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手机) |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少年时就心怀高尚的志向,他的诗文都有法度,被曾国籓器重。以举人随父亲陈伟琳治理乡团,抵御粤寇。
后来到湖南,做了易佩绅的戎幕,治军在来凤、龙山间。石达开来犯,陈宝箴军队饥饿疲劳,到永顺募捐粮食,粮食到了,镇守的决心更加坚定,石达开军队渐渐撤离了。
宝箴到江西,替席宝田谋 画计策歼寇洪福瑱,事情结束,授予知府官职,后来超卓提拔河北道。创立 致用精舍,遴选三州学子,延请名师教授。
升迁浙江按 察使,坐事免职。湖南巡抚王文韶推荐他的才干,光绪十六 年,应召入都,任命官职湖北按察使,署置布政使。二十年, 超擢直隶布政使,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当时中东战事急切,见皇上上形容忧伤,请求每一天读圣祖御纂周易,希望变而不失去常法。
他所陈述的 奏语非常多,都符合旨意。皇上以为他忠实,命管理糈台,专门上摺奏 事。马关和约签订,哭泣着说:“国家差不多不存在了!”
扩展资料
陈宝箴成就
文化
在维新思想的宣传和文化教育上,陈宝箴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重视学校在新政中的作用。时务学堂创办时,他亲自拟就《时务学堂招考示》。陈宝箴又严饬各府州县选送年轻资质聪敏的可造人才来省上学,如无路费,由地方官设法垫给。他又接受梁启超建议,加收外课生,吸收二十岁以上青年,使之粗明新学。
他在长沙设立南学总会,并在各府县设立南学分会。继《湘学报》创办后,南学会又创办了《湘学》(日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陈宝箴对此给予大力支持。他曾通饬各州县订购《湘学》和《湘学报》,并劝绅富自行购买分送。
政治
陈宝箴深知用人是推行新政的组织保证,不改变腐败吏治,不选拔沉稳坚毅有谋略能改革的人才,就将一事无成。因而,他推行新政的头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选用赞成变之人。
他先后考察弹劾府县中昏庸无能不称职的20多名官员,其中有的还是有权有势的,湖南的吏治遂改观。同时,陈宝箴请资产阶级维新派谭嗣同回籍宣传维新,并起用了谭嗣同在湘的密友唐才常、老师欧阳中鹄以及皮锡瑞等维新人士。
当梁启超在上海办《时务报》受张之洞阻挠时,陈宝箴立即聘请他来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选用维新人才同时,陈宝箴还注意维新人才的培养。1897年10月他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随后他又创办课吏堂、武备学堂,设立新政局作为筹划和推行新政的机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宝箴
2.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语出《清史稿 列传二百五十一·李端棻徐致靖子仁铸陈宝箴黄遵宪曾鉌 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唐才常林旭》 原文: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
少负志节,诗文皆有法度,为曾国籓所器。以举人随父伟琳治乡团,御粤寇。
已而走湖南,参易佩绅戎幕,军来凤、龙山间。石达开来犯,军饥疲,走永顺募粮,粮至不绝,守益坚,寇稍稍引去。
宝箴之江西,为席宝田画策歼寇洪福瑱,事宁,叙知府,超授河北道。创致用精舍,遴选三州学子,延名师教之。
迁浙江按察使,坐事免。湖南巡抚王文韶荐其才,光绪十六年,召入都,除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
二十年,擢直隶布政使,入对,时中东战亟,见上形容忧悴,请日读圣祖御纂周易,以期变不失常。他所陈奏语甚多,并称旨。
上以为忠,命治糈台,专摺奏事。马关和约成,泣曰:“殆不国矣!” 译文: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
少年时就心怀高尚的志向,他的诗文都 有法度,被曾国籓器重。以举人随父亲陈伟琳治理乡团,抵 御粤寇。
后来到湖南,做了易佩绅的戎幕,治军在来凤、龙 山间。石达开来犯,陈宝箴军队饥饿疲劳,到永顺募捐粮食,粮食到了,镇守的决心更加坚定,石达开军队渐渐撤离了。
宝箴到江西,替席宝田谋 画计策歼寇洪福瑱,事情结束,授予知府官职,后来超卓提拔河北道。创立 致用精舍,遴选三州学子,延请名师教授。
升迁浙江按 察使,坐事免职。湖南巡抚王文韶推荐他的才干,光绪十六 年,应召入都,任命官职湖北按察使,署置布政使。
二十年, 超擢直隶布政使,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当时中东战事急切,见皇上上形容忧伤,请求每一天读圣祖御纂周易,希望变而不失去常法。他所陈述的 奏语非常多,都符合旨意。
皇上以为他忠实,命管理糈台,专门上摺奏 事。马关和约签订,哭泣着说:“国家差不多不存在了!” 扩展资料 陈宝箴祈梦 陈宝箴曾经应考礼部,在神庙中祈求。
他晚上便梦见自己随着李魍进军上蔡县,夜晚风雪交加,军旗飞扬。他骑在马上指挥军队意气风发。
他醒来后很高兴。等他考完试回家,到上蔡县时天刮起大风下起了大雪。
到夜间二鼓时分他才住进旅店,感到十分的疲惫困顿。从那以后几天他都在泥泞的雪地赶路,粮草物资都完了,典当了衣服卖了马,才能够回到南方。
这时候他才知道这是被神仙戏弄了,从此以后不再谈论兵事了。 死亡谜团 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在南昌西山只住了一年多时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夏之间,陈宝箴便突然逝世了。
