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论语中那一句话表现良好的心态?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原文?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论语中那一句话表现良好的心态?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原文?

本文目录

  1. 论语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 心有旁骛出处?
  3. 论语关于言行的句子?
  4. 论语开篇三句深度解析?
  5. 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原文?

论语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首先,《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所集成。流传的本子共二十篇,每篇分若干章。

语言简练含蓄,有的具有格言的性质,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子罕》),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先进》篇弟子侍坐章写子路四人谈话的神态与内心世界,《微子》篇写长沮、桀溺、丈人遗世傲然的态度,都很具体生动。南宋以后,《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和称“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课本。

下面,分开来讲这二十篇。

第一,学而篇。告诉我们:

1、学习要反复的温习,才能从中得到乐趣,不要受外界的干扰,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2、从小我们就要尊重、孝敬父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首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修身,而孝为天下先,那么修身则要从孝道开始。

3、待人真诚,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进。

4、做事要尽心尽力。

5、同道德品质好的人接触,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第二,为政篇。告诉我们: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选择的读,要读那些思想纯正,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

2、人生可以划分为许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我们要做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规划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3、我们要真诚的孝敬侍奉父母,使他们安享晚年。而不真诚的话,与饲养狗马无区别。

4、《学而篇》中,只告诉我们学习要反复温习,而这里,则又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说,学习要经常温习,而后就能获取新的更深一层的知识,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学习时,还要勤于思考,进而取得进步。

5、做人要讲诚信,说了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向人许诺。

6、做人要守本分,不要为了某一个不耻的目的而结党营私。

第三,八佾(音同“艺”,古时乐舞的行列。佾是一种礼仪性质的舞蹈,只有对有资格的人在的情况下才能演出。)篇。

1、做任何事我们都要从俭,不要去追求奢华。过分的追求奢华容易使人变得贪婪。做事尽力就好,不要苛求自己,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仁德等品质具备了,礼节仪式便也应运而生。

3、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如果做了就要改过,并保证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4、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彼此间要以诚相待。

5、“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金子总要发光,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人看到你的光芒。

第四,里(这里用作动词,居住。)仁篇。

1、我们要选择一个有仁德的人居住的地方居住。并且还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要以德服人。

2、为仁才可辨是非,所以我们还要做一个有仁有爱,有优秀品质的人。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钱财,那样,自己用起来也不会心安理得的。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朋友之间要重道义,并且要向有德行的人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进而也成为有德行的人。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就会有所牵挂,那么,只有把自己父母安顿好,自己才有立足之地,精神压力也不会太大。对父母我们要尽孝道,不仅要父母衣食无忧,还要使父母精神愉悦。

6、少说话,多做事。

7、德不孤,必有邻。

第五,公冶篇。

1、有仁德的人,不是仅仅体现在嘴上的,能言善辩就可以,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这样才会令人信服。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对于自己不可改变的事,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学习方面,我们只有勤学苦读,不耻下问才能获取真正扎实的知识。

4、我们很容易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但成为一个有好的德行的人却需要更多的努力。是否有德,体现在:行为上、处理对上对下的关系上,再就是做事是否合乎义理,做错了事,就要真心地去悔过、改正,而不要敷衍别人去认错。

第六,雍也篇。

1、做事我们都要认真,不要拖拉,而且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人不可以自夸自大,要时时刻刻都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我们不要忘记恪守中庸之道,要从传统文化中继承最精华的部分。

2、聪明仁德皆可以后天养成,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具有良好的风度和修养的人其外在的和内在的质朴相得益彰。

第七,述而篇。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满足。教学要注意方法,要学会启发式教学,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2、有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既然求之不得,那就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富贵虽然是人所向往的,但要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得。

3、做任何事,都不要满足,都要尽全力做到最好,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成为一个贤德的人。

第八,泰伯篇。

1、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要做一个懂礼仪的人。好的道德品质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比如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的等。

2、不论在什么时期,在什么情形下,我们都要坚定信念,努力的学习,坚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我们要不断的学习。

3、一个人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做事,。要心怀国家,只有心胸开阔,意志坚强,才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第九,子罕篇。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要过分的在意,我们所要在意的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做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日日夜夜不停流淌。告诉我们,时间不等人,所以我们要分秒必争,不要虚度光阴。

