙跨碧湍,铁犀光映玉栏杆。马蹄踏水三江骁,人影沉波六月寒。
城古不知辽鹤远,潭深唯有老龙蟠。归期若问巴陵道,驿路梅花带雪看。
(五)洛阳洞谢省杖覆跻攀到九华,不知何处是仙家。落花流水春光老,古木闲云夕照斜。
丹鼎何人知刚月,洞门长日锁烟霞。仙踪一去无消息,唯有碧桃春自花。
(六) 桃花洞傅鸾祥杖策寻幽僻,孤亭落照悬。危峰来远岫,叠蹬削寒烟。
千岁胡麻绝,三春桃蕊鲜。空留名胜地,何处觅渔船。
(七) 东山寺张同敞古寺入风幽,村烟江水头。木疏钟磬落,人静雨花流。
有客寻闲约,逢僧问静修。擎杯云到掌,醉为此山留。
(八)小佘湖山车大任佘山高百仞,翻爱雪晴时。积素兼天远,凝晖映日奇。
千秋频送色,万壑顿回姿。欲借阳春意,挥成郢容辞。
6.字描写邵阳的作文(不少于350字,不多于400字我的家乡在邵阳,我爱自己的家乡。这里有我的爸爸、妈妈、弟弟、爷爷、奶奶、老师和同学。
我爱邵阳,因为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宁崀山,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它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新宁崀山旅游。它带动了邵阳的经济,也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我爱邵阳,因为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就拿魏源广场来说吧,它的占地面积是我省目前最大的站前广场。它的气势雄伟壮观,设计新颖独特。广场中央还雕塑了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魏源的塑像,还配备了音乐喷泉、、、、、
我爱邵阳,因为它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如宝庆的猪血丸子是远近闻名的特产;邵东的黄花,已成为全国八大名贵蔬菜之一,营养丰富。武冈的卤豆腐、雪峰蜜桔、邵阳的茶油、、、、、、上我觉得味道独特的还是邵阳米粉,它与桂林米粉比较,邵阳米粉既有它的圆滑,又有它的爽口,跟广东米粉比,即有她的柔韧,又比它大气。还有邵阳米粉的圆润,洁白、细长的特点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好日子象米粉一样细水长流。
这就是我的家乡,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