1983年4月,宗九奇在《文史资料选辑》第87辑发表《陈宝箴之死的真象》一文,向世人披露了慈禧太后派人将陈宝箴赐死的真相。 宗九奇所提供的关键证据是戴明震之父远传翁(字普之)传下来的《文录》手稿,该手稿有如下一段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名闳炯)率兵弁从巡抚松寿驰往西山岘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
宝箴北面匍匐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
据此,陈三立所称其父“忽以微疾卒”,实是痛不忍言的避讳之辞(“微疾”之“微”,实为细微、隐微的双关辞;“疾”,则是疾病,疾速的双关辞)。 联系到“忽以微疾卒”所紧接的下文,细加研读,我们不难看出三立所言“锻魂剿骨”,“忍死苟活,盖有所待”,乃是极其沉痛的对父死因的暗示。
次年,陈三立上父墓归后的诗句:“孤儿犹认啼鹃路,早晚西山万念存。”也是多少透露了其父死于非命的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宝箴。
3. 历史上支持维新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的生平陈宝箴(1831-1900.7.22),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时与许仙屏号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后,为国家的危难痛心疾首,上疏时局利弊得失。同年升任湖南巡抚,慨然以开发湖南为己任,锐意整顿,刚到长沙任职就察劾县以下昏吏20余人,因得亢直美名。在经济上认为“凡有可以稍裨国计民生者,分应殚竭愚忱,尽其力所能及”,“尤可次第推广”。主张大力开发湖南矿业,“以救国民”。推行新政功绩,首先打破了湖南自洋务运动时期以来被守旧势力控制的沉闷局面,开创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先河,对当时湖南特别是长沙的社会经济起了开风气的作用。在发展工矿业中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奏准开设湖南矿务总局。认为“开矿之举,行之歉岁,尤为急务”,此举既有利于国计民生,亦是自强之路。从湖南地理、经济等特殊情况出发,认为应优先发展矿业,奏称“湖南山多田少,物产不丰,而山势层迭奥衍,多矿石之质类,不宜于树艺;唯五金之矿,多出其中,煤铁所在多有,小民之无田可耕者,每赖以此谋生。”奏请很快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1895年2月湖南矿务总局在省城长沙正式成立。又拟奏了《湖南矿务简明章程》,对办矿的方法、经费、股份、矿质等问题作了若干具体规定。随后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招股建矿工作。1896年先后建起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新化锡矿山锑矿、益阳板溪锑矿、平江黄金洞金矿等大型官办企业,其中以水口山铅锌矿为第一,铅锌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委任宁乡秀才廖树蘅督办水口山矿,独创“明坑法”,顺利排去积水,使采矿效率大大提高。新化、益阳锑矿的大量开采,使长沙省城的炼锑业开始产生。1896年起陆续有民族资本家在灵官渡开设大成公司、湘裕炼锑厂。灵官渡则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矿产品转运码头。矿务政策对后任的经济决策影响甚深。1902年创办了阜湘、沅丰两个矿务公司。1903年巡抚赵尔巽奏准将两矿务公司合并为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旨在垄断全省的采矿、炼矿之权,抵制外国侵略者攫取矿权的活动。还与长沙绅士王先谦、张祖同、杨巩、黄自元等商议,创办了和丰火柴公司和宝善成机器公司,倡议创办的这几个企业,实际上是长沙也是湖南最早的企业,是湖南近代电信业的开拓者。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商议,接设湘鄂两省间的电线,湖南一段自长沙省城起,沿湘阴、岳州、临湘一带驿路安设,至湖北蒲圻县境,计程225公里。全线竣工后,在长沙设立电报局,收发官、商电报,为湘省设立电报局之始。长沙及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发轫,与外省民族工矿业的产生有很大区别。所以“湘省风气之开,较他省犹神且速,为中国一大转机”。确实“官导于先”,“上下一气”,是湖南维新运动期间工矿业得以蓬勃发展一大关键。变法失败后以“招引奸邪”之罪,受到“革职,永不叙用”处分。罢官后回到江西省南昌西山(今新建县境内)下筑“靖庐”栖身,生活惨淡凄凉。 1900年7月22日卒然去世,终年69岁。死因《清史稿》不书,其子陈三立《先府君行状》亦讳而不言。但有记载说:“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戴闳炯)率兵从江西巡抚松寿驰往西山靖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伏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至此,这位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最终也未能逃脱那拉氏的魔掌。