4、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平庸的人有很多,但我们从小就要立志。不要甘于平庸。事在人为,只要你意志坚定。努力奋斗,就会成功。

第十,乡党篇。

1、善辨不是表现在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要有分寸,只要在正式的场合阐明自己的观点即可。

2、待人接物要懂得礼仪,还要注重礼仪。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社交礼仪,做一个知礼守礼的人。“寝不尸,居不客”一个人在家时,没有必要过于拘谨,可以在家完全的放松自己,不要把自己弄得跟个客人似的。

3、“食不言,寝不语”我们要养成将的生活习惯,他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我们都要有良好的习惯。

第十一,先进篇。

1、选才就该选先知礼乐的人,只有先懂得礼乐才知道如何做人,会做人才会做官。因此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在想法弄透其他道理之前要先知道人生的道理。

2、“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告诉我们,话不在多,切中要害即可,我们说话时也要言简意赅、言之有物。

第十二,颜渊篇。

1、要想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首先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而且还要按照礼法做事。并且待人忠诚,讲道义,遇事不摇摆不定,这样才算是一个有德的人。

2、“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坚守岗位,不松懈怠慢,执行政令要忠实。我们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坚守岗位,勤勤恳恳工作,真诚待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急无论对上对下,还是对内对外,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保持一颗仁德的心。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好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仪约束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免于误入歧途。

第十三,子路篇。

1、从政要以身作则,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知疲倦地为大家做事。在治理国家时,如果本国的人民安居乐业,那么远方的人民自然前来臣服。

2、“欲速则不达”,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那样的话反倒弄巧成拙。“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不要见到一点小利就收,那样会丢掉更大的利益。

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做事我们要认真,做人我们要真诚,对待长辈我们要遵守礼节。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从全局出发,追求事情的和谐与完满。不要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待任何成功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5、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塑造一个刚毅的性格。其次待人接物要有礼貌。

第十四,宪问篇。

1、在这里,孔子为我们讲述了仁德与勇敢和善言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做到仁德、智慧、勇敢这三方面很难,但我们也要努力去做。人贵在身上有好的品质,才能真正的得到别人的尊敬。良好的道德品质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2、在国家有难时,应以大局为重,不要顾及个人得失,以振兴国家为己任。

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骄傲自满,只有记住这一点,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4、对待上级,我们要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第十五,卫灵公篇。

1、有些人很谨慎,惜言如金。这并不是说他们木讷、不善言辞,而是说这种人很有智慧,他们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适用于很多事情,很多方面。正如句中所说的“可以终身行之者”。

3、“君子不为物所役”,君子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精神上的道。

4、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思考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去学习。

5、得到一个职位,不仅要靠聪明才智守住它,还要靠仁德完善它,用庄严的态度对待它,而且行动还要符合礼仪。

第十六,季氏篇。

1、想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就要有一个一流的国家政权。“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一个人交往,自己也会沾染上他身上的习性。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第十七,阳货篇。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与《三字经》第一句就说:“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告诉我们,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今天的“我”是受所处环境的影响的。

2、“五仁”为恭、宽、信、敏、慧,哲学号是做人最重要的。我们按照这五项做了,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拥护。

3、“色厉而内荏”,看一个人的形色,就知道这个人的为人。这不是说相面,而是说一个人的行为与内心怎样,会在神色上现露出来。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矣。”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首先言语要谨慎,不能人云亦云。另外,在行为方面一定要行得正,不能为一己私利而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第十八,微子篇。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便是狂人接舆,也有这份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责任感。

2、儒家有“不可为而为之”的说法,就是说明明知道没有可能仍要去做。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第十九,子张篇。

1、我们有所选择的去做事,不要因小失大。

2、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干什么,就要认真做好,这是最基本的事情。只有做好分内之事,才能做好别的事情。

3、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正如子夏所说的:听君子说的话严正精确。做人一定要有原则,有立场。

4、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也哀矜而勿喜。”当政的人失去正道,百姓离心离德已经很久了。如果了解了百姓的实情,应当同情怜悯他们,而不要沾沾自喜。如果一个地方政治清明,那么当地的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本分为民。

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错能改,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之一。不要去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那样,反而让人更讨厌你。

第二十,尧曰篇。

1、人的成长要走正道,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任何发展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损益的结果。否认传统谈不上发展。国家所要重视的是:人民,粮食,丧葬,祭祀。

2、做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实守信用,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处事公平,就会使大家高兴。中国有一个成语“设身处地”。

综上所述,《论语》主要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人做事。也就是仁、义、礼、智、信。也就是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心有旁骛出处?

