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导读
老骥伏枥,是一个富有典故意味的短语,有多种传说和解释。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释老骥伏枥的含义、来历以及现代使用。如果你对老骥伏枥这个短语感兴趣,可以继续读下去了解更多内容。
一、老骥伏枥的含义是什么?
老骥伏枥,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其中有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通过将老骥比作为有志者,抒发了热爱自由、追求理想的豪情壮志。现代使用中,老骥伏枥表示的是老年人依然有所作为,依然怀揣着梦想与追求。
二、老骥伏枥的来历是什么?
关于老骥伏枥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一说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曾败在齐国,他不甘心失败,希望能够重整旗鼓,恢复实力。他在种马场上看到了一匹老马,但是马有点瘸腿,被贬作杂马,本来已经快被淘汰掉了。晋国国君看到这匹老马还保存着一身好本事,于是将它养好,给它驰名咸阳的枥中。之后,这匹老马依然保持着它的旧日风采,成为名马。因此,人们称之为老骥伏枥,用来比喻老年人依然有才华。
另外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明代,有一位名叫杨继盛的书法家,晚年退隐到河南开封的伏牛山里。他看到已经边沿拱腰、腿脚蹒跚的老马,如今被贬作杂马,它有一身威风,曾几何时也曾作为御马。杨继盛心中一动,便将这匹老马养好,给它驰名经堂。这匹老马因此成为历史上名马。
三、老骥伏枥的现代使用有哪些?
老骥伏枥的现代使用既可以表示老年人依然有才华、依然有斗志,也可以用来比喻老物件依然有价值、依然有用处。搭配一些经典的短语,增强表现力,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僧入定,还能嗅到莲花香”,“船到桥头自然直,人到老年精神足”。
在商业和广告中,老骥伏枥更多的被用来表示经验丰富、值得信赖、高素质等企业形象和产品品质,例如“多年沉淀,品质卓越,翘楚产业”、“老骥伏枥,致力于打造人性化的服务”。
四、老骥伏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什么?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老骥伏枥的解释为“比喻老年人依然有才华或有所作为”、“比喻旧物依然有价值或有用处”。这也是老骥伏枥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总结
以上是老骥伏枥的详细解读,老骥伏枥不仅是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短语,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勇敢和奋斗的颂扬,更是对拼搏和成长的讴歌。那些在人生路上奋斗不息的人们,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精神老骥伏枥,良心未数寒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