4. 《右溪记》译文及答案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1〕,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2)。溪水两岸,2113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3)。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5261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4),垂下荫影相互遮蔽(5)。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6);如4102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7),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8)。可是自从道1653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9),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专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10)!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11),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属命名它为 “ 右溪 ”(12。
5. 求一篇文言文,题目有《铭》就行,不要陋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去溜冰,寻思看言情.可以看电影,写抒情.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像溜冰,堪比游乐厅.心里学生铭
书不在多,勤练则行.题不在难,经典则名.斯是考试,紧绷神经.朝可赏日出,夜可观繁星.周末两天整,分秒课中行.可以弹钢琴,阅题经.无鸟鸣之悦耳,无书报之陶情.左出理状元,右为文首名.父母云:“倍加努力!”
穷乡铭
星不在多,夜深则明.树不在高,春来则青.斯是穷乡,惟吾独欣.云倚碧空净,目融田野宁.微雨无尘滓,和风有清新.时而闻鸟莺,品虫鸣.无霓虹之乱目,无汽笛之扰心.西南日喀则,东北兴安岭.邑人云:“何穷之有?
老人铭
年不在低,没病就行.子不在多,孝字先行.斯是居室,诗画书琴.夕阳无限好,霞光暖人心.说学逗唱叹,样样我都行.可以浇浇花,散散心.无纷争之乱耳,无病痛之劳形.别人声声叹,我却笑吟吟.旁人云:童心未泯.
家庭铭
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则行.家虽简单,却很温馨.走进小书房,书本入眼睛.听首流行歌,看部好电影.可以聊聊天,谈谈心.没有痛苦哀愁,只有快乐开心,天天笑嘻嘻,年年喜盈盈.众人云:欢乐家庭 云:混张文凭.
6. 翻译文言文<右溪记>这是与朱元思书的翻译风停了,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随心所欲地随船所致,欣赏景色。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左右,其间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互鸣叫,唱出和谐动听的的嘤嘤声。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啼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相交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
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
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
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从,顺,沿。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并非实指,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
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下误。
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
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耐寒而常绿的树 (18)负势竞上:这些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
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在政治上追求高位。
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戾,到达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窥:看。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
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
见:看见 作品注释 [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3]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