第一:历代文献资料里,自《孟子》以后,直至清朝,都没有任何“旁鹜”的用例。我查过《成语典》、《佩文韵府》,《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等都没有“旁鹜”这个词。

第二: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如“鱼与熊掌”、“齐人之福”、“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揠苗助长”等等,成语与原文之间都有密切的文字关系,保留了原文特别的字眼。比如“茅塞顿开”出于《孟子、尽心下篇》,原文是“茅塞子之心”,“顿开”是后人加的,而“茅塞”两字才是这个成语的特殊字眼,凡是用这个典故的人,是不会改变这两个字的;否则如果改为“苇墐”、“纸窒”、或者“布堵”,别人是不会认为出于《孟子》。同理可推,如果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要写为成语的形式,也应该写作“心有鸿鹄”或者“心无旁鹄”,而不至于改头换面变成“心无旁鹜”的。想国语会应该不会说是“刻鹄不成尚类鹜”吧。

至于“心无旁骛”的来源,最佳的线索就是梁启超写的课文。课文这一段说: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试着将这段文字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论点与线索:

第一:梁启超解释“主一无适”是用“做事”来说的,“忠于一件事”是指不要去做旁的事,而不是“不要想着别的事”,所以“不旁骛”也应该从“做事”上说的,“做”跟“想”是有差别的。

第二:朱子说“无适”的“适”,是动词,往也;“无适”就是“无他适”的意思。和“适”字对应的就是“不旁骛”的“骛”字。“骛”字《说文解字》说是“乱驰”,历代用例也大多作为动词用的;而“鹜”是鸭子,是名词,与“适”字显然不能相对。

第三:梁启超既然在文章中引用朱子的话,可见他是熟读朱子文章的。《朱子语类》中记载朱子多次谈论“心的追求”以及告诫门人求学所应戒慎的事。比如其中〈释诚意〉章记载朱熹的话说:

“今人当独处时,此心非是不诚,只是不奈何他。今人在静处非是此心要驰骛,但把捉他不住,此已是两般意思。”

他在论〈小戴礼祭义〉章里批评道家说:

“今之道家,只是驰骛于外,安识所谓‘载魄守一,能勿离乎’!”

他也屡屡训诫门人说:

“且做切己工夫,只管就外边文字上走,支离杂扰,不济事。…程子曰:‘心要在腔子里,不可骛外。’此个心,须是管着他始得。”

“科举也是夺志。…为学之道,圣经贤传所以告人者,已竭尽而无余,不过欲人存此一心,使自家身有主宰。今人驰骛纷扰,一个心都不在躯壳里。”

“且将一件书读。…且逐段看令分晓,一段分晓,又看一段;如此至一二十段,亦未解便见个道理,但如此心平气定,不东驰西骛,则道理自逐旋分明。”

“至孟子始说‘求放心’,然大概只要人不驰骛于外耳,其弊便有这般底出来,以此见圣人言语不可及。”

朱子谈论到心要如何时,都是用马部的“骛”字,而且当作动词“追求”解。他教训门人要以本心追求孔孟圣贤之道为“正驰”,而科举、外边文字、虚无道术等都是旁门左道,是“骛外”,学者不可受引诱而胡乱追求,失却本心的正轨。“骛外”、“驰骛于外”、“东驰西骛”其实都是“旁骛”的同义词,所以应该是马部的“骛”。

总结前述,“心无旁骛”这个成语不会出于《孟子》,而应源于宋代理学家程、朱之语;虽然当时并未形成为固定语词,但意念已相当明确。

“旁骛”一词,据查到清朝以后才有人使用,而梁启超这篇文章是民国十一年八月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讲演词,说不定他就是第一个用这个词的人,而他是根据朱子的话语来说解的。因此,“不旁骛”、“心无旁骛”字应该写作马部的“骛”而不是鸟部的“鹜”。朱子没有用错,梁启超没有说解错,课本的编审委员们也没有弄错,更希望所有的中华士子不要误认错用啊!

