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政策: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2、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主要搬迁四类农村人口:
一是扶贫类,指在扶贫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能够查到,而且是通过搬迁来脱贫的贫困户;
二是避灾类,主要指居住在滑坡点、泥石流易发区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常发大水的河边、沟边等山洪灾害频发区以及采煤塌陷区的农村人口;
三是生态类,主要指生活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
四是其他类,主要指公路、铁路、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城镇建设以及镇村综合改革等涉及的需搬迁的农村人口。
3、易地扶贪搬迁工作的重点:
主要有四点。
(1)是要理顺机制。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运作核心是省级投融资主体,要理顺省级投融资主体与县级项目实施主体的运行机制,确保资金运转顺畅。
(2)是要明晰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搬迁,目标是脱贫,手段是易地,不能将目标与手段混淆,更不能将手段异化为目标。
(3)是要守住底线。
就是决不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搬迁而举债。
要严格控制住房面积,合理确定建设标准,防止贫因户因搬迁而举债,防止因搬迁而难以脱贫。
(4)是要精准脱贫。
在实施过程中,要盯紧脱贫措施,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就业培训、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等工作,坚持时间服从质质量,确保精准脱贪。
扩展资料:
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举措,有其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1、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迁徙是人类顺应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2、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脱贫需求看,这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人才短缺、市场不完善,形成了“贫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贫困程度加深”的恶性循环。
3、易地扶贫搬迁统筹考虑人往哪里搬、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社区如何管等问题。
系统推进安全适用住房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搬迁群众就业空间拓展、迁出区生态修复等,促进了人口、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对于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陇县人民政府--易地扶贫搬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