(此篇文章转载自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蔡根祥教授)

论语关于言行的句子?

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往往越是急于求成,就越难取得成功。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眼光放大、放远,不能贪图小利。

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挽回,就不要再抱怨和后悔,白白浪费时间了;设法处理好正在到来的事情,防患于未然,才是最要紧的事。

三、以约失之者鲜矣。

如果一个人很自律,在生活中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谨言慎行,小心低调,那他犯过错的几率就很小了。

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要为自己设立一个长远的人生志向,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不会盲目。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就会被眼前的事情所困扰,不能自拔。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贵虽然是人人都喜欢的,但必须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得的,如果是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得来的,那这种富贵对于我们来说,就跟浮云一般,没有任何意义了。

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人做学问,是为了修为自己,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现在的人做学问,往往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得,为了找工作,为了升职,为了炫耀,自己却得不到什么真实的受用。

七、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在路边听到一些闲言碎语,不加考证,就到处传播,这是无德的表现。现在上网方便了,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流言蜚语更多了,就更需要我们小心谨慎,在没有辨别真伪之前,不要四处宣扬。

八、近者悦,远者来。

很多人对外面的人很温和,总是表现出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但一回到家就变脸了,对家人态度很恶劣,甚至家暴,这种人很虚伪。要想真正取得外人的信赖,首先要对身边的人好,能让她们开心幸福了,别人才会来找你。

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遇到问题,君子会反省自己,积极改正过错,往往最终会获得人们的称赞。而小人则会推卸责任,找出各种客观原因,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又有损自己的人品,所以古人常说:“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人应该心胸广大,能够宽恕他人,能够换位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才厚道。

论语开篇三句深度解析?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练习它,这不也是很愉快吗?

中国人讲做学问,非常看重“知行”两字。于是就有了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等词语,都是说要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与《中庸》当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相仿,都是告诫人们:要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种人生境界,也算是好学之人,也会发自内心生出一种喜悦之情。比如说,书上说“做人要以柔克刚”,我们去实践了,发现效果不错,便会暗自高兴,感慨“古人诚不欺我”。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费脑筋去学习知识,本是一件难事;学完了,还要去生活中实践,就更加难上加难了。于是乎,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

懒惰是人类的本性,学习、实践就是与本性做斗争,但是可以让我们成长进步。可见,喜欢不喜欢读书学习并实践,就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也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第一个人生境界。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一个人热爱读书学习,德业双休,便会有自己的志向和爱好,最后物以类聚,志同道合的朋友越来越多。这就好比是爱健身的人,可以认识不少健身爱好者;爱户外运动的人,可以结识很多驴友一样。

做学问,最怕的就是闭门造车,身边没有良师益友。所以正常情况下来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的确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与朋友交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们自身也会打破局限,成长进步很快。正所谓是“读万卷书,不如名师指路”,或者说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但是,对于普通来说,好像不喜欢远方而来的朋友。比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从一般人到公务员,凡靠薪水吃饭的,是“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了穷的那几天,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绝不是不亦乐乎。

现代人越来越浮躁,把感情看得很功利,很久没有联系,上来就是借钱、结婚求送礼、有事求帮忙,你说能让人不反感不?

不同的人,人脉圈子不一样,朋友的质量也不一样,正所谓是“你若是花朵,蝴蝶自来”。所以说,能做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人,实属难得,也算是达到人生的第二种境界。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表现吗?

如果你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与你把酒言欢,但是双方在交流意见的时候,你发现朋友在某些方面不赞成你的看法,还与你发生了争执,但是你依然不争辩、不生气,尽量追求“和而不同”,难道这不就是有君子度量吗?

话说,曾国藩和左宗棠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咸丰二年腊月廿一的傍晚,他们要商量的是如何平定太平军以及组建湘军的大事情。左宗棠胸有成竹、滔滔不绝,曾国藩俯耳静听,一句话都插不上。曾国藩不仅不生气,还很佩服左宗棠的才华。

但是,左宗棠对曾国藩是什么印象呢?

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了自己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

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与仆甚相得,惜其来之迟也。

由此可见,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印象不是很好,还说曾国藩是“才具稍欠开展”。也就是说,左宗棠认为曾国藩才略平平,笨头笨脑,有种轻视的态度。

其实,这都和左宗棠为人太过强势有关,你左宗棠说话像打机关枪,让人没有插话的机会,老实的曾国藩只能点头称是了。到头来,因为曾国藩没有附和好自己,显得有些敷衍,左宗棠就看轻曾国藩,认为曾国藩不懂自己,还略带生气。其实,这也算不上孔子所说的君子行为。

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原文?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山,性格稳重,志存高远,有其高、深、博、大之质。他执著挺拔,内含正直,风格简洁。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书写青松磐石风格。经年累月,历经苍桑,成就无言谦卑气质,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他临谤不戚,受誉不喜,遭辱不怒,从不昂首天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他天天看云卷云舒,年年赏花开花落,身高不言高,体厚不称厚,每临大事有静气,任凭风吹浪打而不惧,自岿然不动。

山,厚德载物,心胸宽大。经受着严寒酷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与冰雪为侣,与河流作伴,养育着参天大树,名花小草,鸟兽昆虫,孕育了人生的悲与欢,苦与乐。山是孤独的,但它并不寂寞,因为它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

仁,二人相对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别人。两个人在一块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不做对不起对方的事。仁者不但要爱别人,与人为善,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爱山水,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仁者则平和、稳重、安静,和山一样平静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像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长寿永恒,正所谓仁者乐山也。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水是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却又是最厉害、最可怕的东西。海的容量、海的能量、海的气势又有谁能比?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山在水面前,只有被缠绕的份儿,山之险,只能衬托水之奇。

水的静,也许比水的动还要可怕,越深的潭,就越平静;这种平静就意味着它深不可测。

居,善地。与你相容的地方就是善地。水是随遇而安的,无处不是善地。心,善渊。心像深渊那样。一个人,做到心如止水也许不难,难的是能把天大的事看小,能把巨石像纸片那样抛向天空,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未来做什么赚钱最快?长久赚钱好项目 你值得一看

  • 创业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投资谨慎,找项目也要千挑万选。那么,做什么赚钱最快?还能保持长久稳赚呢?小面小编帮你整理几个创业项目,让你在头疼烦恼之余,给你一点小
  • 拍图购:上传一张衣服图片,搜出全网同款

  • 在微博上有这样一类博主,专注于服饰穿搭内容,会发布一些带有主题内容的整体服装穿搭图片,并为粉丝提供寻找淘宝同款链接的服务。这类微博非常火爆,时常能在热门里看到。现在廖
  • 未来几年投资什么比较赚钱?小项目汇总

  • 50个小本创业项目推荐未来几年,哪些小本创业项目能赚大钱呢?本文结合市场趋势,归纳出以下50个小本创业点子。以供大家参考!1,特色茶吧特色茶吧主要销售鲜花茶,兼售水果茶,这在
  • 年轻人不要老熬夜,云梦帮你睡个好觉

  • “欢迎来到云梦境。”这是云梦程序播放的第一句话,由此开始,你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入睡。云梦是一款助眠类App,通过播放声音场景,帮助失眠人士,或者想要睡的更好的人进入睡眠。第一
  • 小鲜粮郭经纬:为宠物狗狗创办的外卖平台

  • 第一次见到郭经纬的时候,感觉他是那种酷酷的男生,略显忧郁的脸庞透露着阳刚和沉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让人甚至怀疑他有洁癖。不过,没曾想,他其实是一个狂热的宠物发烧友,他创办的
  • 模式创新 吸引人眼球的餐饮O2O创业公司

  • 衣食住行里面,食物这块的门槛最低,所以做的人越来越多。餐饮O2O行业,目前略有意思的模式有:①半成品菜;②社交、P2P、私厨类;③功能餐、早餐;厨师上门;④厨师上门等等。衣食住行四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